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特产

习水红稗

习水红稗特产照片

习水特产习水红稗介绍

习水红稗属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贵州省习水县特产

习水红稗,贵州省习水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习水红稗原料颗粒细小、饱满,大小均匀,颜色呈棕红色至深红色,去壳后的红稗粉呈灰白色,具有红稗特有的香气及滋味。

2016年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习水红稗”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习水红稗历史渊源

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平息播州之乱前遵义习水已有种植;

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年),有鸡爪稗、水稗、烂草米等品种,并有籼、糯之分,在农历三月种,八月收,黍子农历三月种,九月收;

乾隆期间,命贵州年进红稗,以为永制;

民国时期,只种稗类而不种黍子。稗类有糯红稗和籼红稗两个农家品种;

1995年,《习水县志》载:“县内主要有小米、大麦、燕麦、豌豆、胡豆、绿豆、巴山豆、北京豆、芸豆、荞子、五谷子、红稗等”。

习水红稗产品特点

习水红稗原料颗粒细小、饱满,大小均匀,颜色呈棕红色至深红色,去壳后的红稗粉呈灰白色,具有红稗特有的香气及滋味。

项目

指标

总氨基酸,%≥

4.5

维生素B1,毫克/100克≥

0.45

蛋白质,%≥

4.6

习水红稗产地环境

习水红稗产值贵州省习水县,习水县地处大娄山山系西北坡与四川盆地南缘的过渡地带,境内属中山峡谷地貌,地势东高西低,最高处海拔1871.9米,最低处海拔275米。习水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伏旱;秋季,温度下降快,多绵雨;冬季,多低温阴雨;春季,气温回升不稳定,多夜雨;多阴雨、少日照、湿度大;局地小气候明显;气候的垂直差异十分显著,适宜种植红稗。

习水红稗产品荣誉

2016年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习水红稗”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习水红稗地理标志

习水红稗地域保护范围

习水红稗产地范围为贵州省习水县现辖行政区域。

习水红稗质量技术要求

种源

莎草薹科草属植物浆果薹草(CarexbaccansNees)

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800米至1600米,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黄棕壤、黄壤紫色土、沙质壤土。土壤pH值5.0至7.0,土壤有机质含量≥1%,土层厚度≥0.6米。

种植技术

育苗:农历3月下旬至4月上旬育苗。用草木灰拌猪牛粪撒在土面上,然后将种子撒下,再以木棒拨盖3至4厘米薄土。育苗时间(苗龄)≥40天。

播种:农历4月下旬至5月中旬。栽植密度以株行距均以3至4厘米为宜。

施肥:每公顷施农家肥≥15000千克。

收获: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收割变黄的红稗粒,红稗粒分三次依次变黄,每隔5天可收割一次,15天左右收割完毕。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加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红稗粒加工流程:

红稗谷→第一次晾晒→脱粒→第二次晾晒→脱壳→红稗粒。

工艺要点:

第二次晾晒:水份≤13%。

红稗粉加工流程

红稗→去壳除杂→烤焙→磨粉→过筛→包装。

工艺要点:

烤焙:90至120分,温度控制在140至147℃。

过筛:细度达80至120目。

质量特色

感官特色:

习水红稗原料颗粒细小、饱满,大小均匀,颜色呈棕红色至深红色,去壳后的红稗粉呈灰白色,具有红稗特有的香气及滋味。

习水红稗专用标志使用

习水红稗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贵州省习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习水红稗的检测机构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习水红稗补充介绍

  习水红稗是贵州遵义习水县的特产。

  习水红稗,是指来自于习水,在习水县内种植,生长和加工的红稗。

  红稗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作物,因其独特的生物习性,适宜种植于山区,历史上种植红稗的地区就只有中国的西南山区,主要以习水地区为主。习水位于贵州北部,是川黔渝交界处,赤水河传县而过,自古就是一个贸易集散地,好出好酒。出酒的地方自然少不了谷物杂粮,因此习水又是一个谷物杂粮种植大县,和当地的酿酒产业相辅相成。在这样的背景下,红稗因其独特的口感及营养价值在习水被大量种植,并迅速发展呈一定的规模,最终口耳相传的形成了“习水红稗”这名称。

  《习水县志》载:“县内主要有小米、大麦、燕麦、豌豆、胡豆、绿豆、巴山豆、北京豆、芸豆、荞子、五谷子、红稗等”。“五谷子(仁米)、燕麦(油麦)、红稗等营养价值高,至今只在少数高寒山区零星种植”。

  《遵义市志载》:“稗类、黍子,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平息播州之乱前遵义习水已有种植。清道光年间有鸡爪稗、水稗、烂草米等品种,并有籼、糯之分,在农历三月种,八月收,黍子农历三月种,九月收。民国时期只种稗类而不种黍子。稗类有糯红稗和籼红稗两个农家品种。”

  《贵州通志》载:“黔省山多,田少,最为瘠薄,若雨水稍多,则高阜者得济,而低洼者浸损,若晴霁稍久,则低洼者尚资灌溉,而高阜者已觉旱干,是以历年收成不过六七分至八九分而至。今岁自春到秋,雨阳应时,通省田禾悉皆十分茂盛。据各属禀报,稻谷有每茎十余穗者,有两岐三岐者,有高七八尺至偏亩者,且每穗多至六百余粒;至于高粱,亦有五岐六岐者;小米有穗长二尺并二十四穗者;它如秋荞、红稗以及菜蔬瓜果之类,无不畅茂条达,而深僻苗地并新开之丹江八寨处,亦皆十分丰收,居民苗众咸以为从来未有之事”。

  贵州省习水县现辖行政区域

  《习水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习水红稗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请示》,习府呈〔2015〕60号

  贵州省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习水红稗》(草案)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习水红稗”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习水红稗”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