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特产高良姜介绍
高良姜(学名:Alpinia officinarumHance)是姜科山姜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株高40-110厘米,根茎延长,圆柱形。叶片线形,长20-30厘米,宽1.2-2.5厘米。总状花序顶生,直立,长6-10厘米,花序轴被绒毛。果球形,直径约1厘米,熟时红色。花期4-9月;果期5-11月。
分布于中国广东、海南和广西,台湾和云南有栽培。垂直分布于海拔700米以下,但以1000米以下最多。野生高良姜生长于阳光充足的丘陵、缓坡、荒山坡、草丛、林缘及稀林中。
根茎供药用,功能温中散寒、止痛消食。
高良姜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株高40-110厘米,根茎延长,圆柱形。叶片线形,长20-30厘米,宽1.2-2.5厘米,顶端尾尖,基部渐狭,两面均无毛,无柄;叶舌薄膜质,披针形,长2-3厘米,有时可达5厘米,不2裂。
总状花序顶生,直立,长6-10厘米,花序轴被绒毛;小苞片极小,长不逾1毫米,小花梗长1-2毫米;花萼管长8-10毫米,顶端3齿裂,被小柔毛;花冠管较萼管稍短,裂片长圆形,长约1.5厘米,后方的一枚兜状;唇瓣卵形,长约2厘米,白色而有红色条纹,花丝长约1厘米,花药长6毫米;子房密被绒毛。果球形,直径约1厘米,熟时红色。花期4-9月;果期5-11月。
高良姜主要价值
【药用部位】以干燥根茎入药。
【主要成分】主含二苯基庚烷类及黄酮类、挥发油等化合物。
【药理作用】抗菌,延迟血栓形成时间,抑制凝血,镇痛。有毒。
【性味功能】辛,热。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主治用法】脘腹冷痛,呕吐,噫气。内服:煎汤,3-6克;或入丸、散。
治心脾痛:高良姜细锉,微炒,杵末。米饮调下一钱匕。
治胃寒,饮食不化及呕吐翻胃:高良姜、陈皮等分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空心饮下一丸。
治脾胃俱虚,胀满哕逆:高良姜、木香各捣罗为末,每服高良姜末一钱,木香末半钱。水一盏,同煎至七分,放温和渣徐呷,服不计时,勿用铁器煎。
高良姜繁殖方法
采种及种子处理:高良姜的种子7-10月份陆续成熟,当果皮由绿色变为黄色或黄绿色(成热的果实晒干后果皮呈浅橘红色)时,选择饱满、无病虫害的果实,分批采收。每亩播种育苗需鲜果10千克左右。将采回的鲜果剥去果皮,混入等量的细砂揉搓至种子与果瓤分开、种皮呈灰白色有轻微损伤但种胚完好,以增加种皮的通透性利于种子发芽出苗。用清水漂除细砂和果,捞出种子,晾干(种子不宜曝晒)备用。高良姜的种子不宜长久贮放,混干砂或晒干后放置4个月,发芽率降低50%,半年则丧失发芽力;用湿砂保存种子9个月之内发芽率能保持在90%以上,超过9个月则几儿乎完全无发芽能力。生产上最好采用随采随播的办法,若要保存种子,可用湿砂贮藏。
播种方法:育苗地选择在排灌方便、向阳背风、肥沃的砂质壤土上,以高15厘米,宽1.2-1.5米起畦,每亩施2000-2500千克腐熟农家肥与畦面表土混匀作基肥,打碎大团的土块,保持畦面平整。播种期7-10月下旬均可,但最好为7-9月上旬。由于种子不宜久留,所以必须分批进行播种。播种时在畦面按8-10厘米横向开沟,深约2厘米,宽6厘米,将经上述处理过的种子均匀撒播于沟内,覆土略高于畦面,晴天淋水、盖草。
根茎繁殖是在秋末冬初,采挖高良姜时进行。选择粗壮、幼嫩、无病虫害的根茎,剪成14-20厘米长,带有2-3节的小段作为种栽。但在生产上不主张采用根茎繁殖方法。
高良姜补充介绍
高良姜产于广东高州(原府治在今广东茂名)者质量最佳,叫做高良姜。
高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茎,内含挥发油,此外还有黄酮类成分;其煎剂对肠肌有兴奋作用,所含挥发油有芳香健胃作用。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高良姜”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