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江特产鸭母捻介绍
鸭母捻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一种特色小吃,属于潮州菜;该菜品是潮汕的节日食俗之一,是一种有馅的糯米粉制汤圆;鸭母捻原名为糯米汤圆,后来改为鸭母捻。鸭母捻有多种馅(绿豆,红豆、芋泥),并且形状不一,有的呈圆,有的呈椭圆。关于鸭母捻名字的由来,现有两种解释,一为这种汤圆过去形状大如鸭蛋,鸭蛋潮州话又叫鸭母卵,故称为鸭母捻;二为这汤圆煮熟浮于水面,如白母鸭浮游于水面,故称为鸭母捻。
鸭母捻不仅有汤圆,还有薏米、木耳、白果、红豆、鹌鹑蛋、柿饼、清心丸、桂圆,芋圆、绿豆。
鸭母捻制作方法
鸭母捻的馅有四样,即绿豆馅、红豆沙、芋泥、芝麻糖,每粒的馅约15克。鸭母捻放在白糖水中煮至浮上水面即熟。传统卖鸭母捻每碗三粒,每粒的馅各不相同,为区分每粒馅的不同,在包的时候,不同馅的鸭母捻形状各异,如有的形状略圆、有的略尖等,各有记号。
用料
面团:
糯米粉
250g
热水
适量
糖(可无)
20g
馅料:
芋泥,豆沙,黑芝麻等
有多口味就做多口味,没有的话就包一种
糖水:
白果,芋头,莲子,银耳等
跟甜汤一样,没有的话直接白糖水
制作步骤
糯米粉加入适量温水揉成团
取五分之一的糯米团煮熟(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糯米团有扩张性,不易干不易断)
把煮熟的糯米团加入生的糯米团里(太湿加适量粉揉均)
把糯米团分成20g若干,把馅料分成12g若干
按包汤圆的手法,不同的是不用收虎口,直接搓尖
锅里水加入白糖煮沸,把鸭母捻放进去煮至上浮一分钟后即可
鸭母捻补充介绍
名小食。一种有馅的糯米粉制汤圆。取其形似母鸭在水上游荡浮沉而撰名。本为元宵节的小吃,故俗称元宵。
据传,宋代已有元宵节家家吃汤圆的习俗,取其平安吉利,合家团圆之意。清代水粉汤圆用水粉作汤丸,滑腻异常,中用松核桃、猪油、糖作馅,或嫩肉去筋丝捶烂,加葱末秋油亦可。水粉的制法:以糯米浸水一日夜,带水细磨,用布盛接,布下加压以去其渣,取细粉晒干备用。此法一直流传。
潮汕的鸭母捻,制作时将糯米磨成浆,压去水份,调成糯米浆皮分别包裹豆沙、瓜册、芋泥等馅料,揉搓成形似鸭蛋状,放入糖汤煮熟。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鸭母捻”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