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特产怀姜介绍
怀姜,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博爱县的清化姜,也叫“上庄姜”,主产于博爱县北部的清化、上庄、柏山三个乡镇和沁阳市山王庄镇一带。怀姜栽培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古怀庆府盛产的生姜,辛辣多丝,具有抗寒、健胃、发汗、祛病之功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
2016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怀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怀姜历史渊源
怀姜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晋代诗人潘岳任怀庆令时,曾写有"瓜瓞蔓长苞,姜杆纷广畦"的诗句。记述了清化姜的分布情况。
清乾隆下江南时,品尝清化姜后,赞不绝口,将其奉为宫廷贡品。
2007年,博爱县建立了河南省怀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在怀姜种植过程中,先后制定了《怀姜种植技术规范》、《怀姜质量技术要求》等技术规范。
2016年,在博爱县质监局的推动下,又制定了怀姜河南省地方标准。
怀姜产品特点
怀姜即“清化姜”、“博爱姜”,主要分布在博爱县北部的许良、清化、月山、柏山及附近乡镇,是同类生姜中的佼佼者,为“怀庆三辣”之首。博爱姜块大、丝细、品质佳、产量高、味道美、香辣宜口、百煮不烂、抗逆力强、含水量少,易加工储藏。
生姜在菜肴中可当调味品,可使菜肴味道鲜美,开胃、杀菌、驱寒,可谓益处多多。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神农本草经》里也有关于姜的记载:“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温脾,肠辟下痢。”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推崇姜的妙用:“姜,辛而不劳,可蔬,可和,可果,可药。”
生姜还有个别名叫“还魂草”,生姜熬的汤便叫“还魂汤”。苏东坡的《东坡杂记》中记载钱塘慈安寺中有一位老僧,年纪八十有余,鹤发童颜,僧曰:“食生姜四十多年,故不老也。”民间也有:朝含三片姜,不用开药方。“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等说法。
怀姜产地环境
博爱县土地疏松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独特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怀姜的生长。
博爱县城的清化镇,是晋豫交通要道上著名的商业古镇,是晋商出太行进入中原的必经之地,又是清末道清铁路的终点,繁荣的商业重镇为怀姜的传播、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
怀姜产品荣誉
2009年6月,上庄姜种植与加工被列为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怀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怀姜地理标志
怀姜产地范围为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当地传统农家品种。
二、立地条件
选择土壤类型为潮土,质地为重壤土,有机质含量≥1.5%,pH值7—8,三年以上轮作。
三、栽培管理
1.选种
选用种用姜块≥70克。
2.定植
4月中旬定植,每公顷11万—12万株。
3.施肥
每公顷施腐熟优质有机肥≥7.5万千克。
4.遮荫
出苗至8月10日前需遮荫,之后撤除遮荫设施。
5.收获和贮藏
10月25日前收获,鲜姜储藏,温度保持在11—13℃,相对湿度90%—95%。
6.环境、安全要求
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块节紧凑、丝细色黄、味道鲜辣、质地致密。
2.理化指标
挥发油≥1.5毫升/100克,粗纤维含量≥0.40%,姜辣素含量≥0.04%,姜黄素含量≥3.5毫克/千克,总干物质≥9.0%。
3.安全要求
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怀姜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河南省博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怀姜的检测机构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怀姜补充介绍
怀姜
博爱生姜具有块大、丝细、味道鲜、香辣可口、产量高、百煮不烂、抗逆力强、含水少、易加工、耐储存等优点,用它加工成的“怀姜炸酱”、“姜辣酱”香辣可口,是不可多得的餐桌佐料。生姜还是不可多得的中药材,当地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用生姜配制成多种单方医治疾病,如糖腌姜片用来治胃病;鲜姜、茴香、大料花椒、肉桂磨在一起制成五香姜粉,既可作为佐料,又可用来治胃寒,而且以生姜为原料生产的“姜参蜜宝”饮品曾于1993年荣获首届“中国保健博览会”金奖。
怀姜产地范围为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现辖行政区域。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怀姜”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