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特产问答>

去三原游玩哪些特产值得买?

十大咸阳三原县特产推荐

更新时间:2025/1/2

三原小磨香油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三原特产三原小磨香油

三原特产 - 三原小磨香油,始自清代,距今约三百年历史。三原小磨香油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不但能促进人们的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可减少体内脂肪的积累,对软化血管和保持血管弹性均有较好的效果。小磨香油还有润肤、祛斑、疏经活血、预防脱发和过早出现白发的功效,因此最有益于中老年人延缓衰老。1984年成立三原香油公司,生产“龙桥春牌一滴香”小磨香油,1987年获陕西省优质产品称号。该产品经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站多次化验,质量指标均优于“陕18079”小磨芝麻香油省级标准。陕西兴邦油品有限公司作为三原小磨香油产业的龙头企业,自主研发的小磨香油生产设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专利;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20102011年度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荣获了第十八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

三原小磨香油久负盛名,以其香味浓郁,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其产品畅销国内外,经久不衰。近年来,三原小磨香油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县已有香油获证企业46家,在全国香油市场占据较大份额。三原小磨香油具有浓郁、显著的香味,能促进人们的食欲,有利于食物的…详情

三原蓼花糖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三原特产三原蓼花糖

三原特产 - 三原蓼花糖已有二百年左右的历史。相传曾得到慈禧的赞赏。它样子像鼓槌形,金黄色的表皮有一层白芝麻,里面是蜂窝状糖心,吃起来瓤美味久,松、甜、酥、脆、香。风味独特,成为陕西省传统的名贵食品之一。

三原蓼花糖,起源于陕西省三原县,始产生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年),已有490多年的历史。相传,明末时,每值腊月,南方一带的小贩,利用当地盛产的优质江米(即糯米)制成年糕,运到三原,泾阳一带去卖。临到年关,卖剩下的年糕不便带回,寄存在亲友家里,挂在楼上让其阴干。次年来后,将其捣碎,和成条棒状,用油炸后再卖。这种隔年的陈年糕,经风露,又粉碎和成棒状,经油一炸,内部蓬发,体积膨大,吃起来酥脆香甜,别有一番风味,人们称其为“棉花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步摸索,总结出一套制作棉花糖的方法。在米粉中加一定的黄豆浆,使其更加蓬松泡发,并在其表面粘芝麻仁或白糖。食者交口称赞:“僚,(关中方言,“好”的意思)僚得太”故又称为“僚花糖”。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到西安。地方官吏搜集珍馐奉献,将“僚花糖”作为地方名贵食品贡奉,慈禧太后大加赞赏。慈禧见“僚花糖”的形状酷似…详情

三原水盆大肉

三原特产 - 三原民间风味小吃。在用料、制法与风味特色上与西安水盆大肉均不相同。

制法:将猪五花肋条肉用清水漂洗干净;猪肥肠(直肠)先用凉水将内外冲洗一次,再翻过来用粗盐和玉米面粉通过摘、翻、按、捋等工序三次反复揉搓,达到去除污、腥、臊、腻的效果(为防止肠子发黄、发红和味道变苦,忌用碱洗);对新鲜和冷冻的鱿鱼,用清水洗净,去掉上面一层薄膜,除去腹部软骨。对干鱿鱼,先用清水漂洗干净,再进行涨发,除去薄膜和软骨;将鸡去毛、去内脏,洗净晾干。在锅内添入清水,投入上述处理好的原辅料,加入料酒、生姜,用旺火烧开,撇去浮沫,改用微火炖煮(适时先捞出鱿鱼),直到肉烂为止。捞出鸡、猪肉、肥肠后,趁热去掉肉皮,盛于器皿内盘成半圆形。留炖肉的原汁汤备用。(3)食客不掰馍,不泡馍。由厨师按碗“单做”,始终保持锅内原汁汤的洁净和鲜美,每碗放入经用斜刀法片成的各种肉料、鱿鱼片,加入水发粉丝、葱花、香菜、熟猪油、味精和用多种调料熬制的调料水,最后浇入适量的原汁汤。还备有油泼辣子,以便食性喜辣的食客随意调用。主食是用三扇鏊现制的热薄锅盔或热烧饼。由食客掰开干薄香脆的热馍,夹上晶莹透亮的肉片,品一口香醇的鲜汤,佐以清脆爽口的泡菜,…详情

三原凉粉

三原特产 - 陕西三原传统风味小吃。品种繁多,风味各异,有米凉粉、豌豆凉粉、绿豆凉粉、扁豆凉粉、荞麦凉粉、洋芋凉粉、红薯凉粉等。米凉粉细嫩,豌豆、扁豆、绿豆凉粉爽滑;荞麦凉粉清香。各种凉粉的制法大同小异。

原料养麦、各种调料,

制法:(以荞麦凉粉为例)(1)把荞麦淘洗干净除去秕子和杂质,投入粉碎机加工成粗粉,用筛子过净荞麦皮衣,用罗隔去细粉,将所剩白荞麦糁放入盆内,用清水浸泡2至3个小时,再用石磨磨成浆,用钢丝罗除去粗粒和粗纤维,倒入大锅中,用旺火烧开,改微火煮,并用锅铲在大锅中不断搅动,当用锅铲挑起一点熟荞麦浆,其粘稠度恰好在既能滴下又不易滴下之间,挂在锅铲上呈片状时,表示火候已到,应及时舀出,盛在陶瓷盘(盆)中,待凉透后,再翻倒在铺有干净湿布的案上。

三原凉粉调味十分讲究,方法较多,主要有凉调、煎炒、合汁三类。

凉调:把凉粉按各人的口味或爱好切成粗条或薄片,或方丁,有的还用一种特制的“旋子”(一个薄铜片上斜打许多小洞,犹如菜礤一样,呈扁圆带凹型,带把),把凉粉旋成面条状。把切好、旋好的凉粉用浅碗盛起,依次调入酱油、香醋、熟油(植物油)辣子、蒜泥,最后撒上椒盐面和味精,滴上少许芝麻油。这样凉调的凉…详情

三原泡油糕

三原特产 - 由唐代佳点“见见消”(油浴饼)演变而来。糕面隆起,泡泡蓬松,其味芬芳,入口即消。形状玲珑剔透,犹如巧制凌花

泡泡油糕是三原县很有名气的传统小吃,其渊源可上溯至唐代韦巨源的烧尾宴名点“见风消”油洁饼。馅是用白糖、黄桂、玫瑰、桃仁、熟面拌成的;面是用开水、大油烫熟的富强粉。包好放到花生油锅里炸,等面上一起泡,就捞出来,吃起来味道酥甜可口。面粉烫熟,加入辅料,入油锅炸制而成。色泽乳白,绵软甜香,糕面蓬松起泡,入口即消。

泡泡油糕是用水烫面、大油、黄桂、白糖馅等原料制成,制作方法独特精制。泡泡油糕色泽乳白,表皮蓬松,犹如轻纱织就,蝉翼作成,可谓巧夺天工。它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它的制作方法有着独到之处。平时人们吃的油条油饼蓬松发虚主要是因为钒碱和面粉的配比恰当,放入热油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膨胀所致。而泡泡油糕既不放钒也不施碱,只是利用大油和水烫面,同样蓬松涨发。它要求糕饼师一定要具有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大油、水、面的比例一定要恰倒好处,对油温的要求也很严格,当油糕投入到一定温度的油锅内,内部水蒸气大量形成,气体急剧上升的同时,蛋白质性变而展开,淀粉膨胀焦化,气泡逐渐形成,…详情

责任编辑:内容一组;审核: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