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特产五里界界豆介绍
五里界界豆,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五里界界豆产品介绍
五里界界豆鲜品外观为水滴形,颗粒饱满,口感质地脆嫩,富含粘液,淡辛香味。成熟的籽粒呈米黄色,种脐黄褐色,脐眼有黄色裂痕;外形为椭圆形,种皮光滑;籽粒饱满、粒小,百粒重12~13克。特别适宜各类加工。
五里界界豆产品品质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界豆鲜品外观为水滴形,颗粒饱满,口感质地脆嫩,富含粘液,淡辛香味。成熟的籽粒呈米黄色,种脐黄褐色,脐眼有黄色裂痕;外形为椭圆形,种皮光滑;籽粒饱满、粒小,百粒重12~13克。特别适宜各类加工。(2)内在品质指标五里界界豆,营养丰富,蛋白质≥39%,脂肪≥12%,粗纤维≤11%。(3)安全要求界豆符合《大豆》(GB1352)、《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1276)和《肥料合理使用准则》(NY/T496)的有关规定。界豆执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NY/T2798.2)标准。
五里界界豆自然生态环境
(一)土壤地貌情况江夏区境属江汉平原向鄂南丘陵过渡地段,地形特征是中部高,西靠长江,东向湖区缓斜。区境为我国红壤的北部边缘,又是黄棕壤的南缘,滨江抱湖的地理位置有潮土分布。北部垅岗平原以黄棕壤和潮土为主,中部低丘垅岗平原皆为红壤,南部垅岗平原区集中分布,西部平原以潮土为主。五里界界豆生产地域范围土壤以红壤为主,pH6.6~7.5,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3.41g/kg、106.40mg/kg、15.00mg/kg以及117.90mg/kg,这种无任何污染的红壤土,能满足界豆生长所需的基本土壤养分,为界豆特有品质的形成提供了保障。(二)水文情况江夏区西临长江,东北、西南三面临湖,间以水库塘堰,形成江湖环抱之势。由于地势南北狭长而东西倾斜,境内水系呈离心扇形,按自然出江口划分:金水河水出金口入长江,梁子湖水出樊口闸,汤逊湖水出武泰闸。较大江河有长江和金水河,长江流经区境段长31.5公里,金水河的区境流程42公里,在金水闸入长江。较大的湖泊有:西凉湖、斧头湖系,由5个湖泊组成,与金水河相通;梁子湖系由3个湖泊组成,与长江相连;汤逊湖系由5个湖泊组成,积水由海口闸、陈山头闸和武泰闸流入长江。区境江河、湖泊、河滩、湖滩、水库等水域面积达6.467万公顷,占全区版图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区可养水面3.84万公顷,是武汉市水域面积最大的区,无污染的清洁水源,保障了界豆生长所需的优质灌溉用水。(三)气候条件江夏区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介于15.9~17.9℃之间,历年平均值为16.8℃。年总降水量889.2~1862.6mm,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347.7mm。日照时数为1450~2050h。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完全符合界豆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光、气等气候条件。但不同年型的光、热、水年季分布振幅较大,常形成旱涝灾害、低温、阴雨寡照,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危害。
五里界界豆补充介绍
“界豆”其实就是黄豆。五里界镇种植黄豆的历史逾千年,出产的黄豆因品质佳、营养好而驰名中外,在东南亚地区被称为“界豆”。“家家种黄豆,户户打豆腐”是五里界镇早年豆产业的写照。
“界豆”系列食品以梁子湖水及优质界豆为原料,取民间传统配方,经过酶制以现代设备和科学工艺精制而成,其蛋白质含量高达48%以上,富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既保持了传统食品风味,又保证了卫生和丰富营养,集色、香、味于一体。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五里界界豆”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