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特产叶路大蒜介绍
叶路大蒜,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叶路大蒜茎长30—50厘米;蒜砣表皮白色,每个蒜砣有5—7瓣。大蒜中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锗和硒等,同时它还有广泛的医用价值,国外誉它为“地里长出的青霉素”、“天然的广谱抗菌素”、“白宝石”等。生育期约220—250天,适应性强,蒜苔粗壮,蒜砣耐贮藏。
2014年09月02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叶路大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叶路大蒜历史渊源
叶路大蒜产自黄州区堵城镇叶路洲,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明朝已有种植。
1949年以前,叶路大蒜常年种植面积在万亩左右,年产鲜蒜砣4000吨。
改革开放以后,叶路大蒜面积逐年扩大。
20世纪80年代中期,叶路大蒜种植面积到13000余亩。
叶路大蒜产品特点
叶路大蒜叶狭长而扁平,叶面较小而直立成株,有叶7—9片,深绿色,有蜡粉,蒜苗由许多叶包裹而形成假茎,不中空,假茎呈圆柱形,长30—50厘米;蒜砣表皮白色,每个蒜砣有5—7瓣。大蒜因其富含丰富的营养元素和广泛的医用价值,成为一种理想的食品作料和保健食疗佳品,为人们所钟爱。
叶路大蒜产地环境
黄州区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东连浠水,北接团风,西南与鄂州隔江相望。黄州地势为东北部高,西部南部低,为江河冲积地带,以平原为主,丘陵岗地兼有,境内多湖泊。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1233毫米,光照充足,常年日照时数2082小时,年平均气温16.8℃。适宜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了叶路大蒜的独特品质。
叶路大蒜产品荣誉
1999及2001年,叶路大蒜产品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其中黄州苏蒜通过了国家无公害食品认证。
2014年09月02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叶路大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叶路大蒜地理标志
叶路大蒜产地范围为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堵城镇、禹王街道办事处共2个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产地范围内的地方白蒜品种。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黄棕壤、潮土和水稻土,土壤pH值6.0至7.0,土层厚度≥5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1.5%。
三、栽培管理
1.选种:选择单瓣重4克至5克的蒜瓣作种。
2.播种:9月下旬播种,每亩栽种密度4.0万株至4.5万株。
3.施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至5000千克。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贮藏
1.采收:5月中下旬,80%以上植株基部叶片发黄,假茎松软时采收。
2.贮藏:蒜头采收后置于通风、遮阳、防雨处晾干贮藏。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蒜头外皮净白,色泽一致,蒜瓣饱满,色泽纯正,辛香味浓。
2.理化指标:横径≥40毫米,梗长度≤20毫米,粗蛋白≥4.5%,大蒜素≥0.2%。
3.安全及其它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它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叶路大蒜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叶路大蒜的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叶路大蒜补充介绍
叶路大蒜是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堵城镇叶路洲的特产。叶路大蒜是黄州区农副产品中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之一,产品销往北京、武汉、南京等地,市场声誉极好。
“叶路大蒜”产自黄州区堵城镇叶路洲,农家良种,早在明朝已有种植。1949年以前,常年种植面积在万亩左右,年产鲜蒜砣4000吨。改革开放以后,大蒜面积逐年扩大,八十年代中期,大蒜种植面积到13000余亩,特别是近十年来,大蒜面积已发展到近两万亩,蒜砣产量接近翻一番。
“叶路大蒜”叶狭长而扁平,叶面较小而直立成株,有叶7~9片,深绿色,有蜡粉,蒜苗由许多叶包裹而形成假茎,不中空,假茎呈圆柱形,长30~50厘米;蒜砣表皮白色,每个蒜砣有5~7瓣。
“叶路大蒜”是黄州区农副产品中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之一,产品销往北京、武汉、南京等地,市场声誉极好。1999年、2001年分别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荣誉称号。
叶路大蒜产地范围为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堵城镇、禹王街道办事处共2个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黄州区地方标准:DB421102/T010-2009《叶路大蒜种植技术规范》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叶路大蒜”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