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特产鲁垛乱针绣介绍
鲁垛乱针绣是一种特色传统刺绣工艺。由江苏人杨守玉始创。产业始创于十三年前由12个乡村姑娘到苏南丹阳学习2年技艺回乡,通过一传十、十传百、以群教群、滚雪球的方式,逐步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几年,又得到了迅猛发展。该镇已建立了3个刺绣研究所,拥有大小刺绣企业近10家,全镇刺绣女工已增加至3000名,年创外汇达200多万美元,有的绣姑年收入近20000元。
鲁垛乱针绣继承与发展
鲁垛的水乡姑娘,不但继承了苏绣的传统技法,而且还充分发扬了“扬派刺绣”善于描摩我国书法、国画作品的特长,结合现代喷绘工艺,创造性的将油画用笔、用色原理融于刺绣技法之中,注重作品的整体精神与效果,用针施线或长或短,时粗时细,纵横交错,收放自如;或大处落墨,飘逸潇洒,丰富生动,绚丽多彩,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鲁垛乡绣”风格。鲁垛乡绣的绣制题材,主要分“人物、风景、动物”三大部分,所绣作品栩栩如生、鲜灵逼真、跃然图上、呼之欲出。对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凡高的《丰收》、米勒的《拾穗》、希什金的《松林的早晨》等世界名画的仿绣,更显得惟妙惟肖,灵活精巧,位于其前,仿佛自身如临林中,如闻泉声,如悟人面,如嗅花香……该镇为迎接国庆50周年,绣制的巨幅工艺精品《长城》、以及为迎接澳门回归祖国,专门赶制的大幅刺绣作品《归程》,还有《长江万里图》等乡绣妙品,均可谓是气势磅大、名声蜚远,既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嘉许,又得到了澳门行政长官的赞誉。
近年来,鲁垛乡绣的声誉已越来越大,声名远播,不但参加了扬州市及江苏省首届农民艺术节的展览并获奖,而且还选送了《锦绣江南》等十多幅作品代表江苏省先后到北京参展,在首都中华世纪坛的展出中,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连连称赞!该镇乡绣产品,由于形成了极富装饰和观赏性的乡绣特色,使传统的苏州、扬州刺绣艺术与现代人的审美时尚交融成趣,因而已被列入了“扬州市三大民间特色产品之一”;镇上的国凤、九龙等部分刺绣企业已成为海外定点的外贸企业;其生产的精美工艺品,已远销到欧洲、美国以及日本、韩国、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这种民族传统手工艺品,透现效果好,立体感强,不褪色,不霉变,极具收藏和装饰价值,故而深受国外客商的欢迎与青睐!
鲁垛乱针绣补充介绍
鲁垛乱针绣”起源于苏北里下河地区民间刺绣工艺,后结合“苏绣”、“湘绣”、“扬绣”工艺的特点,逐步形成鲁垛乱针绣寓“情”于针、以线达“意”的独特风格,成为刺绣工艺的后起之秀。
十九世纪下半叶,鲁垛杨莫氏对传统的枕套绣、肚兜绣和花鞋绣技艺进行大胆革新,融入生肖、花草等图案,充实了传统刺绣的内容。其女潘和珍进一步拓展刺绣装饰面,以乱针铺底,乱中求实,使绣品更加生动逼真。再后的传人莫学春,善采他山之石,远赴苏州、常州等地拜师求艺,结合宝应水乡刺绣的特点,不断创新,融入水乡村姑纯真朴实的审美情趣,“乱针密接其针,排比其线”,使绣品工艺“乱而不杂、密而不堆”。作品内容由单一的花草、风景拓展到人物肖像、世界名画摄影等10多个品种。 鲁垛乱针绣从原来作坊逐步形成产业化,全镇绣姑3000余人,产品远销欧美、日、韩、东南亚1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誉海内外。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鲁垛乱针绣”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