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兴特产始兴石斛介绍
始兴石斛,广东省始兴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南朝华阳隐居陶弘景在整理古代《神农本草经》中云:“今用石斛,出始兴。”后人把始兴出产的石斛称为始兴石斛。
据《广东省始兴县志》记载:“石斛产天柱峰者为最良,色黄而茎卷,故有金钗石斛、耳环石斛之称,亦为始邑特产,每年浙江人来采”。1986年始兴县开展全县药材资源普查工作,在中药资源普查名录中,记载着始兴石斛分布于始兴县各山区乡镇。
2015年12月0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始兴石斛”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始兴石斛历史渊源
始兴历史悠久,是粤北第一古郡,三国吴永安六年(263年)置始兴县。
《本草纲目》记载:“今用石斛,出始兴”,可见始兴石斛应用历史悠久,始兴石斛出始兴。
据民国十五年(1926年)《广东省始兴县志》记载:“始兴石斛产天柱峰者为最良,有始兴铁皮、兜唇、金钗、耳环石斛之称,亦为始邑特产,每年浙江人来采。”
始兴石斛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
1、庭院式种植
一千多年来,始兴人常把始兴石斛当作观赏性花草或药材种植在自家的庭院内。
2、小规模种植
20世纪80年代,始兴人开始开发野生始兴石斛资源,尝试小规模种植始兴石斛。全县累计种植始兴石斛80多亩。由于缺乏苗木繁殖技术和规范化生产栽培技术,苗木繁殖缓慢,扩大再生产的难大。
1986年,始兴县开展全县药材资源普查工作,在中药资源普查名录中记载,始兴石斛分布于始兴县各山区乡镇,有始兴铁皮石斛、始兴兜唇石斛、始兴金钗石斛、始兴耳环石斛等品种。
3、产业化设施种植
2012—2014年始兴石斛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始兴石斛质量技术规范》和《始兴石斛》的地方标准(见附件8),从“苗木组培——设施栽培——采收”的技术含量实现质的飞跃,始兴石斛进行产业化设施种植。至2014年,全县累计种植始兴石斛1250亩。
4、可持续发展
自2015年开始,始兴石斛以“公司(或合作社)+基地+农户”为模式,以《始兴石斛质量技术规范》和《始兴石斛》为地方标准,建立始兴石斛生产基地、苗木组培基地,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研发一条龙服务体系,始兴石斛产业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
始兴石斛产品特点
始兴石斛质地坚实,茎干光泽,咀嚼粘稠,能鲜榨,清香味甘,具有滋阴益气,补五脏虚劳,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保健功效,为“药中上品”男女老少皆宜,适合长期使用,是养生佳品。始兴石斛是一种道地药材,可药用、吃用,也可观赏。药用可配药,做保健品;吃用可煲汤、泡茶、浸酒、配菜等;还可作花卉观赏。
(1)鲜品
①铁皮类:节明显,有黑环。叶鞘包裹的鲜条多呈叶鞘的颜色,拨开叶鞘,茎多呈绿色或紫色,节间色较深。外表无气味或带青草气味。味道淡或微甜,嚼之初有滑腻感及粘稠感,无渣。
②兜唇类:表面绿色或黄绿色,略具青草香气,味淡或微酸、苦,嚼之初有粘滑感,嚼后有纤维。
(2)干品
①铁皮类:表面暗黄绿色或金黄绿色,有细纵皱纹,节明显。质坚实,略韧,不易折断。气微,味淡,嚼之初有滑腻感及粘稠感,无渣或渣少。
②兜唇类:绕紧密,颗粒均匀整齐,多数可见3至5个旋环。
(1)鲜品
①铁皮类:水分(%)≤85。
②兜唇类:水分(%)≤88。
(2)干品
①铁皮类:水分(%)≤12,多糖(%)(以葡萄糖计)≥25。
②兜唇类:水分(%)≤14,多糖(%)(以葡萄糖计)≥8,总生物碱(%)≥0.025。
石斛是常用的中药材,收载于历版《药典》,主要以新鲜或干燥茎入药。其中铁皮石斛拥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了。早在秦汉时期,中国第一部药用专著《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药中上品”;唐代道家经典著作《道藏》将铁皮石斛列为九大仙草之首。自唐宋以来,铁皮石斛列为贡品,素有“千金草”、“植物黄金”、“救命仙草”的美誉。始兴石斛有益胃生津,清热解毒等功效,药用价值极高。
始兴石斛产地环境
独特的气候条件形成始兴石斛独特的品质
始兴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冷暖交替明显、夏长冬短、春秋过渡快、地区气候差异大等特征,年平均气温19.6℃,无霜期292天,日照1518.8小时,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8.4℃;最冷月是1月,平均气温9.7℃。年均湿度79%,年均降雨量1552.2毫米。为始兴石斛多糖、甘露糖等营养积累提供特有的气候条件。
得天独厚的林业资源形成始兴石斛独特品质的保障
始兴县江河水质达国家地表水Ⅰ-Ⅱ类标准,大气环境质量常年保持二类区标准,森林覆盖率达75.7%,林木绿化率76.6%,林地绿化率91.7%,活立木总蓄积量1248.9万立方米,均居广东省之冠。始兴石斛生产基地的江河水质达国家地表水一类标准,大气环境质量常年保持一类区标准,是形成始兴石斛独特品质的保障。
始兴石斛产品荣誉
2015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2015第143号公告正式批准“始兴石斛”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7年02月,中国中药协会授予“中国始兴石斛之乡”的称号。
始兴石斛地理标志
始兴石斛产地范围为广东省始兴县现辖行政区域。
一、种源
铁皮石斛。
二、立地条件
海拔250至650米。林地透光率在60%至70%的较阴湿的荒地,或遮荫度30%至75%的栽培环境。
三、栽培管理
1.育苗:种子繁殖或试管离体繁殖,苗龄14个月以上,幼苗长到3.5厘米高以上可移栽。
2.移栽:6月至10月移栽,每公顷种植36万丛左右,每丛3至4株。
3.肥水管理:每公顷施入优质有机肥750至1125千克。收获前15天停止浇水。
四、采收加工
1.采收:移栽2年后开始采收。
2.鲜茎加工及保存:鲜茎去叶、去根、花序梗、剥去叶鞘、清洗后切段,于3至5℃下保存。
3.枫斗加工及保存:鲜茎原料去根、花序梗,并剥去叶鞘,短条留用,切成7至10厘米的短段;低温烘焙并软化,卷曲成2至4个旋纹弹簧状后加箍。低温干燥至水分含水量≤12%。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鲜茎:圆柱形,直径0.3至1.5厘米,节明显,有黑环。茎多呈绿色或呈紫红色,节间色较深。带青草气味。味淡或微甜,嚼之初有滑腻感及粘稠感,无渣。
(2)枫斗:表面暗黄绿色或金黄绿色,有细纵皱纹,节明显。质坚实,略韧,容易折断。嚼之初有滑腻感及粘稠感,无渣或渣少。
2.理化指标:
鲜品的水分含量≤85%,干品含水量≤12%;多糖含量(以干燥品计)≥3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始兴石斛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东省始兴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始兴石斛的检测机构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始兴石斛补充介绍
始兴石斛是广东韶关始兴的特产。
据著名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集注》记载:“今用石斛出始兴,生石上,细实。以桑灰汤沃之,色如金,形如蚱蜢髀者佳……”。当时所谓“始兴”,就是今广东韶关地区,是行政区域名称,叫“始兴郡”。
这足以说明:韶关地区是石斛优良品种的原产地,加工历史悠久。
既然有历史典籍为韶关“野生石斛鼻祖”作证,那么,近几年韶关石斛种苗培育及移栽种植基地快速发展就变得理所当然。
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我市石斛种植面积已经从2004年的100亩扩大到2000多亩,约占全省石斛种植面积的50%以上,遍布全市各县(市、区),年产值约1.5亿元;全市石斛种植基地共16个,其中30亩以上种植规模的基地有10个,主要分布在始兴县、仁化县、新丰县、乳源县和翁源县等地。
始兴石斛的发展状况
1、庭院式种植。一千多年来,始兴人常把始兴石斛当作观赏性花草或药材种植在自家的庭院内。
2、小规模种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兴人开始开发野生始兴石斛资源,尝试小规模种植始兴石斛。全县累计种植始兴石斛80多亩。由于缺乏苗木繁殖技术和规范化生产栽培技术,苗木繁殖缓慢,扩大再生产的难大。
3、产业化设施种植。2012~2014年始兴石斛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始兴石斛质量技术规范》和《始兴石斛》的地方标准(见附件8),从“苗木组培——设施栽培——采收”的技术含量实现质的飞跃,始兴石斛进行产业化设施种植。至2014年,全县累计种植始兴石斛1250亩。
4、可持续发展。自2015年开始,始兴石斛生产企业以“公司(或合作社)+基地+农户”为模式,以韶关学院、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韶关市农科所、韶关药检所等多家科研机构为科技支撑,以韶关车八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始兴绿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始兴石斛质量技术规范》和《始兴石斛》为地方标准,建立始兴石斛生产基地、苗木组培基地。在有效保护野生始兴石斛资源的前提下,科学开发,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研发一条龙服务体系,始兴石斛产业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
始兴石斛
广东省始兴县现辖行政区域
《始兴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始兴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建议的函》,始府函〔2014〕102号
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0222/T6-2014《始兴石斛》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始兴石斛”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