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特产广州玉雕介绍
广州玉雕是广东省民间雕刻艺术之一,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保持了原玉的天然色彩。玉雕工艺品材料多选用翡翠玉,分首饰品和摆设品两类。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在继承宋代“七巧色玉”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留色”的特技,保持了原玉的天然色彩,显得更加精美。首饰品有玉镯、戒指、耳环、玉坠等,还有用金银宝石镶嵌的玉饰;摆设品有花卉、人物、鸟兽、瓶罐,以及独具风格的玉球、花舫、宝塔、薰炉等高级工艺品,以玉球尤有特色。
广州玉雕传承发展
相对于北派的庄重古朴,广州玉雕以造型典雅秀丽、轻灵飘逸、玲珑剔透见长,突出了岭南文化的内蕴;其花色品种繁多,技艺深厚,雕法细腻,追求创新,烙下了岭南先民审美情趣的印记,也记录了近百年来中西文化交融的现象,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工艺和经济价值;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受玉器市场商业利润的冲击,传统玉雕工艺衰落。从业人员待遇微薄,人数锐减,玉雕人才出现断层。
高兆华是“广州玉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从事玉雕艺术近50年,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玉雕的传承与创新,培养了一批批学徒,创作出了丰硕的作品,是全国首选的“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之一,2004年,获得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0年他还带着玉雕作品,作为广州玉雕的代表,参加了上海世博会、首届非遗博览会等活动。
广州玉雕历史沿革
民国时玉雕业兴盛,有大小工商户达4000多家,从业人员万余人。建国后,广州市人民委员会十分重视恢复和发展玉雕生产。1968年组成南方玉雕工艺厂。“文化大革命”时期,玉雕行业受到极大的冲击。“文革”后恢复生产,成立了广州装潢厂和广州玉器厂两个企业。
广州玉雕传承保护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广州市荔湾区高兆华玉雕艺术工作室获得广州玉雕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广州玉雕补充介绍
广州玉雕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玉雕工艺品主要分为玉器首饰和玉雕摆件两大类。
广州玉雕工艺源远流长。广州人特别喜爱玉。人们历来视玉为宝,认为玉器有瑞意吉祥,定惊避邪和脱难消灾之功效,清代道光年间,广州玉石工艺制品已成行成市,大店铺有二百多间,使广州玉石雕刻行业和销售市场出现空前繁荣。广州玉雕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在继承宋代“七巧色玉”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留色”的特技,保持了原玉的天然色彩,显得更加精美。
玉雕工艺品主要分为玉器首饰和摆设两类,玉雕材料多选用翡翠玉,制品分为首饰品和摆设品两大类。首饰品有玉镯、戒指、耳环、玉坠等,还有用金银宝石镶嵌的玉饰;摆设品有花卉、人物、鸟兽、瓶罐,以及独具风格的玉球、花舫、宝塔、薰炉等高级工艺品。广州制作的十八层吊缚双狮子母球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广州玉雕摆设类的玉球尤有特色,能镂空成十几层的圆球,大球套小球,厚薄均匀,层层自由转动,并雕上山水、花卉、人物、鱼虫、花鸟等精细的衬花,形象极其逼真生动。目前,玉雕球已雕至二十层,形成一组球雕系统。
广州玉雕的主要原材料来自本省的信宜。信宜所产的玉称为“南方玉”。它多呈草绿色,半透明,多自然斑纹,磨琢后晶莹通透,在玉石中别具一格。广州艺人博取中国各地玉雕技术之长,又以广州牙雕为模本,因此,无论在品种、雕工、用料等都有自己的特色。通雕玉球是攻克玉石高硬度的产品,多达十二层以上,托在手上轻轻晃动,隐约传出玉石碰击之声,甚是怡人。薄胎南方玉碗,无论浮雕云龙的,或是光身不雕花的,都显得异常华贵。玉雕小茶具,不但有壶和杯的配套,还带有一个玉盘,玲珑剔透,十分惹人喜爱。这三种产品在中国玉雕艺术中是少有的。传统的作品有花董,熏炉,脱链瓶,首饰等。近数十年来新出现的艺术作品有宝塔,通雕灯,脱链蟹笼和象顶花董等。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广州玉雕”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