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特产青竹鱼介绍
青竹鱼,俗称倒刺鲅,属鲤科。主要分布在越南河及与越南山水相连的广西龙州县水口河、丽江河段。常栖息于水流湍急的江河或山涧溪谷之中。为杂扁草食性鱼类,体色清绿,背部灰黑,喜食浮萍、蔬菜、嫩叶及人工配合饲料。青竹鱼具有食性杂、抗病力强和养殖效益高等特点,而且肉质肥美、鲜嫩爽滑,是制作生鱼片、红烧鱼的上好原料。
青竹鱼养殖发展现状
青竹鱼在广西南宁、祟左、百色、桂林等市都有分布,但多数地区其资源日渐枯竭,只有河池市和祟左、桂林可以成批供苗。该鱼原在河池市的天河、大环江、小环江、打狗河、龙江、刁江、布柳河匀有分布。由于酷渔滥捕及环境破坏,现阶段只在打狗河、小环江、刁江、布柳河等河段见其踪影。三大天然产卵场位于打狗河、小环江、刁江,年产苗量估计在2000万尾左右。
20世纪如年代中期随着河池市河道网箱养鱼的发展,在宜州的拉浪、怀远、祥贝等地有人将从江河中捕捞上来的青竹鱼苗种放人草鱼箱中试养,并获得成功。但由于种苗起捕量小,发展极为缓慢。随着人们对青竹鱼幼苗鉴别技术的提高和产卵场的发现,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发展初期;2000年以后,随着人们对这尾鱼认识的普遍提高,对其各养殖阶段技术逐渐掌握,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青竹鱼属于多次产卵型鱼类,虽然人工繁殖已获得成功,但因获苗量少,经济价值不大。生产上的苗种主要是来自装捞天然江河苗种。在河池市其天然产卵场主要位于打狗河、小环江、刁江和布柳河,产苗量大小依次为打狗河、小环江、刁江和布柳河。
装捞是由产卵场沿河设置装捞吊网获取和人工夜晚到江中捞取。捞上的苗种规格在0.7~1.0cm。一部分自育,一部分销往广东和南宁等地,大部分销给当地和周边专业苗种生产户培育。一般培育到3~6cm再外销,6~12cm主要供应本地养殖户。
河池市从事青竹鱼苗种装捞的劳动力约在3000~5000人,年人均捞苗收入800~5000元;苗种培育户有200户左右,最大户年生产青竹鱼鱼苗种20万尾,年纯收入15万元。大部分从事青竹鱼苗种生产的养殖户都取得很好的收入。
分布于宜州、都安、罗城、金城江区、环江等县市,但主要集中在宜州市的怀远、拉浪、祥贝、洛西、庆远、流河等乡镇。养殖方式有河道网箱养殖和流水养殖。网箱养殖以怀远镇规模最大,达到155箱。以种植苦荬菜、桂牧1号、黑麦草等青饲料为主投喂,搭配部分全价饲料,饲养2.0~2.5年,规格可达到1.0~1.5kg。网箱产量在800~1000kg,产值4.8~12.0万元之间,养殖成本12~16元/kg,纯利3.2~7.6万元/箱。
流水养殖主要分布在宜州市洛西镇。流水池规格在60~150平方米,多建于沟、渠边,造价1000~1300元/池,投种量600~1000尾/池。
由于养殖青竹鱼技术简单,效益好,利润高,在河池市已掀起养殖青竹鱼的高潮。
1、天然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人在江河进行电鱼、炸鱼等违法活动,渔业资源及渔业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许多地方名优品种在一些河段出现灭绝现象。在天河及龙江河下游已难觅青竹鱼的踪影;
2、苗种外流量大,引发市场竞争压力增大。
3、资金短缺,是制约青竹鱼养殖发展的主要问题。农民资金积累极为有限,农业信贷金额太小。农民养殖的热情高昂,却苦于资金的短缺和馈乏。
4、从业人员技术参差不齐,养殖技术有待规范和提高。
青竹鱼形态特征
青竹鱼身体形瘦长、银白色、嘴比一般鲩鱼尖长,眼睛圆细、小巧玲珑等特点。
青竹鱼价值
1、青竹鱼中除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外,还含丰富的硒、碘等微量元素,故有抗衰老、抗癌作用;
2、鱼肉中富含核酸,这是人体细胞所必须的物质,核酸食品可延缓衰老,辅助疾病的治疗。
1、适宜各类水肿、肝炎、肾炎、脚气脚弱之人食用;适宜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之人食用;适宜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者食用。
2、脾胃蕴热者不宜食用,瘙痒性皮肤病、内热、荨麻疹、癣病者应忌食。
养殖特点青竹鱼原为野生鱼种,主要分布在越南河及与越南山水相连的广西龙州县水口河、丽江河段,喜欢在水质清澈、水生物丰富的水体生活。龙州县沿河农民根据青竹鱼生长习性,捕获天然青竹鱼苗后在清澈洁净的河水中进行网箱养殖。
水口河、丽江河不受工业污染,水质清新,溶氧量高,水中生物丰富,且人工饲养多投以嫩菜叶、草叶、浮萍等各种青料,因此,龙州县网箱养殖的青竹鱼不但少疾病、生长快、体形匀称,而且保持了野生青竹鱼肉质细嫩、鲜美、纯正、香醇的天然风味。
青竹鱼是中国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肉嫩香甜、营养丰富、且生活于无污染的清水水体,是名符其实的绿色产品,很受人们的喜吃,其中光(坑坚)的胆汁,还具有药用价值。但由于多年来因江河水域遭受到“电、炸、毒”鱼及工业废水的污染,使青竹鱼几乎走入灭绝的边缘。随着开展网箱养殖青竹鱼的成功,截止到2013年龙州县内养殖鱼苗种全部依靠江河捕获。
青竹鱼具有食性杂、抗病力强和养殖效益高等特点,而且肉质肥美、鲜嫩爽滑,是制作鱼生片、红烧鱼的上好原料。深受广大养殖业者的欢迎,商品鱼市场价值高,2002年获得南宁地区名牌农产品称号。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供不应求,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由于苗种来源困难,货少价高,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
青竹鱼养殖方法
给养式网养
由于野生的青竹鱼繁殖能力低,加之大量捕捞,数量减少,已不能满足人的日常需求,进行网箱高密度饲养势在必行。
(1)网箱的结构、材料和类型。青竹鱼从鱼苗到成鱼的饲养过程中,网箱的结构材料和类型与草鱼用的网箱一样,但须加防跃天网。
(2)鱼苗的放养。青竹鱼的人工繁殖鱼种较困难,大多从淡水河里捕捞野生鱼苗,所以大规格的鱼种较少,一般为2~5厘米居多,但成活率、价格都比青竹、草鱼要高。
(3)鱼苗及成鱼的饲养管理。青竹鱼苗的食量比同规格的青、草鱼略小,用一般的草鱼全价饲料即可投喂,饲料成本为草鱼的3/5,抗病能力也较强。
(4)青竹鱼与草鱼比较,具有高效益的特点。一般5厘米的青竹鱼苗经7~8个月的喂养,可达2公斤以上,但饲养所需投入的草鱼全价饲料仅为7.5~10公斤,红蚯蚓也只需少量。待鱼长成后上市出售,每尾纯利近45元,这是其他特种水产难以比拟的。
青竹鱼补充介绍
青竹鱼
青竹鱼,俗称倒刺鲅,主要分布在越南河及与越南山水相连的广西龙州县水口河、丽江河段。常栖息于水流湍急的江河或山涧溪谷之中。为杂扁草食性鱼类,体色清绿,背部灰黑,喜食浮萍、蔬菜、嫩叶及人工配合饲料。青竹鱼具有食性杂、抗病力强和养殖效益高等特点,而且肉质肥美、鲜嫩爽滑,是制作生鱼片、红烧鱼的上好原料。
广西省龙州县响水镇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青竹鱼养殖,开辟了当地农民增收新渠道。响水镇网箱养殖青竹鱼主要分布在沿左江的响水村和沿黑水河的高峰村,养殖户采用科学方法饲养的青竹鱼肉香味美,深受广大食客欢迎。预计这两个村今年可出产成品鱼超过5万公斤,产值超百万元。为了保障养殖户的利益,该镇党委、政府引来南宁老板梁某以20元/公斤的统一价格收购青竹鱼,养殖户在家门口就能把青竹鱼卖上好价钱。
青竹鱼,俗称倒刺鲅,主要分布在越南河及与越南山水相连的广西龙州县水口河、丽江河段。常栖息于水流湍急的江河或山涧溪谷之中。为杂扁草食性鱼类,体色清绿,背部灰黑,喜食浮萍、蔬菜、嫩叶及人工配合饲料。青竹鱼具有食性杂、抗病力强和养殖效益高等特点,而且肉质肥美、鲜嫩爽滑,是制作生鱼片、红烧鱼的上好原料。
青竹鱼属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珠江水系名贵经济鱼类之一。 为杂扁草食性鱼类,体色清绿,喜食浮萍、蔬菜、嫩叶。 青竹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鱼身体形瘦长、银白色、嘴比一般鲩鱼尖长,眼睛园细小巧玲珑的特点。
青竹鱼原产于中越界河,具有食性杂、抗病力强和养殖效益高等特点,而且肉质肥美、鲜嫩爽滑,是制作鱼生片、红烧鱼的最佳原料。倒刺鲅,俗称青竹鱼,盛产于龙州县水口河段。常栖息于水流湍急的江河或山涧溪谷之中。
青竹鱼是中国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肉嫩香甜、营养丰富、且生活于无污染的清水水体,是名符其实的绿青竹鱼一般采用网箱养殖色产品,很受人们的喜吃,其中光的胆汁,还具有药用价值。但由于多年来因江河水域遭受到“电、炸、毒”鱼及工业废水的污染,使青竹鱼几乎走入灭绝的边缘。随着开展网箱养殖青竹鱼的成功,目前龙州县内养殖鱼苗种全部依靠江河捕获。
青竹鱼具有食性杂、抗病力强和养殖效益高等特点,而且肉质肥美、鲜嫩爽滑,是制作鱼生片、红烧鱼的上好原料。深受广大养殖业者的欢迎,商品鱼市场价值高,2002年获得南宁地区名牌农产品称号。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目前供不应求,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由于苗种来源困难,货少价高,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青竹鱼”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