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特产小村红衣米花生介绍
小村红衣米花生,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小村红衣米花生主要产于小村乡蓝河两岸,已有140多年的种植历史。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该产品籽粒较普通花生小,外形美观、圆润饱满、颗粒鲜红、营养丰富、品质独特。
2010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小村红衣米花生”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小村红衣米花生历史渊源
据《咸丰县志》记载,自清朝同治年间(1870年左右)就种植红衣米花生,小村红衣米花生已有140多年的栽培历史。经油炸的小村红衣米花生还是恩施州十大名吃之一“土家油茶汤”的必备原料之一。土家油茶汤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包含文化现象之一,土家油茶汤是一种似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香、脆、滑、鲜,味美适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传统的风味食品,故有民谚曰:“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同时,喝油茶汤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种传统礼仪,凡是贵客临门,恩施土家人在饭前都要奉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汤款待。油茶汤以油煎粗茶叶、红衣米花生、阴玉米子等为主要佐料。
1984年4月,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与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乔石,随同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来恩施州考察。在咸丰考察期间,胡耀邦、胡锦涛等领导在黄金洞吃午餐时,就亲口尝到了油炸的小村红衣米花生及土家油茶汤,并对小村红衣米花生赞不绝口。
2007年8月30日,在县农业局、质监局的帮助下,小村红衣米花生改变种植模式,制定产品标准,花生得到湖北省质量技术检测局的认定。
2009年,恩施州农科院为小村花生提供技术支撑,产品倍增,老百姓种植花生所得收益由1000元增至4000元,种植积极性增高。
2013年,咸丰县小村红衣米花生专业合作社成立,与农户签订合同,不断提高花生的产量与质量。
小村红衣米花生产品特点
小村乡出产的红衣米花生产品外形美观,籽粒较普通花生相比颗粒小,但圆润饱满、粒红鲜艳,且营养丰富,品质独特,生食幽甜味长,熟食脆爽可口,因而红衣米花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小村红衣米花生果型小、双仁或单仁、香味独特。其感官指标应符合下表:
项目
指标
果形
茧形
荚果,(克/百果)
100—110
籽仁,(克/百仁)
40—50
种皮颜色
深红色
气味
花生固有的气味
整体感官
果形小而整齐、双仁或单仁、无损伤及其它异味
小村红衣米花生营养价值高,100克鲜花生含脂肪≥48克、蛋白质≥25克、含硒0.03—0.04毫克。
花生的蛋白质含量为25%—30%,花生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精氨酸含量高于其它坚果,生物学效价高于大豆。每日食用一定量的花生、花生油或花生制品,不仅能提供大量蛋白、脂肪和能量而且可降低膳食饱和脂肪和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大大促进植物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E、叶酸、钾、镁、锌、钙等这些对健康有益的营养素的摄入。
花生本身是高能、高蛋白和高脂类的植物性食物,不含胆固醇和反式脂肪酸,而且富含微量营养素,植物固醇、白藜芦醇、异黄酮、抗氧化剂等物质,有重要的保健作用,更是乳、肉食物的优秀替代品,对平衡膳食、改善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小村红衣米花生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被誉为“长生果”、“植物肉”。花生仁表面上的红衣含有大量甘油脂和甾醇脂,长期适量食用能活血造血、促进血小板新生、促进生长发育、增强记忆力。
控制食欲:花生是“高饱腹感”食物,能让人感觉更饱,或者饱的时间更长。
有助减盐:咸味花生不但能满足吃咸的爱好,还不容易导致摄入过量食盐。
稳定血糖:研究发现,如果把饮食中的一份红肉换成花生,患糖尿病的风险会降低21%。花生会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如果早上吃点花生,那么一天的血糖都不会过高。
保持心脏健康:吃花生最多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能减少35%。花生含有的某些成分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的含量,让心脏更加健康。
减少患癌风险:研究发现,每周至少吃两次花生的女性,患结肠癌的风险能降低58%;而每周至少吃两次花生的男性,能降低27%的风险。
花生中含有“白藜芦醇”。这种物质有很强的生物活性,不仅能抵御癌症,还能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心肌梗死与脑梗塞。
小村红衣米花生产地环境
小村乡地处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北,属二高山地带。全境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乡内受成土母岩、生物、气候等条件影响,使全乡形成以沙土、沙砾土或沙壤土为主的土壤。土壤热化程度高,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且土壤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量不超过国家技术标准,有机质含量约为3%,pH值6.5左右,宜植性好。非常适宜小村红衣米花生生长。
小村乡区域内蓝河横贯全境,先后接纳有獐耳溪、腊壁溪、李子溪、荔木溪、细沙溪等若干支流,在尖山乡唐崖土司城遗址旁注入唐崖河,乃倒流三千八百里的乌江水系之一。南河流经小村、田坝、香树坝,在屯甫坝与青蛳河汇合,流域面积670平方千米,河长65千米,流量18.53立方米/秒。区域内地下水属基岩裂隙水,属重碳酸钠型和钙型极软水。
小村乡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具有"十里不同天,同时不同雨"的流域性气候特征。常年无霜期238天,常年降水量1200毫米—1500毫米,其中春、夏季降水量多,秋季减少,冬季最少,与红衣米花生开花与膨大期间的需水特性吻合;年平均气温在13.9℃左右;七月平均气温26℃,一月平均气温5℃,有效积温(10≤)4500—5000℃,年平均日照时数1200—1700小时,光、热、水资源丰富,十分适宜花生生长。
小村红衣米花生产品荣誉
小村红衣米花生产品已通过QS认证、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证明。
2006年,咸丰县小村花生获得国家农业部门认证,成为绿色食品。
2010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小村红衣米花生”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1年11月,小村红衣米花生荣获第八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农产品金奖。
2013年12月,小村红衣米花生荣获国家工商总局认证的国家地理标志。
2017年9月,小村红衣米花生在第十五届农博会上获金奖。
小村红衣米花生地理标志
小村乡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西南部,云贵高原东延武陵山余脉与大巴山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7′8″—108°46′5″,北纬29°19′28″—30°2′54″。地处长江上游南岸,四周与利川、黔江、恩施等地为邻。小村红衣米花生种植主要分布在小村乡境内的小村、羊蹄、荔木、水杉坪、李子溪、兴隆沟、白果、中心场、田坝、大村、喂龙和土地溪等12个村,距咸丰县城60千米。
(1)产地选择: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保水和透气良好的沙壤土,轻壤土和中壤土,PH值5.2—6.5。年平均气温为9—12.9℃。无霜期240——285天。年日照不少于1500小时。土壤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国家标准,水利设施完备,远离公路、医院、垃圾场的土地作产地。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T391的要求。
(2)品种的选择:带壳晒种1—2天后剥壳,去掉霉变、破损、不饱满、有病斑和不正常的种子,选留饱满,有光泽的种子做繁殖材料。
(3)生产过程管理:小村红衣米花生生产过程符合绿色食品花生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按照NY/T393执行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在生产过程中要求繁殖材料、肥料、农药等投入品来源可靠。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在农药间隔期后适时采收,采收所有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
(5)生产记录要求:使用的投入品要建立档案,记录投入品的名称、使用时间、次数、用量、使用方法、收获日期等。
小村红衣米花生补充介绍
“红衣米花生”因皮红而得名,主要产于小村乡蓝河两岸,果实细圆饱满、香味独特,远销美国、日本等国家。小村乡种植“红衣米花生”历史悠久。
地域范围
小村乡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西南部,云贵高原东延武陵山余脉与大巴山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7′8″~108°46′5″,北纬29°19′28″~30°2′54″。地处长江上游南岸,四周与利川、黔江、恩施等地为邻。小村红衣米花生种植主要分布在小村乡境内的小村、羊蹄、荔木、水杉坪、李子溪、兴隆沟、白果、中心场、田坝、大村、喂龙和土地溪等12个村,距咸丰县城60公里。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果型小、双仁或单仁、香味独特。 2、内在品质指标:小村红衣米花生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100g鲜花生含脂肪≥48g、蛋白质≥25g、含硒0.03~0.04mg。 3、安全要求:小村红衣米花生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组织生产。NY/T391-2000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00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小村红衣米花生”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