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特产咸食介绍
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名点
咸食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名点,在山东、河北等地部分区县广为流传。有的地方叫“塌糊”,有的地方叫“面托儿”,也有写作“闲食”。北方部分地区流传着“招待姑爷摊咸食”的风俗,表示丈母娘对姑爷的热情与诚意。
咸食发展历史
咸食历史悠久,民间文化积淀丰厚,产生的具体年代已无从考证。比较确定的是明代就已经有这种食品了。据世情小说《金瓶梅》载,“西门庆那顿‘腊八饭’,除了一碗精致的粳米粥以外,还有蹄子、鸽子雏儿、春不老蒸乳饼、馄饨鸡儿,另外就是‘四个咸食’”。由此可见,明代已把咸食当早餐主食。
咸食补充介绍
咸食是洛阳城乡群众所喜爱的一种小食品,过去每家一般在过年时做一些以丰富节日餐桌上的食物或供家里的老人、孩子们享用。现如今成为居家平日的一种点心,街头巷尾、酒店、饭店均能见到,它普通、简单、经济,富有地方特色。
材料为:萝卜、面粉、五香粉、味精、盐、食用油。
做法:将萝卜切成细丝,漓水后,放入由佐料调成的面糊里,下入温热的油锅中炸至金黄色即成。特色:里嫩外焦、香美可口,色泽金黄、香味扑鼻,健胃增食。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咸食”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