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特产肉糕介绍
肉糕是湖北东部地区的一种由红薯淀粉、鱼肉末、猪肉末混合后蒸制而成的特色传统糕类食品。
肉糕历史传承
据了解,赤壁人吃肉糕一般喜欢将它切成长方形,在盘里整齐有序的加以排列,然后在肉糕表面撒上一层葱花,蒸熟后还未端上桌面,便已清香扑鼻。细眼观去,黄、白、绿三色相间,非常好看;尝之,则更是清香滑腻、唇齿流芳。在赤壁宴席上更有“无糕不成席”的说法,宴席第一道菜必先上肉糕。肉糕已经成为咸宁地区的一道名菜,在温泉各大集贸市场皆有肉糕出售,很多温泉市民不仅喜欢蒸着吃,而且还喜欢将它煮到火锅里,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肉糕菜品特色
烹饪简单
肉糕营养价值
营养丰富
肉糕基本信息
麻城有“肉糕席”即以肉糕为主菜,其中武汉市黄陂区、麻城市、赤壁市的肉糕最为著名。肉糕码在鲜花碗上,呈宝塔形。有红、黄、白、褐多色,不仅好看,而且味道鲜美。
提起肉糕,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楚王嗜鱼成性,但又时常因鱼刺卡喉咙而恼火,许多厨师因此而成了刀下鬼。后来,有一厨师在剖鱼时意外发现鱼刺很容易和鱼肉分离开来,于是把分离出来的鱼肉和猪肉混合,配上佐料剁成泥,蒸成块型。楚王食之,惊喜不已。肉糕从此问世,而且名声大震。从那时起,厨师告老还乡把技艺传流到民间后,人们把肉糕捧为“天子宴席”的佼佼者,所以鄂东人喜爱吃肉糕的习惯只兴不衰。
黄陂人一直保持着“无肉糕不成年,无肉糕不成席”的习俗。黄陂三鲜中鲜鱼去刺去皮,猪肉剔骨去皮,剁成肉泥,拌上苕粉、鸡蛋及作料。
肉糕方法
材料
糯米、五花肉、葱丝、姜末、香油、酱油、味精、盐、红薯粉、胡椒粉、生鸡蛋
做法
(1)红薯,也叫白薯。(红苕与白苕是不一样的,红苕是红芯的,有甜味,白苕是白芯的,不甜)去皮洗净,切成4厘米长、1.6厘米宽的条。猪夹缝肉切丁剁泥盛钵,加硝水、葱花1克、荸荠丁、姜末一起拌匀。
(2)取鱼肉加清水45克拌匀,倒在用冷水抹过的砧板上。轻轻剁成细茸(越细越好)盛钵,加湿淀粉,精盐15克,清水250克,同搅匀,再放入肉泥,味精2克,胡椒粉1克,混合搅成糊。
(3)将油豆腐皮平铺笼屉内,把鱼肉糊平摊在上面(约3.3厘米厚),坐旺火沸水锅上蒸30-40分钟,揭开笼盖,将生鸡蛋黄抹在肉糕上面,撒上红辣椒末,再蒸5分钟取出,剞成十字花刀后,继续蒸30分钟,出笼晾冷,切成10厘米长、3.3厘米宽的条。
(4)取鲜花碗,用红苕条垫底,在上面用肉糕条码成宝塔形,上笼蒸热后出笼。
(5)炒锅坐旺火上,下肉汤、味精、精盐、胡椒粉、葱花、香菇丝、木耳片烧沸出锅,浇在肉糕上面,即可上席。
图片
肉糕补充介绍
肉糕是咸宁地区一道名菜,赤壁人对它则独有情钟,吃肉糕成为当地的一种世风。民间红白喜事宴席上少不了肉糕,且上第一道菜先上肉糕。在民间有“无糕不成席”的说法。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肉糕”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