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特产仰韶黄杏介绍
仰韶大杏,河南省渑池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仰韶大杏因渑池县为仰韶文化发祥地而命名。渑池县属秦岭余脉,为豫西丘陵山区,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其果形似鸡蛋,俗称鸡蛋杏,果实成熟后,核肉分离,摇晃有响声,又称“响铃杏”。因其个大、色泽鲜艳、皮薄肉厚、无筋、酸甜可口、营养价值高。
2011年9月1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仰韶大杏”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仰韶大杏历史溯源
仰韶大杏因产于仰韶文化发祥地河南省渑池县而得名,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分布在渑池县境内的果园、天池、英豪、仰韶、段村5个乡镇,渑池县属秦岭余脉,为豫西丘陵山区,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特殊的生物气候条件和其他因素决定了该地的土壤养分含量高,造就了仰韶大杏独特的品质。
仰韶大杏产品特点
仰韶大杏果形似鸡蛋,俗称鸡蛋杏,果实成熟后,核肉分离,摇晃有响声,又称"响铃杏"。仰韶大杏(仰韶黄杏),果实为椭圆形,果皮与果肉橙黄色,阳面有红晕,果形大,平均单果重70克,最大单果重110克。果肉厚1.3~1.8厘米,肉、核重量比值为1:0.44~0.48,肉质细韧,纤维少,酸甜适口,芳香浓郁,汁液丰富,制成的糖水杏、杏浆等均属上品。制罐头易操作,去皮性能良好,利用率高,成品质量好。鲜果和加工制品。
仰韶大杏产地环境
仰韶大杏主要分布在渑池县境内的果园、天池、英豪、仰韶、段村5个乡镇,主产区在果园乡。渑池县属秦岭余脉,为豫西丘陵山区,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杏树寿命长,华北、西北各地常见百年以上大树,产量仍很高。经济寿命亦很长,在40~50年间。杏对土壤、地势的适应能力强,多种植在山坡梯田和丘陵地上,在800~1000米的高山上也能正常生长,在壤土、粘土、微酸性土、碱性土上甚至在岩缝中都能生长。特殊的生物气候条件和其他因素决定了该地的土壤养分含量高。
仰韶大杏产品荣誉
1985年和1986年河南省大杏鉴评中获得金奖。
1990年又获得国际食品博览会银奖。
2011年9月1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仰韶大杏”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仰韶大杏地理标志
仰韶大杏产地范围为河南省渑池县果园乡、城关镇、张村镇、英豪镇、洪阳镇、天池镇、仰韶乡、陈村乡、仁村乡、坡头乡、段村乡、南村乡12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仰韶大杏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河南省渑池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仰韶大杏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一、品种。
鸡蛋杏。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红壤土和黄黏土,土层厚度≥50cm,有机质含量≥0.8%,土壤pH值6.05至7.00。
三、栽培管理。
⒈育苗:以山杏为砧木进行嫁接育苗。
⒉定植:在春季3至5月间进行栽植,栽植密度≤720株/公顷。
⒊肥水管理:以施用有机肥为主,每年施有机肥7.5吨/公顷至18吨/公顷。在采收前一个月内禁止灌水。
⒋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5月下旬至6月中旬果皮底色变为橙黄色,阳面着红晕后开始采收。
五、质量特色。
⒈感官特色:果实个大,底色为橙黄色,阳面有红晕。肉质细腻,酸甜爽口,香味浓郁,汁多纤维少。
⒉理化指标:
项目
要求
可溶性固形物/(%)≥
11.5
单果重/(g)≥
70
可食率/(%)≥
90
可滴定酸/(%)
1.15-1.75
⒊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仰韶黄杏补充介绍
仰韶黄杏因产于绳池县仰韶文化发源地而得名,又因其果形似鸡蛋,俗称鸡蛋杏。果实成熟后,核肉分离,摇晃有响声,又称"响铃杏"。其特点是:个大、味鲜、营养丰富,果皮和果肉橙黄色,阳面有红晕,单果平:均重70克,最大果重126克。肉细汁多,无纤维,酸甜:可口,芳香浓郁,适宜鲜食,加工后制成的糖水杏、杏浆等也都是上品。仰韶黄杏历史上曾作为贡品。1986年6月,在河南省大杏鉴评会上,获得冠军。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仰韶黄杏”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