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特产甘谷泥塑介绍
甘肃省市(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甘谷泥塑,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传统美术,甘肃省市(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保护单位为甘谷县文化馆。
甘谷泥塑历史渊源
甘谷县境内土壤以黄绵土和红壤土最多,红壤土透水性差,虽不宜耕作,却是泥塑的绝好材料,该地又处于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必经之地,多种文化聚汇,宗教活动较为盛行,境内多宫观寺庙,泥塑艺术较为发达。
甘谷泥塑工艺特征
甘谷泥塑是适应宗教崇拜而兴起的民间美术制品,泥塑神像大多为庙宇道观供奉,由于甘谷地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佛教由此路而东渐,故早期作品大多带有异域风格,佛教东渐引起的宗教繁荣为甘谷泥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后来随着佛教一度势衰,方神塑像兴起,做为民间美术工艺的泥塑工艺从未中断过。甘谷泥塑精雕细做。手法细腻,泥塑风格受西域诸国影响,融合了多元文化,故而有别于其它地区泥塑之风格。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甘谷泥塑的代表作品当属距城2公里、大像山景区之中的释迦牟尼之像和观音洞内的800罗汉塑像。
甘谷泥塑补充介绍
泥塑艺术是我县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泥塑艺术所表达的主题和中华文化倡导的精神密不可分,由于题材大都经过文人雕塑师的选择提炼,内容一般与儒、佛、道人物为主题。倡导因果报应,宣传儒家、佛家、道家思想,规范行为,对于传承文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甘谷泥塑作品众多,尤以大像山罗汉洞最为集中,最具有精湛的艺术价值。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甘谷泥塑”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