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特产

葛记焖饼

葛记焖饼特产照片

管城回族特产葛记焖饼介绍

郑州名吃

葛记焖饼是河南省郑州市的特色小吃之一,也是“京都老号”葛记坛子肉焖饼馆独家经营的一种传统特色小吃。焖饼时,锅内用青菜铺底,放上饼条和坛子肉,加高汤稍焖即成。其肉香醇厚,肥而不腻,其饼柔软适口,老少皆宜。

焖饼时配菜除用豆芽外,更多是用四季鲜菜,如蒜苔、小白菜、四季梅、茭白等。焖饼用的汤,除猪肉汤外,还用鸡汤、鸭骨汤,因此焖出的饼软香不腻,鲜美爽口。

葛记焖饼菜品发展

1995年,在郑州第四届美食月中荣获“中原名吃”称号。1997年12月,在杭州全国首届名小吃认定中,摘取“中华名小吃”桂冠。葛记焖饼馆几十年来历经沧桑,先后在一马路、乔家门、敦睦路、德化街、西太康路、大同路设点经营。

1987年,因旧城改造一度销声匿迹。1989年,郑州市饮食公司决定恢复传统风味,创百年老店,由第三代传人葛永志在南乔家门恢复字号开设门店,关键的生产环节都由葛氏家族成员操作,从而保证了质量,使一些到郑州的“老北京”也寻迹前来品尝。

葛记焖饼历史来源

据《郑州饮食行业志》记载,葛记焖饼馆的创业人葛明惠先生,是清朝满族镶黄旗人,生于1882年,他10岁进北京珂王府做事,曾给王爷赶车,颇得王爷的欣赏,他勤快好学,闲时常到王府膳食房帮厨,熟谙烹调技艺。当时,王府中有一种主食千层饼,还有一种菜肴名称坛子肉。

有一天,王爷回到府中,感到腹中饥饿,葛明惠便越俎代庖,用坛子肉为王爷焖了一盘饼,又用榨菜、芫荽沏了一碗汤,饼软肉香,清汤爽口,王爷大加赞赏。民国初年,战乱纷纷,葛明惠携两子来河南谋生,危难中想起被王爷大加赞赏的坛子肉焖饼,于是,经朋友帮忙在郑州火车站附近开了“坛子肉焖饼馆”,葛明惠亲自站灶,两个儿子打下手。

解放后,葛明惠和他的次子先后去世,长子葛去祥继续经营,他继承发扬父亲的烹调技术,使烹制的坛子肉一开坛便香气四溢,经其多年苦心经营,遂使葛记焖饼成为闻名遐迩的风味小吃。

葛记坛子肉焖饼是用饼和特制的坛子肉加青菜焖制而成。其饼是用软面烙成千层饼,放凉后切成帘子棍形备用;坛子肉选用带皮五花猪肉,切成2厘米见方的方块,先放入锅内添水煮开,撇去浮沫杂质,捞出肉快装入坛内,下足八大料,外加香腐乳,倒入肉汤封口,大火烧开后,改用文火慢炖,煨至烂熟。

开坛时浓香四溢,过往行人闻香止步,素有“开坛香”之美溢。

葛记焖饼补充介绍

  葛记焖饼是用饼和特制的坛子肉加青菜焖制而成。其饼是用软面烙成千层饼,放凉后切成帘子棍形备用;坛子肉选用带皮五花猪肉。切成两厘米见方的方块,先放入锅内添水煮开,撇去浮沫杂质,捞出肉装入坛内,下足八大料,外加香腐乳,倒入肉汤封口,大火烧开后,改用文火慢炖,炖到烂熟。

  焖饼时,锅内用青菜铺底,放上饼条和坛子肉,加高汤稍焖即成。配菜除用绿豆芽外,更多是用四季鲜菜,如蒜苔、小白菜、四季梅、茭白等。焖饼用的汤。除猪肉汤外,还用鸡汤、鸭骨汤。

  1926年,葛记焖饼第一代传人从北京到郑州,在火车站下沿儿以葛字号开店,先后在郑州乔家门、敦睦路、德化街、西太康路等处迁徙开店;1994年,又到大同路成立总店,名称葛记焖饼总店,在此基础上又在中原路、城东路、文化宫路发展了3家连锁店,2002年,葛记焖饼馆第三代传人代表葛永志、葛素云在工人路开店,自主经营,2004年,移至伏牛路,2005年,又在黄河路增设连锁店。

  葛记焖饼于1995年在郑州第四届美食中获“中原名吃”称号,于1997年12月在杭州全国首届名小吃认定中获“中华名小吃”桂冠。

  葛记焖饼的烙饼考究,香软回甜;肉选五花,方寸五分,优选八料,配方独特,着水恰当,火候适度,见熟入坛,细细煨靠,肉好坛开,入口不腻,名闻遐迩,中原名吃。

  葛记焖饼是我国北方社会饮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对于研究我国北方饮食的民俗习惯和商业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我国烹调技艺的丰富多样作出了独特贡献,具有明显的商业价值。

  2009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葛记焖饼”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葛记焖饼”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