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特产

嵩县皂角刺

嵩县皂角刺特产照片

嵩特产嵩县皂角刺介绍

嵩县皂角刺属于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特产

嵩县皂角刺,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嵩县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以伏牛山脊向南沿五马寺林场的杨树岭林区至白河镇为北亚热带气候区,占全县总面积的10%,其它均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0%。光照:年均日照总时数为2295.8小时,适宜种植皂角刺。嵩县皂角刺枝刺粗壮,分布均匀,1年生枝上枝刺30个-40个,枝刺间距3厘米,刺长6厘米-10厘米,刺径0.5厘米-1.0厘米;枝刺常1-2回分枝,分枝刺1个-8个,圆锥状,红棕色或黄褐色。嵩县皂角刺枝刺性温、味辛、无毒,主治痈肿、疮毒、癣疮、胎衣不下;有搜风、拔毒、消肿、排脓之功效。

2017年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嵩县皂角刺”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嵩县皂角刺历史渊源

河南省嵩县山区群众,历史上有种植皂角树的习惯。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嵩县九店人采集皂角刺。

2014年,嵩县成立皂角产业协会。

嵩县皂角刺产品特点

嵩县皂角刺品质特性

嵩县皂角刺枝刺粗壮,分布均匀,1年生枝上枝刺30个-40个,枝刺间距3厘米,刺长6厘米-10厘米,刺径0.5厘米-1.0厘米;枝刺常1-2回分枝,分枝刺1个-8个,圆锥状,红棕色或黄褐色。多年生枝上着生的枝刺多而大,刺长10厘米-27厘米;单枝棘刺重15.6克,丰产性突出。坡旱地3年生单株年产刺0.3千克,4年生单株产刺0.5千克,5年生单株产刺0.7千克,6年生单株产刺0.9千克-1.5千克;植株健壮,树体生长旺盛,萌芽率、成枝力高,枝条分布均匀,树冠圆满。坡旱地6年生基径8.3厘米-11.7厘米,一年生枝发枝量53枝-60枝,平均长130厘米以上,平均粗度1.0厘米左右;顶端优势不明显,分枝角度75-83度,树形开张,易于达到丰产;主干直,灰褐色;为一回偶数羽状复叶,叶片革质,深绿色。小叶一般3-12对;小叶卵圆形,较大,长2厘米-6厘米,宽1厘米-3.5厘米;展叶期4月16日-17日,刺褐变期为7月上旬即开始,落叶期10月25日-11月5日;对土壤和气候条件要求不严,抗旱、耐寒、高耐贫瘠,较抗病虫害,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推广价值。

嵩县皂角刺药用价值

嵩县皂角刺枝刺性温、味辛、无毒,主治痈肿、疮毒、癣疮、胎衣不下;有搜风、拔毒、消肿、排脓之功效。嵩县皂角刺含总黄酮(以芦丁计)值介于3.00-5.50%之间。

嵩县皂角刺产地环境

嵩县皂角刺土壤地貌

嵩县是一个典型的深山区县。嵩县北有熊耳山,南有伏牛山、东南外方山,三面群山环抱,自然形成了西南高东北低的“箕”形地势。山岭连绵,地形起伏,沟壑纵横,地貌复杂。中山区300.16万亩,占总面积的66.6%,低山区113.48万亩,占25.2%,河川区36.87万亩,占8.2%。海拔自田湖镇千秋村外河滩245米,到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玉皇顶2211.6米,垂直高差1966.6米。嵩县土壤分为棕壤、褐土、潮土三大土类。棕壤分隐灰化棕壤、曲型棕壤和粗骨性棕壤三个亚类,分布于汝、白河山区,共205万亩。褐土又分褐土性土、淋溶褐土、碳酸盐褐土、曲型褐土、黄土五个亚类,分布于浅山丘岭之中,约178万亩。潮土分砂土、淤土、两合土三个亚类,在伊、汝、白河和沟川为多。嵩县皂角刺喜生于土层肥沃深厚的地方,在石灰岩山地及石灰质土壤上能正常生长。嵩县的土壤养分含量适宜皂角刺的生长。

嵩县皂角刺水文情况

嵩县全境有有伊河、汝河、白河三条大河流纵贯其中,伊河源于栾川,在嵩县流域面积达177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8.9%,向东北注入黄河;汝河发源于车村,经黄庄转向东南汇入淮河,流域面积860.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8.6%;白河发源于嵩县白云山,经南阳汇入汉水,流域面积373.2平方公里,占总流域面积的12.4%,其支流棋布,共4031条,10公里以上的54条,5-10公里的82条,2公里以上的195条,2公里以下的沟壑3700余条。过境水可利用量为4.59亿万立方。陆浑水库为省级大型水库,库容12.9亿立方米。另有小型水库33座,总库存容2950万立方米。且水质良好,PH值在7.2-8.0之间。全县水资源均达到了无公害的标准,为嵩县皂角刺树生长提供了有利水源。

嵩县皂角刺气候情况

嵩县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以伏牛山脊向南沿五马寺林场的杨树岭林区至白河镇为北亚热带气候区,占全县总面积的10%,其它均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0%。光照:年均日照总时数为2295.8小时,日照率为52%,无霜期208天,日照时数和辐射量以五、六月份为最高。气温:年均气温为14.1℃。因各地海拔差异,气温随海拔高度而降低。田湖镇至县城高程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29℃,县城到白河镇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5℃。极端最高气温43.6℃,极端最低气温为-19.1℃。降水量:年均降水量694毫米,冬春季受西伯利亚和新疆高压脊的控制,多西北风,寒冷少雨。冬季降水量一般只占全年的4.8%。夏季受太平洋高压脊推动的东南风带来大量水蒸气,因高山阻挡而上升产生降水,加上小气候降水,故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0.8%。降水量由嵩北向嵩南递增。嵩北为600至800毫米,嵩南为700至950毫米,完全能够满足皂角刺树生长发育的需要。

嵩县皂角刺产品荣誉

2017年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嵩县皂角刺”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21年9月13日,被纳入2021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嵩县皂角刺地理标志

嵩县皂角刺地域保护范围

嵩县皂角刺地域保护范围为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境内,涉及白河镇、车村镇丶旧县镇、大章镇丶德亭镇、城关镇、纸房镇、闫庄镇、田湖镇丶饭坡镇、九店乡、何村乡、大坪乡丶库区乡、黄庄乡、木植街乡16个乡镇,318个行政村。嵩县皂角刺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0′30″至112°22′30″,北纬33°33′00″至34°20′12″。

嵩县皂角刺质量技术要求

安全要求

明确登记产品市场准入所遵循的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名称、具体内容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产地环境必须符合《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200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标准。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保障皂角刺质量安全。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产地环境条件符合《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200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标准。皂角刺要求无霜期不少于180天,光照不少于2400小时;年降雨量300毫米以上;极端最低温度不低于-20℃;坡度为25°以下。属阳性树种,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只要排水良好即可,喜生于土层肥沃深厚的地方,在轻盐碱地上,也能生长。

(2)皂角刺育苗要求:

种子选择:选择粒大,无虫、无病、无机械损伤的饱满籽粒作育苗用种子。2、种子处理:2.1、沙处理秋末冬初,将种子放入45℃水中48个小时,捞出混入湿沙层中。每个月检查、搅拌一次,当发现有40-50%的种子破壳、胚芽处于萌动生长状态,即可下种。

硫酸处理:将干藏越冬的种子,于播种前5天左右,利用硫酸处理。方法为:把种子置入塑料盆中,加入98%的浓硫酸(每百斤种子约2500克),用木棍或塑料锨不断翻动搅拌,约处理15-20分钟,待种子有褐色变为深红色时,用清水冲洗种子3-5遍,直到种子表面的残留水PH值为7时为止。然后倒入清(温)水盆内浸泡2-3天皂角刺种子即充分吸水膨胀,筛选出膨胀的种子埋入湿沙中,发芽一批种植一批。没有膨胀的种子可以重复上述过程。

苗圃地选择及播种:苗圃地应选择土壤深厚,肥力充足,排灌良好的沙壤土,亩施有机肥2000千克为宜。整细耙平作床,宽1.2米,长30米-50米根据地形而定。播种前4-5天整好育苗床,床土以选择中性壤土为好,浇足底水后,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10克进行土壤消毒。然后开沟(沟深5-6厘米)播种,把种子的胚根朝下排放在沟内,条距20-25厘米,每米长播种沟播种10-15粒。上面再覆盖2厘米厚的细土,上面平铺地膜。当发现有60%的种子破土时,应及时揭去地膜。

抚育及幼苗管理:皂角刺苗生长较快,一年生苗能长50-130厘米,苗木生长期间注意浇水、防病治虫、中耕除草,并要适当间苗,保证苗木健壮生长。

(3)生产过程管理:嵩县皂角刺生产过程包括整地、栽植、管理、病虫防治、采收加工等步骤。具体如下:1.整地:采用穴状或带状整地。穴状整地在种植点周围100×100厘米范围内挖除所有石块、树桩,整地深度30厘米以上。带状整地的带距3-4米,带宽2米。带间应保留自然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挖穴规格:定植穴规格60厘米×60厘米×40厘米。

种植密度:

密植:株行距0.75-1.50米×2.0米。每667平方米栽植444株。5-8年后,郁闭度大时可以逐步移除部分植株。

地埂栽植模式:在丘陵、山区梯田外沿地埂栽植,株距1.5-2米。

果园防护林模式:在果园外围,按照株行距0.50-1.0米单行或双行栽植,兼顾防护与皂刺生产。

苗木选择:规格要求Ⅰ、Ⅱ级苗木出圃造林(Ⅰ级苗:地径≥0.8厘米,苗高≥80厘米;Ⅱ级苗:0.6厘米≤地径≤0.8厘米,60厘米≤苗高≤80厘米)。

栽植:

时间:每年11月落叶后至翌年3月发芽前的休眠期,最好选阴天种植,但应避开严冬栽植。

基肥:每穴施入经充分腐熟的厩肥10千克-20千克和钙镁磷肥0.25千克,表土回填。

方法:种植前,适当修剪苗木根系。种植时扶正苗木,埋土至根际处,用手轻提苗木,使根系舒展,然后踏实。种植后,浇透定根水,上盖松土。

林地管理:

幼林抚育:造林后3年内的幼林留1平方米的树盘。每年6月-7月份进行除草。幼林抚育以除草、培土为主,每年10月份进行垦抚。垦抚不宜深挖,以免伤及幼树根系。

追肥:一年两次,第一次在3月中旬,第二次在6月上中旬。以施有机肥为主,可兼施N、P、K复合肥。年施肥量折复合肥0.25千克-0.5千克/株;造林后1年-3年,离幼树30厘米处沟施。3年后,沿幼树树冠投影线沟施。

水分管理:雨季注意及时排水,严防受涝;如有条件干旱时可适当灌溉。

成龄林管理:

垦抚:皂角刺采摘后(每年10月份),逐年向树干外围深挖垦抚,范围稍大于皂角刺树冠投影面积。垦出的石块依自然地形在皂角刺树下砌成水平带。

除草:皂角刺林地以少动土为好,每年夏季,清除杂草和黑麦草等绿肥,清除的杂草和绿肥等覆盖树盘底下,厚度15厘米-20厘米,上压少量细土。

追肥:一年二次,第一次在3月上中旬,促进枝梢生长发育,第二次在6月上旬,促进果实发育花芽分化,也可在采摘后施肥。经腐熟的有机肥,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禁止使用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医院垃圾和未经腐熟粪便。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低于1:1。花期喷硼砂。采果前30天内禁止使用氮肥。追肥量根据山地土壤肥力及树龄大小而定,花期用0.1%-0.3%硼砂液喷雾3次。

灌溉:干旱时做好引水、灌溉等抗旱保墒,也可结合根外追施提高抗旱能力。

成龄林修剪:根据皂角刺的生长结果习性,宜疏剪不宜短截,每年冬春将萌条留10-20厘米剪除采收皂角刺。

(4)病虫害防治:1、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因地制宜地运用营林、生物、物理、化学防治,并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到及时、准确。

防治措施:

加强检疫: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检疫性病害蔓延传播。

营林防治:合理修剪,及时清除病虫危害的枯枝、落叶,减少病虫源;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体抗逆性;套种花生、黄豆、药材等矮杆经济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以有益生物控制有害生物,扩大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应用范围,维持生态平衡。

物理防治:用黑光灯诱杀害虫。

药物防治:农药使用按照GB4285、GB8321.1、GB8321.2、GB8321.3、GB8321.4、GB8321.5、GB8321.6的规定执行。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天敌杀伤力低的农药,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合理、交替使用不同的药剂,防止病虫的抗药性。注意喷药质量,控制喷药次数。采收前30天之内禁止喷洒农药。

(5)产品收获及处理:9月至翌年3月间均可采收。当棘刺有多数分枝,主刺圆柱形,长5-15厘米,基部粗约8-12毫米,末端尖锐;分枝刺一般长1.5-7厘米,有时再分歧成小刺。表面棕紫色,尖部红棕色,光滑或有细皱纹,质坚硬,难折断时,用铲刀至刺基部铲下,晒干即可。采收的刺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润透后切片,多纵切成斜片或薄片,厚在2毫米以下,木质部黄白色,中心为淡灰棕色而疏松的髓部,以片薄、纯净,整齐者为佳。

(6)生产记录要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设专人做好以下记录:生产地点、农产品名称,土壤耕作,施肥名称、方式、时间、施肥量,施用农药名称、方式、时间、施用药量,产品收获、仓储、销售等项目的日期、方式、数量等。

包装标识相关规定

(1)包装标识:包装主要采用箱式包装,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产品有明确标签,内容包括:产品名称、商标、产品执行标准、生产者及详细地址、净含量及包装日期,要求字迹清晰、完整、准确。

(2)标识:嵩县皂角刺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内的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嵩县皂角刺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嵩县皂角刺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使用标志,包装物应标注“嵩县皂角刺”农产品地理标志及其图案,并标明产品名称、数量、产地、包装日期、生产单位、保质期、产品质量、执行标准代号等级等内容。

(3)贮藏:在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的地方贮藏。贮藏设施应清洁、干燥、通风。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存。若进行仓库消毒处理,所用药剂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安全规定。

(4)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卫生、无异味、无污染,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日晒、雨淋,通风散热工作,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嵩县皂角刺补充介绍

  嵩县皂角刺

  皂角刺,又称皂角针、皂刺、天丁、皂角针、皂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属较为稀有的中药品种。

  嵩县皂角刺地域保护范围为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境内,涉及白河镇、车村镇丶旧县镇、大章镇丶德亭镇、城关镇、纸房镇、闫庄镇、田湖镇丶饭坡镇、九店乡、何村乡、大坪乡丶库区乡、黄庄乡、木植街乡16个乡镇,318个行政村。嵩县皂角刺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0′30″至112°22′30″,北纬33°33′00″至34°20′12″,适宜种植面积3400公顷,年产量1200吨。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嵩县皂角刺”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嵩县皂角刺”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