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特产莆田荔枝介绍
莆田荔枝,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莆田荔枝始于唐代,其味香甜、醮核率高,具有止渴、滋补功效。宋代蔡襄曾写下世界上第一本《荔枝谱》,称兴化荔最为奇特。后来,荔枝树又被莆田定为市树。郭沫若20世纪60年代初在莆田考察时,曾题下“荔城无处不荔枝”的诗句,盛赞莆田荔枝。
2014年05月1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莆田荔枝”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莆田荔枝历史渊源
莆田何时种植荔枝,地方志没有明文记载,但邑人蔡襄在其《荔枝谱》中云:“宋公荔枝……世传其树已三百岁,旧属王氏。黄巢过莆,士兵欲砍为薪。王氏媪抱树号泣,愿与树偕死。巢怜之,遂不伐。”据推断,此权植于蔡襄撰谱之前300年,约与杨贵妃同时。可见莆田地之荔枝种植,早在唐时已有了。“宋公荔枝”,俗称宋家香,至今尚存,并被列为文物保护古树。
位于莆田新度镇下横山的古树“荔枝王”,系北宋莆田状元徐铎所植,故称“状元红”。又因徐铎祖籍为延寿村,亦名“延寿红”。据有关资料记载: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莆田延寿人徐铎与仙游枫亭人薛奕双双考取文武状元。宋神宗大喜,就在琼林宴上题写“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毂中”之赞语。徐铎老家延寿是荔枝之乡,他衣锦还乡后,拜访下横山村学友,感念当时在此读书习文之情,特地从家乡带来荔枝苗(延寿红)种植于下横山兰水旁,后人就把这株荔枝称为“状元红”(也称荔枝王)。已达930多年树龄的“荔枝王”,树高10多米,树干周长6.8米,依然生机勃勃,树冠覆盖面积达1亩多,2003年列为国家一级古树名木保护。
莆田荔枝产品特点
莆田荔枝以品种独特、果色艳红、果肉汁多、清沁爽口、香气浓郁,质量优而名扬海内外。
莆田荔枝,色香味俱全,所以自古以来,就博得人们的喜爱。荔枝还可加工成荔枝干、荔枝罐头、荔枝果法、荔枝蜜饯、荔枝酒等,并可入药。据《本草纲目》载,它的果实“能止渴,益人颜色……通种、益智、健气”;壳能治“痘疮出发不爽快……又解荔枝热”;核能治“脾痛不止,妇人血气,疝气颓肿,阴肾肿痛,肾肿如斗”;花和皮根能治“喉痹肿痛”。壳和根还可提取栲胶;木质坚实,可作家具。人誉之浑身皆宝,并非虚传。
莆田荔枝产地环境
莆田荔枝产区隶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产地内的土壤大多是沉积土和红壤,土层厚、土质较疏松,排水良好,pH值为5—6.5,其熟化特征明显,属高产园地,非常有利于莆田荔枝生长的需要。
莆田荔枝产品荣誉
2014年05月1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莆田荔枝”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莆田荔枝地理标志
莆田荔枝产地范围为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新度镇、黄石镇、拱辰街道办事处;城厢区华亭镇、凤凰山街道办事处、灵川镇、东海镇、霞林街道办事处;涵江区梧塘镇、白塘镇、涵西街道办事处、涵东街道办事处;仙游县郊尾镇、枫亭镇共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陈紫。
二、立地条件
溪边和河沟旁,土壤为沉积土和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1.5%,pH值5.0至6.5。
三、栽培管理
1.苗木繁育:用高空压条繁殖或以“乌叶”为砧木嫁接。
2.定植:3月上旬至4月中旬或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3.栽植密度:每亩栽植15株至20株。
4.树冠管理:树形为自然开心圆头形或半圆形。修剪以疏剪为主,配合回缩修剪。冬季防控冬梢;春季控花穗,防冲梢。
5.施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每亩施300千克至600千克。
6.采收:7月中旬,果皮转红色后采收。
7.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果皮红色或紫红色,且色泽均匀一致,果实心形,果肉乳白色,汁多味甜。
2.理化指标:单果重≥17.0克,醮核率≥70.0%,可食率≥68.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莆田荔枝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莆田荔枝的检测机构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莆田荔枝补充介绍
福建种植荔枝,始于唐代,到了宋代,植荔之风,一时称盛。福建的荔枝以色味具佳名闻天下,而这其中,又以莆田荔枝为最。
清代乾隆年间莆田人廖必琦这样赞美家乡的荔枝:“谁把芳名挂齿牙,方红陈紫总堪垮,林间玉酝滋甘露,尘外仙罗散彩霞。厚味由来高两粤,异香此际压三巴,莆中尤是闽中最,乌石山前有几家。”此外,在荔乡莆田,据廖必琦记载,在他祖先庄园里曾发现奇特的品种,肉呈绿色而味甘。廖又咏诗赞曰:“有宋芳名何可当,吾家荔枝自成庄,君谟此日如增谱,记取新诗入锦囊。”诗中叹惜蔡襄(字君谟)当时作《荔枝谱》时没有记载这个品种。
荔枝树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能活数百甚至上千年,福建各地至今还保存不少历尽沧桑的古荔枝,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莆田城内宋氏宗祠庭院中的“宋家香”,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依然年年结果,核小肉厚,蒂实皆香。
莆田荔枝始于唐代,其味香甜、醮核率高,具有止渴、滋补功效。宋代蔡襄曾写下世界上第一本《荔枝谱》,称兴化荔最为奇特。后来,荔枝树又被莆田定为市树。郭沫若先生六十年代初在莆田考察时,曾题下“荔城无处不荔枝”的诗句,盛赞莆田荔枝。
莆田荔枝,色香味俱全,自古以来,就博得人们的喜爱。曹学全《荔枝歌》云:“海内如推百果王,鲜食荔枝终第一”。莆田也称“荔城”,素以品种多、产量高、质量优而闻名。像“陈紫”、“宋家香”、“状元红”都是本地的优良品种。其中“陈紫”更是荔中绝品,成熟时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本世纪初,它还远涉重洋,传入美国南部各州及古巴等国。
荔枝还可加工成荔枝干、荔枝罐头、荔枝蜜饯、荔枝酒等,并可入药。据《本草纲目》介绍,它的果实“能止渴,益人颜色……通种、益智、健气”;壳能治“痘疮出发不爽快……又解荔枝热”;核能治“脾痛不止,妇人血气,疝气颓肿,阴肾肿痛,肾肿如斗”;花和皮根能治“喉痹肿痛”。壳和根还可提取栲胶;木质坚实,可作家具。人誉之满身皆宝,并非虚传。莆田民间还有这样传说,大暑这一天吃荔枝,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莆田荔枝产地范围为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新度镇、黄石镇、拱辰街道办事处;城厢区华亭镇、凤凰山街道办事处、灵川镇、东海镇、霞林街道办事处;涵江区梧塘镇、白塘镇、涵西街道办事处、涵东街道办事处;仙游县郊尾镇、枫亭镇共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莆田荔枝”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