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特产剑花介绍
剑花也称霸王花、七星剑花、龙骨花,为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植物量天尺的花。夏、秋间采收净花,纵向切开(基部相连),略蒸后,晒干。量天尺(学名:Hylocereus undatus (Haw.) Britton et Rose)又名:龙骨花(海南保亭),霸王鞭(海南三亚,广东肇庆),三角柱、三棱箭(北京俗称)。
剑花形态特征
攀援肉质灌木,长3-15米,具气根。分枝多数,延伸,具3角或棱,长0.2-0.5米,宽3-8(-12)厘米,棱常翅状,边缘波状或圆齿状,深绿色至淡蓝绿色,无毛,老枝边缘常胼胀状,淡褐色,骨质;小窠沿棱排列,相距3-5厘米,直径约2毫米;每小窠具1-3根开展的硬刺;刺锥形,长2-5(-10)毫米,灰褐色至黑色。
花漏斗状,长25-30厘米,直径15-25厘米,于夜间开放;花托及花托筒密被淡绿色或黄绿色鳞片,鳞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2-5厘米,宽0.7-1厘米;萼状花被片黄绿色,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0.3-0.7厘米,先端渐尖,有短尖头,边缘全缘,通常反曲;瓣状花被片白色,长圆状倒披针形,长12-15厘米,宽4-5.5厘米,先端急尖,具1芒尖,边缘全缘或啮蚀状,开展;花丝黄白色,长5-7.5厘米;花药长4.5-5毫米,淡黄色;花柱黄白色,长17.5-20厘米,直径6-7.5毫米;柱头20-24,线形,长3-3.3毫米,先端长渐尖,开展,黄白色。
浆果红色,长球形,长7-12厘米,直径5-10厘米,果脐小,果肉白色。种子倒卵形,长2毫米,宽1毫米,厚0.8毫米,黑色,种脐小。花期7-12月。
剑花营养成分
剑花的营养价值很高,通过对仙人掌类可食植物剑花的部分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100g剑花的干制品营养成分的含量:水分9.570g,蛋白质1.812g,粗纤维2.785g,灰分1.547g,钙961.27mg,磷328.45mg。特别是经过测试分析表明剑花至少含有13种氨基酸,其中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酸和赖氨酸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例如:剑花中每100ug游离氨基酸为:天门冬氨酸210mg,丙氨酸112mg,异亮氨酸25mg,谷氨酸188mg,脯氨酸208mg,苯丙氨酸38mg,丝氨酸108mg,酪氨酸122mg,赖氨酸26mg,精氨酸78mg,缬氨酸59mg,苏氨酸28mg,亮氨酸42mg等等。此外,还含有对人体具有重要作用的Cu、N、Cr、Cd、Ca、Zn等元素。因此,剑花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本种分枝扦插容易成活,常作嫁接蟹爪属Schlumbergera,仙人棒属Rhipsalis和多种仙人球的砧木,花可作蔬菜,浆果可食,商品名“火龙果”。
剑花实用价值及前景
剑花具多方面的经济用途,其花大鲜艳,奇特多姿,可供观赏;亦作篱笆栽培起护卫作用;肥厚的茎是嫁接各种类型仙人掌的理想砧木;近年来,岭南不少地方把栽种剑花作为家庭副业,广东肇庆市的七星岩一带更是剑花的~摇篮,被誉为~七星剑花,栽培面广,栽培技术高,每666.7㎡一年可收干花200~300kg,净收入约4000~5000元,剑花干制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我省发展剑花生产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广阔前景。
剑花生长环境
剑花喜温暖、阳光,耐热、耐旱、耐烈日但不耐寒,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宜在空气流通、潮湿、半阴的环境生长,在直射强光下植株会发黄,生长不良。生长适温为25~35C,对低温敏感,在5℃以下茎节容易腐烂。四季均可种植,成活率高,在含腐殖质较多的肥沃壤土生长良好。剑花具有很强生命力,生长寿命长达40—50年,一般种在树边、屋边,即使在裸露的石灰岩隙也能扎根生长。剑花属无性繁殖,以扦插为主,可在生长季节剪取生长充实或较老的茎节长约0.20m.斜向扦插,插后覆土0.10~0.15m.保持湿润,促不定根生长。传统自然生长一般需3—5年才能正常开花,采用新法种植和规范管理2年后即可现花。
剑花补充介绍
鹤山雅瑶镇清溪乡是有名的剑花之乡。由于剑花有清热解暑、滋润的作用,可鲜食,可晒干,一般用来煲猪骨汤。每年七、八月是收花季节,大量供应上市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剑花”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