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特产

易水古砚

易水古砚特产照片

易特产易水古砚介绍

河北传统名砚

易水砚又称易水古砚,是中国著名名砚之一,历史上素有“南端北易”之称。产于河北易州(今易县),故名。相传始于战国,盛于唐代。为中国制砚之鼻祖。砚石取自易水河畔一种色彩柔和的紫灰色水成岩,有紫、绿、白、褐色,天然点缀有碧色、黄色斑纹,石质细腻,柔坚适中,色泽鲜明为砚颇佳。雕出的砚台精美古朴,保潮耐固,易于发墨,宜书宜画,书写流利。易砚因材造型,以型定名,艺人因材施艺,精心设计,巧用砚石,刀法精湛。千百年来,易砚以其悠久的历史、天赋的优等石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名扬天下,在中国博深精美的砚文化艺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易水砚”是易砚的杰出代表和当家品牌。

易水砚悠久历史

据《墨史》、《保定名产》载:“早在唐代,易州的奚超父子就继承了祖敏的松烟制墨技术,并在易水终南山津水峪发现了‘易水砚’。唐朝末年,“奚超与子庭硅,流离渡江歙州,睹歙中地多美松,因而留居”。“到了五代时,奚超之子奚庭硅被南唐皇帝授为‘墨官’,并赐姓李,成了‘徽墨’、‘歙砚’的开山祖”。“而易砚也久盛不衰,成为北方闻名的‘文房四宝’之一”。“现今的徽墨既是易州人奚氏父子所传,徽墨源于易县。”可见古易州为华夏墨的源地、砚的故乡。砚墨同源易州,“文房四宝”四之有二,足见易水砚在中华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易砚(奚砚)产于易县(古称易州)的易水河畔,是我国名砚中的瑰宝。据传,易砚始于战国,盛于唐宋,为历代宫廷贡品。今天,安徽老胡开文墨厂还能看到一副这样的对联:‘传承古易水,奇珍握墨绝’。古砚研究专家认为,易州制砚技艺曾辗转传播至广东肇庆,影响带动了端砚的发展。中国北方以易砚为代表,因而行内一直流传着“南端北易”的美谈。

易砚是中国砚之先师,更有出土文物为证。2006年南水北调易县段文物保护发掘工程中,从古墓中出土了一组东汉时期的石黛板,专家认定为发现最早的易砚,表明易砚至今至少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早于其它名砚四五百年。邹洪利对易砚及其它名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还编写出版《中国易砚》一书,促进易砚的发展。

史料和出土古砚证明,易砚在中华制砚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影响和贡献超出了“四大名砚”。萧萧易水、巍巍狼山孕育了传世名砚,也造就了新一代制砚名师。近两千年来,易砚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天赋的优等石料名扬天下,享誉海内外。

易水砚雕刻工艺

易水砚的雕刻师使用钻、刀、铲、锯等工具,依料定型,因石构图,根据砚璞石质,去粗存精,因材施技,采用平雕、立雕、透雕、浮雕、镂雕、阴阳雕等技法制作完成。易水砚砚石生有天然石眼或石胆,对巧妙利用天然石眼、石胆,活灵活现地表现花鸟鱼虫、自然风物、亭台楼阁和历史人物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易水砚设计也就成为表达艺术灵性的重要环节,成为化腐朽为神奇、给予厚重的石料以鲜活生命和灵魂的伟大创造。

古代鉴赏家赞易水砚:“质地坚润而刚,颜色嫩而纯,滑中有涩,涩中不滞笔,涩而易发墨,其色尤艳”。明代鉴赏家赞易水砚:“质之坚润,琢之圆滑,色之光彩,声之清冷,体之厚重,藏之完整,为砚中之首”。这是古人赞美易水砚石像玉一样晶莹和人民精心雕刻石砚的绮丽诗篇。千百年来易水砚以其天赋优等石料和独特艺术风格名扬天下。

邹洪利等雕刻大师还把全国各地的石头,如贵州的紫袍玉带石、四川的苴却石,广东端溪的端石,把自己的构想和易水砚雕刻技艺融入进去,真正做到了南北融合。

易水古砚补充介绍

  产于河北易县。

  据史料记载,易砚始于春秋时代的燕国下都。到唐晚期,易州的奚超父子继承松烟 制墨的技艺,并在易水河畔的津水峪创制了“易水砚”。后来奚超之子奚庭圭受到南 唐李后主的常识,被授予“墨官”,并赐姓李,后因避乱,移居安徽歙州,成为“微墨”、“歙砚”的开山祖。然而易水古砚亦久盛不衰,名扬中外。

  易水古砚的造型分鱼、龟、龙、蚕、蝉、琴、棋七大类,共有一百二十多种雕图。 其雕花图案古雅大方,多以吉祥幸福、神话传说为题材,如龙凤祥云、丹凤朝阳、百鸟朝凤、天女散花、二龙戏珠等。雕刻出的人物、花卉、鱼虫、山水、禽兽无不 栩栩如生,维肖维妙,耐人寻味。

  易水古砚的石料取材于太行山区的西峪山上。这种石料是蓝灰色或带有紫、碧、黑、 灰等颜色的水成岩,有的石料上还生着天然的碧绿色、淡黄色或白色的斑纹或“石 眼”。石质细腻如脂,光润如玉,坚柔适中,易于发墨,是制砚的上乘石料。制砚的工匠根据石料的不同形状和奇纹异理因材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易水古砚”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易水古砚”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