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特产

永河皮子

永河皮子特产照片

红安特产永河皮子介绍

永河皮子属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湖北省红安县特产

永河皮子,湖北省红安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永河皮子色泽为白色或淡黄色,质地细腻滑嫩、组织密实、厚薄均匀、稍有韧性、不黏手,鲜嫩细腻、口感醇香。具有“薄、嫩、韧、鲜等质量特色。

2014年09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永河皮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永河皮子历史渊源

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黄安乡土志》就对黄豆制品加工有记载:“黄豆以作豆腐豆豉豆油”。

1992年,《红安县志》红安名菜点中记载:“永河皮子永佳河镇加工的豆制品,质地细腻洁白,薄而有韧性,折而不断。烹之,味鲜美”。

永河皮子产品特点

永河皮子色泽为白色或淡黄色,质地细腻滑嫩、组织密实、厚薄均匀、稍有韧性、不黏手,鲜嫩细腻、口感醇香。具有“薄、嫩、韧、鲜等质量特色。

永河皮子产地环境

永河皮子产自湖北省红安县永佳河镇,永佳河镇位于红安县东部,与麻城毗邻,是举水河上游,有着特定的水质,通过水样检测,PH值为6.80,含铁(毫克/升)0.09、铜(毫克/升)<0.01,锌(毫克/升)<0.05,硝酸盐氮(毫克/升)<0.50、氯化物(毫克/升)55.6、硫酸盐(毫克/升)7.6,总硬度(毫克/升)60至70,适宜制作永河皮子。

永河皮子产品荣誉

2014年09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永河皮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永河皮子地理标志

永河皮子地域保护范围

永河皮子产地范围为湖北省红安县永佳河镇现辖行政区域。

永河皮子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要求

大豆:选用蛋白质含量≥40%的大豆。

生产用水:采用产地范围内水源,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

二、加工工艺

工艺流程:大豆→筛选→浸泡→磨浆分离→煮浆→凝浆→破脑→布脑→压榨→成型。

工艺要点:

(1)浸泡:浸泡时间≤36小时,浸泡至大豆有弹性、无硬感、不脱袍,搓开豆瓣稍凸,皮瓣发脆不发糠。

(2)磨浆分离:豆浆浓度控制在10%至12%。

(3)煮浆:豆浆煮沸,维持3分钟至5分钟。

(4)凝浆:用熟石膏水(石膏与水的比例为1︰3)凝浆,豆浆温度控制在85℃至90℃,熟石膏水添加量为1.5%至3.0%。

(5)压榨:压榨至水分含量≤36%为止。

三、质量特色

感观特色:色泽为白色或淡黄色,质地细腻滑嫩、组织密实、厚薄均匀、有韧性、不黏手,鲜嫩细腻、口感醇香。

理化指标:蛋白质含量≥17%,水分含量≤36%。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永河皮子专用标志使用

永河皮子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红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永河皮子的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永河皮子补充介绍

  永河皮子

  在红安县一些地方,一直流传着过年“做皮子”的习俗,“永河皮子”最具独特风味。春节临近,永佳河镇的皮子作坊又开始热闹起来,肉厚、香嫩的“永河皮子”成为人们团年饭里的一道特色佳肴。

  黄豆制品皮子俗称“千张”,相传有两百多年历史。作坊豆香夹杂着水汽扑面而来,作坊师傅说,制作永河皮子要经过泡豆、磨豆、筛浆、熬浆、点浆、收浆、压榨等22道工序,只有不怕纷繁复杂和劳心费力,才能做出好的皮子,从豆粒到豆浆,再到豆腐脑和千张。

  作坊师傅说,新鲜皮子晒干后可长期存放,用水泡开即可食用,老百姓十分喜欢吃,待客过节常买皮子作为下酒佳肴。

  永佳河镇把豆制品加工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发挥资源优势,改进加工技术,豆制品加工业越做越大。目前,全镇有加工作坊120多家。其中有22家用豆渣养猪,又用猪粪作沼气池料,再用沼渣作肥种植大豆,循环利用,实现了种、养、加一条龙生产。

  永河皮子产地范围为湖北省红安县永佳河镇现辖行政区域。

  红安县地方标准:DB421122/T008-2013《永河皮子加工技术规程》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永河皮子”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永河皮子”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