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山特产毫茶介绍
产于美丽富饶的太湖之滨的无锡市郊,属于绿茶类别。成品茶条索卷曲,肥壮绿翠,白毫披复,香高味浓,汤绿明亮,叶底肥嫩深受消费者喜爱。无锡毫茶为江苏名茶林中的新秀,是无锡茶树品种研究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1973年研制成功。在历次参加名茶和优质食品评比中,多次获奖。
毫茶文化历史
无锡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惠山寺寺庙僧人种茶的记载。著名的“天下第二泉”惠山泉更像一颗明珠,为无锡茶文化增添了一道璀璨的风景线。为了发挥和继承无锡丰富的茶文化,无锡农业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在1979年成功研制出无锡毫茶,并在之后的历届名茶评比中获奖,远销欧美、加拿大等国家,获得好评。
毫茶品质特征
无锡毫茶品质特征:以高产优质的无性系良种茶树的幼嫩茶叶为原料,属于全炒特种高档绿茶。外形纹紧而卷曲,肥壮翠绿,身披茸毫,香高持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明亮,茶汤晶莹隐翠,叶底嫩匀。冲泡后白毫显见,汤色碧绿澄清,别具风味。若以二泉水冲泡,“无锡茶,二泉水”相得益彰,则更得毫茶之真味。滋味鲜醇香气清高。
毫茶制茶工艺
无锡毫茶炒制技术分杀青、揉捻、搓毫、干燥四道工序。用手工炒制,炒制时在锅径58厘米、深24厘米的龙井电炒锅中进行,锅面必须保持光洁、平滑。从杀青到干燥,全在一口锅内,凭靠工人一双技巧熟练的手,采用不同的手势炒制而成。
杀青:锅温180~190℃,投叶量700~900克,炒至折梗不断,茶香透露即为适度。历时3~6分钟。
揉捻:锅温100~110℃,揉至芽叶卷曲成条为宜,也可采用微型揉捻机揉捻。历时12~15分钟。
搓毫:是毫茶成形、显毫的关键工序,当锅温80~90℃,用双手在锅中搓揉茶叶,边搓揉边在锅中翻动茶叶,至使芽叶卷曲显毫为适。历时15~18分钟。
干燥:目的是继续蒸发水分,固定形状。锅温70~80℃,用双手继续翻炒茶叶,但动作应轻巧,不碰断茶叶,不脱落茸毛,当茸毫全部显露,含水量在6.5%左右起锅摊凉,包装贮藏。历时约8~10分钟。
毫茶所获荣誉
无锡毫茶为江苏名茶林中的新秀,是无锡茶树品种研究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从1973年开始研制,几经周折,终于获得成功。无锡毫茶,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历次参加名茶和优质食品评比中,多次获奖:
1979年通过了科技鉴定,相继获得了省、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优质名茶称号;
1984年获江苏省优质食品奖;
1985、1986、1990年分别被农业部和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和部优质农产品;
1986年被商业部定为全国名茶之一;
1988年在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银奖;
1989年在西安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评比会上,又荣获全国名茶称号;
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被授予“中国文化名茶”称号;
1992年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优良产品奖。
2002年江苏省第十届“陆羽杯”评比中,蝉联八届第一名,中国“中国杯”评比中荣登榜首,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中蝉联二届金奖。
毫茶补充介绍
毫茶条纹紧而卷曲,味嫩翠绿,白毫披覆,冲饮茶汤晶莹隐翠,茶叶清香鲜醇,别具风味。该茶1979年获江苏省重要科技成果奖,1985年获商业部优质茶奖。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毫茶”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