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特产博白桂圆肉介绍
博白桂圆肉,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博白县是桂圆肉主要产地,有“中国桂圆之乡”的美称。将鲜龙眼晒干或烘干后就成了龙眼干,龙眼干去壳去核后,叫圆肉。广西称为“桂”,因此在这些特产名称前冠以“桂”字,龙眼干称为“桂圆”,圆肉称为“桂圆肉”。
博白桂圆肉色泽黄亮、肉厚、糖分较多,泡开果肉呈梅花形,汤色微黄透澈,气味芳香、清甜可口。
2010年12月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博白桂圆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博白桂圆肉历史渊源
桂圆肉,既是将鲜龙眼晒干或烘干后成为龙眼干,龙眼干去壳去核后,为圆肉。广西称为“桂”,因此在这些特产名称前冠以“桂”字,龙眼干称为“桂圆”,圆肉称为“桂圆肉”。
桂圆原产中国南方,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北魏(386—534年)贾思勰《齐民要术》云:“龙眼一名益智,一名比目。”因其成熟于桂树飘香时节,俗称桂元。古时列为重要贡品。西魏文帝(535—551年)曾诏群臣:“南方果之珍异者,有龙眼、荔枝,令岁贡焉。唐代初期,博白民间就盛行晒烤桂圆肉。
1988年出版的《广西传统食品》一书记载,博白县是广西桂圆的主要产区,素有“中国桂圆之乡”的美誉。
博白桂圆肉产品特色
桂圆为中国南方水果,多产于两广地区。与荔枝、香蕉、菠萝同为华南四大珍果。其树高一二丈,叶长而略小,开白花,成实于初秋。其实累累而坠,外形圆滚,如弹丸却略小于荔枝,皮青褐色。去皮则剔透晶莹偏浆白,隐约可见内里红黑色果核,极似眼珠,故以“龙眼”名之。博白桂圆肉色泽黄亮、肉厚、糖分较多,泡开果肉呈梅花形,汤色微黄透澈,气味芳香、清甜可口。
博白桂圆肉产地环境
博白县,古称白州。位于广西东南部,地处东经109°38′-110°17′,北纬21°38′-22°28′。博白县在广西地理区划中属桂东南丘陵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平原、谷地、盆地、岗地、丘陵、山地,互相交错。地势特点是西北、东北部较高,中部偏南处隆起,形成从北向南呈高——低——高——低起伏之势。博白县总的气候特征是:属南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无霜期长,夏长冬短,夏湿冬干,春季阴雨连绵,夏季台风暴雨多,春秋常有干旱,冬季偶有低温霜冻,气候呈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因此,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正好适应龙眼的生长。
博白桂圆肉产品荣誉
1993年,博白桂圆肉在曼谷“93年中国优质农产品及科技成果设备展览会”上被评为银奖。
1994年,博白桂圆肉在“94年全国优质农产品郑州展销会”上被评为金奖。
2010年12月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博白桂圆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博白桂圆肉地理标志
博白桂圆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广眼、石硖。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红壤、紫色土,土壤质地为砂质粘壤土,管理土壤pH值5.0至6.5,土壤有机质含量≥1%,土层厚度40厘米至80厘米。
(三)栽培管理
1.育苗:嫁接育苗,以实生苗为砧木,从无检疫性病虫害的母株上采集接穗嫁接育苗。
2.栽植密度:每公顷种植数≤660株。
3.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年每公顷施用腐熟有机肥数量≥15吨。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采果期为每年7至8月份,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
(五)加工工艺
原料选择→分选、去枝(梗)→剥去果皮取肉→整形、摆筛→烘烤→分级、检验→包装、贮藏
1.原料选择:选择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的成熟果实作原料。
2.摆筛:摆筛时要求果顶朝下,果蒂向上,并且果肉不能重叠。
3.烘烤:在60℃至70℃的环境下干燥至水分含量20%至25%。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外形
颗粒完整、均匀、干爽、外形基本一致。
色泽
深黄色或浅黄色,有光泽。
滋味、气味
味甜,具有桂圆肉香味、无异味,允许有少许焦味。
组织形态
组织柔韧、肉质甜韬适度。
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水分%
20-25
总糖(以葡萄糖计)%
≥65
总酸(以柠檬酸计)克/100克
≤1.5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博白桂圆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博白桂圆肉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博白桂圆肉补充介绍
提到博白的桂圆肉,那可是名声在外。早在1991年,-就被定为国家优质龙眼生产基地,1992年被命名为“桂圆之乡”。博白生产的生晒圆肉以其颗粒完整、干散、色泽金黄、营养丰富而饮誉全球,1993年在曼谷“93年中国优质农产品及科技成果设备展览会”上被评为银奖,1994年在“94年全国优质农产品郑州展销会”上被评为金奖。
目前,博白种植的水果种类达41种,品种达160多个,全县水果种植面积48万亩,年产量10万吨左右,分别占玉林市水果总面积和总产量的21%和27.7%,面积和产量在玉林市各县(市)区中排名第二位,其中龙眼面积达21.63万亩,年产量2万吨左右,在玉林市排第一位。
近年来,-大力实施“优果工程”建设,结合品种结构调整,改造低产园,引进新品种,推广应用套袋,标准化栽培等先进技术,全面提高了该县果品档次,增强了水果业的竞争力。尤其是从2003年起,该县按照“优果工程”建设的要求,从县情乡情出发,因地制宜,推广优质高效新品种,确定东平、三滩、龙潭、文地等为优质早熟石硖龙眼生产基地。该县积极抓好低产园改造工作,通过改种、改接、重剪等措施,完成了龙眼低产园改造。同时,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在博白镇城西村建立了300亩的优质石硖龙眼标准化生产基地,按照基地建设要求做好宣传牌匾,明确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按照程序喷药施肥,并组织果农参观,现场讲解有关管理技术。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该县龙眼的竞争力。
大面积种植龙眼是博白发展特色水果经济的主要手段,而龙眼加工则是增值的有效途径。据行家称,博白圆肉加工技术是广西最好的,每百斤鲜果有5公斤圆肉干,每公斤圆肉可增值16-20元以上,龙眼加工很有“钱图”。至今,博白全县有6万人、1.2万户从事圆肉加工工作,仅三滩镇就有600多户。他们不仅加工本地的龙眼,还从外地拉鲜龙眼回来加工。近年来,-年产桂圆肉1000吨以上,产品远销国内及香港、新加坡、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大大地拉动了博白地方经济的发展。
博白桂圆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现辖行政区域。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博白桂圆肉”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