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特产安陆翰林鸡介绍
“安陆翰林鸡”,是楚北安陆市太白酒楼烹制的系列太白菜肴之一,此肴得名,是取李白曾供翰林职之意。其制作系用整鸡首先腌渍入味蒸至七成熟,然后去骨切块,上盘整理成原鸡形。另以蛋黄糕雕刻“翰林鸡”三字,置鸡首前,并以鸡汤、蘑菇入味和以若干小虾球点缀,经复蒸烹制成。可谓制工精细,造形生动,形神兼备,质佳味美。
安陆翰林鸡制作工艺
主料:母鸡(1000克)
辅料:蘑菇(鲜蘑)(20克)虾仁(150克)火腿(20克)冬笋(20克)
调料:黄酒(3克)胡椒粉(1克)大蒜(10克)小葱(5克)姜(5克)味精(1克)盐(4克)酱油(10克)淀粉(蚕豆)(8克)江米酒(30克)猪油(炼制)(30克)
做法
1.将母鸡宰杀,剖腹去内脏洗净沥干置钵内;
2.鸡肉内加精盐适量、黄酒、蒜瓣、葱段、生姜片、胡椒粉拌匀腌渍2小时入味;
3.腌渍入味的鸡肉上笼以旺火蒸约1小时,至七成熟取出;
4.取出的鸡肉去骨改成块,上盘拼摆成整鸡形,鸡首高昂;
5.大蒜剥去蒜衣,取蒜瓣,备用;
6.葱姜洗净,葱切段,姜切片;
7.熟火腿切丝;
8.冬笋去壳、老根,洗净,切成丝;
9.将蘑菇置温火锅内,加鸡清汤50毫升稍煮入味;
10.虾仁加精盐0.5克制成小虾球20个;
11.虾球相间摆在鸡的周围,上笼再复蒸5分钟取出;
12.炒锅置旺火上,倒入熟猪油烧热,下人火腿丝、冬笋丝稍炒,加鸡汤、胡椒粉、酱油、味精、米酒、精盐、湿淀粉勾芡,浇在鸡上即成。
提示
1.鸡宰杀剖腹后要腌渍入味;
2.在处理仔鸡时,将鸡头、鸡翅拍松,以便于成熟;整理上桌时,最好除去鸡头或在拼摆时,收头握翅,以避“鸡不献首”之说;
3.在成熟鸡身上浇淋芡汁时既要均匀,又不要影响和移动整鸡形图案。
菜品口感
鸡肉肥嫩,味道鲜醇。
安陆翰林鸡补充介绍
“翰林鸡”,是楚北安陆市太白酒楼烹制的系列太白菜肴之一,此肴得名,是取李白曾供翰林职之意。其制作系用整鸡首先腌渍入味蒸至七成熟,然后去骨切块,上盘整理成原鸡形。另以蛋黄糕雕刻“翰林鸡”三字,置鸡首前,并以鸡汤、磨菇入味和以若干小虾球点缀,经复蒸烹制成。可谓制工精细,造形生动,形神兼备,质佳味美。据有关史籍记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自26岁出川入楚,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春来到安陆。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写道:“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云梦有七泽,遂来观焉。”李白寓居安陆时,结交了不少名人,并以“酒隐安陆,蹉跎十年”而著名。传说他饱览古泽楚风后,常豪饮高歌,语惊四座,其才华深受唐高宗时的宰相许圉师(安陆人)的赏识,次年并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予李白。“溳水波于酒,碧山俏作诗”。李白十年酒隐安陆,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以及关于李白活动的不少珍贵贵迹。经安陆研究太白办公室考证,诗人当年的饮食生活表明李白平素嗜酒佐食之物,最喜食鸡、鸭、鹅、鱼及蔬果菜肴,也吃牛、羊肉和野味精,唯独不食猪肉。友人素知诗人生活癖好,故常以鸡、鸭、鹅等作菜佐酒助兴。在众多酒肴中,而李白尤对“烹鸡”最感兴趣。这在后来李白出游离开安陆,当他接到朝廷诏令时,还回想过烹鸡的美味。曾作诗曰:“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童嘻笑牵人衣”。由此流露出诗人功名即在眼前,兴高彩烈,志得意满,而痛饮白酒,笑尝烹鸡的得意情景,不久李白便入京任翰林职。
传说“翰林鸡”一菜,是友人钦佩诗人李白才华而精心制作的佐酒佳肴之一。因诗人李白向喜食烹鸡,故后人便呼之为“翰林鸡”,缘出于此。
所属菜系
湖北菜,简称鄂菜,荆楚风味,选料严格,制作精细,注重刀工火候,讲究配色和造型。以“咸鲜”味为本,讲究嫩、柔、滑、爽,善烹河鲜,以蒸菜驰名,富有浓厚的江南水乡特色。
风味特点
翰林鸡多以土鸡制作而成,菜品造形美观,色泽金黄,皮厚油亮,食之,味道鲜醇。
营养价值
鸡肉含有维生素、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营养物质,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其中,鸡肉中的磷脂类物质,对人体生长发育很重要,是中国人膳食结构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之一。
适用人群
翰林鸡肉质细嫩,滋味鲜美,是一道老少皆宜的菜品。但因鸡肉性温,多食容易生热动风。有外感发热、内热亢盛者;肝火旺盛或肝阳上亢者慎食。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安陆翰林鸡”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