超赞特产>特产问答>

去临安游玩哪些特产值得买?

十大杭州临安区特产推荐

更新时间:2024/9/23

天目山铁皮石斛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临安特产天目山铁皮石斛

临安特产 - 铁皮石斛是我国最珍贵的中药材之一,被尊列为“中华九大仙草”(铁皮石斛、天山雪莲、三两重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茯苓、苁蓉、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之首,素有“药中黄金”之美称。据《本草纲目》记载“有强阴益精,厚肠胃,补内绝不足,长肌肉,益智除惊,轻身延年的功效”。千百年来就极受医家、病家重视。面对日益频临灭绝的野生铁皮石斛资源,国家质检总局将铁皮石斛界唯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桂冠授予了产于浙江临安的“天目山铁皮石斛”。天目山铁皮石斛是临安市传统名贵中药材产品,该市特有的地理、气候、水文条件及森林效应,形成了特殊的生态条件,为天目山铁皮石斛创造了理想的生态环境,培育了天目山铁皮石斛的特有的优异品质。据《浙江药用植物志》记载,临安是铁皮石斛的原产地之一。经专家检测,天目山铁皮石斛有效成分铁皮石斛多糖的含量高于野生铁皮石斛,是优质地道的药材。

1984年以来,位于浙江省临安市的天目药业就已开展了天目山药用植物的组织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0年,天目药业的研发人员开始了与浙江大学、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的合作,对铁皮石斛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组培和大棚栽培基地。在生产过程…详情

临安山核桃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临安特产临安山核桃

临安特产 - 特定品质

果仁营养价值极高,每100含蛋白质1012,脂肪80,糠类58,还含有钙、铁、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多种元素。山核桃味甘性温,有补肾固精、湿肺定喘、润肠通便功效。可以治疗肾虚咳嗽、腰痛脚弱、阳痿、遗精、小便濒数、石淋、大便燥结等病。生于针阔叶混杂或杂木林中。果皮淡黄、部分外果皮开裂或少量果实落地时采收,采收后进行脱外皮处理。然后晒干,置于通风防雨处。果实外皮亦可入药。

地处浙北天目山麓的临安,生产加工山核桃已有500年悠久历史,其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60和70以上。在全世界17种山核桃中,数临安山核桃成份最高,口感最佳,山核桃是临安“老三宝”之一。山核桃果肉中有7.89.6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高达25,其中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占7种;山核桃果肉中含有22种矿物元素,其中对人体有重要作用的钙,镁,锌及磷,铁含量十分丰富,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并有润肺强肾,降低血脂,预防心病之功效。长期食用,还对癌症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山核桃产业已经成为临安农村经济的一个主导产业、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临安山核桃成林面积已达46万亩。昌北一带的岛石、仁里、新桥、呼日、鱼跳;昌化一带…详情

天目笋干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临安特产天目笋干

临安特产 - 产品产地: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

产品特性:青翠、肥嫩、清香、味美、壳薄、肉厚、质嫩、鲜中带甜。

产品成分: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

产品功效: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清凉败毒,助食开胃。

产品简介:杭州传统名产。天目山属杭州辖临安县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最适宜于竹的生长。所产竹笋有壳薄、肉厚、质嫩、鲜中带甜的特点。临安竹笋面积及产量居全国之首。天目笋干由鲜嫩石竹笋精制而成,以“清鲜盖世”、“甲于果疏”著称。传统品种有“焙熄、扁尖、肥挺、秃挺、小挺、直尖”等,保持青翠、肥嫩、清香、味美的特色,并能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清凉败毒,人称“保健蔬菜”,现与天目云雾茶、昌化山核桃同称“天目三宝”。它所制成的笋干,清香味美。含有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等多种成份,可以助食开胃。

天目笋干的加工方法为,将选好的鲜笋削蔸剥壳,留好笋衣。然后用30的盐水煮熟,最后烘焙干燥而成毛坯。按质量分焙熄、肥挺、秃挺、直尖等品级。焙熄系取笋的嫩尖精制而成,为天目笋干的珍品;粗壮而柔软者称肥挺;粗壮次于肥挺经搓、锤成扁圆形者称秃挺;石笋煮后焙干,长度不超过40厘米称直…详情

天目青顶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临安特产 - 天目青顶,又称天目云雾茶,天目青顶条紧略扁,开似雀舌,叶质肥厚,银亮隐露,色泽绿润,滋味鲜醇爽口,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明净,芽叶朵朵可辨,色、香、味俱佳。天目青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产地特征:产于浙江省浙西东天目山之太子庙、龙须庵、杨岭之溪里、小岭坑、东坑等地。古木参天、山峰灵秀,属国家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天然植物园之称。土壤疏松,腐殖质厚达二十厘米左右,色黑、酸性,山上终年云雾缭绕,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

加工工艺:鲜叶于晴天上午茶树上露水干后,采一芽一、二页初展,即以雀舌状为标准。经摊放、杀青、摊凉、揉捻、炒二青、烘干等工序加工而成。成品以后“顶谷”、“雨前”、“梅尖”、“梅白”、“小春”五个等级。

品质特征:成品外形紧结挺直成条,叶质肥厚,芽毫显露,色泽绿亮,带铁灰色,油润有光;汤色清澈明净,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爽,持久性好,冲泡三次,色香味犹存,芽叶朵朵可辨。

茶史追溯: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杭州、临安、于潜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至明代,有茶人著书将天目青顶与龙井茶等六个茶品同列为佳品。据明万历年间的《临安县志》记载:云雾茶出天目,各乡俱产,唯天目山者最佳。…详情

天目雷笋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临安特产 - 雷笋是临安的特色优势林产品,因有40万亩的面积和6亿多的产值而被誉为“江南第一大菜竹”。然而多年来农户对雷竹的生产经营多以量的扩张为标准,在创造高产的典型上有了一次次成功的经验。时至今日,追求量的扩张导致了雷竹林地力的严重破坏、土壤的酸化、盐化,竹林抗性减弱,病虫及自然灾害增多,出现了雷笋高产却卖不出好价钱的遭遇,生态化经营、品牌化建设,打造品质雷笋已成了迫切需要探索研究的关键问题。

“天目雷笋”,是一个有着深厚生态文化和生态优势的品牌,它不仅传承了千年的天目文化,更发挥着天目森林王国的无穷想象,走“天目雷笋”品牌之路是一条健康的、绿色的、生态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近几年来,临安市林业局带领全市竹业生产技术专家进行了雷竹生态高效栽培与品牌建设的一步步探索和研究:第一为提高雷竹笋经营的经济效益,市竹业协会、林科所在雷竹早出覆盖的基础上,进行了雷竹秋季覆盖研究,推广错季栽培技术;第二为规范雷竹无公害生产要求,林业专家调查研究、分析总结,编制了省级《无公害竹笋》标准和杭州市级《雷竹笋》系列标准,从产地环境、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上作了进一步规范,使雷竹生产有标可依;三是为改造雷竹林退化,市林业局…详情

於术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临安特产 - 产于我市於潜地区天目山一带为白术,因其品质优异。故特称“於术”。

天目山脉自安徽黄山逶迤入浙,在原於潜县境内再度抬升,形成海拔1506米的西天目山主峰仙人顶,与东天目山海拔1479米的大仙峰遥遥相对,构成“天之双目”。双峰之间谓之中天目,自北至南为太湖水系与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原於潜县与临安县即以此为界。传说某年有一徽州朝奉,鉴别一株白术,说道此一半是於术,另一半不是於术,经验证此术果长于分界岭上,一半在於潜界内,一半在界外。这个传说未免过分神奇,但足以可见於术确有其不同凡品的特色。公元一0四年,杰出的中医学家赵学敏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这部书中记载:“白术产於潜者则根斑而力大,此皆近所变产,此而不书,过时罔视”。赵氏治学严谨,向以“宁踏铁略之讥,不为轻信所误”而自勉,在植物进化及物种变异方面有独特之创见。他指出於术为“近所变产”故书之留给后代,以免将来为人所忽视,用心良苦,为於术留下了最早的文字记载。后人在《清异录》中又再次记载:“潜山出善术,以其盘结丑怪,有兽之形”。此也非谬。西天目山确有野术,其籽随风而播称风播,由鸟啄之而播称鸟籽,鼠雀食后由粪便排出而生,称鼠籽、雀术,其形干…详情

天目云雾茶

临安特产 - 产品产地:浙江省杭杭州市天目山

产品特性:清澈明净、鲜醇爽口、叶质肥厚,芽毫显著,色泽深绿,油润有光。

产品成分:茶多酚、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产品功效:明显益思、止渴、利尿、提神、解忧之功效对伤风感冒、腹胀吐泻、肠胃不适有一定疗效亦能防蛀牙、抗病毒。

产品简介:俗称天目云雾茶。产于天目山、杨岭乡的小岭坑、临目乡的太子庙、龙须庵、朱家、金炉坪、横畈镇的径山灵霄峰等地。宣统《临安县志》载:“天目云雾茶,天目各乡俱产,惟天目山者最佳。”其品质特色,紧结成条,叶质肥厚,汤色清澈明净,芽叶朵朵可辨,滋味鲜醇爽口,清香持久,头酌味淡,二酌浓郁,三酌醇和。因高山茶出汁慢,多珍视二、三酌的风味。唐代陆羽《茶经》(八之出)云:“杭州临安、於潜二县茶生天目山者与舒州同”。皎然饮天目山茶亦云:“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宋《太平寰宇记》亦有“天目山上多名茶”的记载。明代屠隆《考磐余事》将“天目”与“虎丘”、“天池”、“阳羡”、“六安”、“龙井”六个名茶同列为佳品。明代将天目茶列为“贡茶”。清宣统二年(1910)天目云雾茶获“南洋劝业会”金质奖。此后,天目茶名闻遐尔,远销香港、东南亚…详情

临安白果

临安特产 - 临安白果是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的特产。白果即银杏。银杏树为本市市树,境内各处适宜种植,白果产量每年可达80吨,其售价大幅度提高,实为致富一宝。

天目自古多特产,临安白果就是其中一绝。据《万历杭州府志》记载:白果出临安者特长。《浙江通志》又以“临安产者特大”等文字,对其品类品性作了恰如其分的定论。

白果,学名银杏,又称公孙树、佛指甲,是现存植物中最为古老的孑遗树种,故有“活化石”之称。一亿多年前,它的“足迹”遍及全球,但在第四纪冰川期中,裸子植物几乎全都未能承受住冰天雪地的煎熬,纷纷被自然界淘汰,唯有西天目的空山幽谷,成了银杏的天然避难所,使这一孑遗植物得以死里逃生,然后重又繁衍于世界各地。西天目山堪称野生古银杏的发祥地,我们在海拔千米的开山老殿边,至今仍能领略到它的丰姿:那簇野银杏,老、壮、青、少、幼同根同气,息脉相通,五世同堂,俨然天目山的一块“金字招牌”。像这类千年以上的古银杏,在西天目山比比皆是,有的长得十分奇特,成了人们流连忘返的景观。在西天目山化身窑边有两对奇树,一对称“夫妻树”:两棵合抱大的银杏,一雌一雄,相依相拥,形同夫妻,故而得名。还有一对谓“同心树”,两位“兄弟”,比…详情

责任编辑:内容一组;审核: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