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特产右江鹅介绍
右江鹅主要产于百色地区右江两岸。由于近年来引进外来鹅种太多,右江鹅杂化严重,现只有在右江流域包括驮娘江、澄碧河少数地带仍保留原地方鹅种存栏鹅数量不多,且分布极为分散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这一品种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消失。因此右江鹅的保种扩繁是当务之急。通过开发和利用这一品种优势,使之成为我市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右江鹅外形特征
右江鹅主要分白鹅和灰鹅两种。白鹅数量较少灰鹅占绝大多数两者体型均为船形背宽胸广、成年公母鹅腹部均下垂。头部肉瘤较小而平。咽喉下方无咽袋。成年公鹅重约4.5kg、母鹅4.0kg。白鹅主要特征:全身羽毛洁白,虹彩浅蓝色。嘴、脚与蹼桔红色。皮肤、爪和嘴豆为肉色。灰鹅主要特征头部和颈的背面羽毛呈棕色,颈两侧与下方直至胸部和腹部着生白羽。背羽灰色镶琥珀边。主翼羽前两根为白色后八根为深灰色镶白边。尾羽浅灰色镶白边。腿羽灰色。头部皮肤和肉瘤交界处有一小圈白毛。虹彩黄褐色嘴黑色。脚和蹼为橙黄色。
生长繁殖
一年开产,年产蛋40枚左右,平均蛋重为150克,蛋壳多为白色,青色较少。公母配种比例1:5~6,种蛋受精率为90%以上。
生长增重速度,在传统饲养条件下,传统饲养方法出生后以2份粮食、1份切丝幼嫩青料拌均开食。粮食仍大米为主磨浆或者熟。几天后渐加青料份量。1月龄后以放牧吃草为主根据放牧情况适当加喂粗糠和稻谷一般在体重为3kg左右时屠宰。3月龄体重为达2.5kg4月龄3.3kg。6月龄母约3.6kg、公4.0kg。8月龄公4.5kg、母4.0kg达到成年体重。
开产时间9—12月多数母鹅1周岁开产。
繁殖季节1—2月份9—10月份、11—12月份晚春至夏季停产。
产蛋每年产量3窝,每窝产8—15枚,一般10—12枚,个别达18—20枚而以头窝所产较多。每产一窝蛋即就巢一次。平均年产蛋约40枚。产蛋期中,多数是隔天一蛋蛋重150—170g.
配种:自然配种,母比例1,5~6,孵化期30~35天冷天长些热天短些受精蛋孵化率可达95%幼雏育成率在95%以上。种鹅利用年限常在3年以上
右江鹅补充介绍
右江鹅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属小型肉用鹅种。主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的右江两岸。目前,该区田东县建有右江种鹅场。
外貌特征:背、胸宽广,成年公母鹅头部肉瘤较小而平,无咽袋,腹部下垂,羽色有白色与灰色。白鹅喙橘红色,喙豆肉色,虹彩浅蓝色,全身羽毛洁白,皮肤肉色,胫、蹼橘红色,趾肉色。灰鹅喙黑色,虹彩黄褐色。体型与白鹅相同,仅毛色不同。头部皮肤和肉瘤交界处有一小圈白毛,头部和颈部的背面羽毛呈棕色,颈两侧与下方直至胸部和腹部都生白羽,背羽灰色镶琥珀边。主翼羽前两根为白色,后8根为深灰色镶白边。尾羽浅灰色镶白边。胫、蹼橙黄色。胫羽灰色。
品种性能: ①生长速度与产肉性能 平均体重:90日龄2500克;120日龄3300克;180日龄公鹅4000克,母鹅3600克;240日龄公鹅4500克,母鹅4000克。成年公鹅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4.48%,母鹅81.13%;成年公鹅平均全净膛屠宰率74.71%,母鹅72.76%。
②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鹅平均开产日龄315天。年产蛋3窝,每窝产蛋8-15枚,高者可达20枚。平均年产蛋40枚,平均蛋重160克。蛋壳多为白色,少数青色。公母鹅配种比例1:(5-6)。平均种蛋受精率90%,平均受精蛋孵化率95%。母鹅有就巢性,每产完1窝就巢1次。公母种鹅利用年限一般在3年以上。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右江鹅”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