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特产黎川香榧介绍
黎川香榧,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香榧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健康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栽培经济价值高、生态景观效益好,并对生态环境要求高。黎川县拥有丰富的野生香榧资源,境内岩泉国家森林公园有野生香榧树6000株以上,是“中国香榧之乡”。黎川香榧具有壳薄质脆、种仁饱满、富含油脂、气味清香等特点。
2014年5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黎川香榧”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黎川香榧历史渊源
黎川香榧在黎川历史上由来已久,在《黎川县志》中有记载明代麦溪洲村民售“榧子”之说。
相传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间,黎川岩泉麦溪洲一带,居有千户人家,人丁兴旺,且人才济济,这里考中进士的孔太守向皇帝奏称麦溪洲要出千名举人,皇上误听,而封千株榧树,于是当年就栽植了香榧树,因此这些榧树又被当地人称为“举人树”。至今该地区现存100年以上树龄达6500多棵的香榧树群。
2012年,黎川县开始大力发展香榧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建立万亩香榧产业基地和千亩香榧苗木基地,建设香榧深加工企业和科研基地。
黎川香榧历史文化
明代黎川著名理学家、文学家、诗人,时称“江右君子”的邓元锡有诗一首《赞黎川香榧树》,诗云:“铁骨铮铮立险峰,狼来虎去自从容,秋来结籽黄于锦,立地千年万古名”。
黎川香榧产品特点
黎川香榧呈长卵形或椭圆形,果壳为黄褐色或紫褐色,种核长卵圆形,呈黄白色。顶端尖末端细长,脐点微突,壳薄质脆,种仁饱满,富含油脂,气味清香。多数鲜果重为15~18克/果,多数干果重为4~6克/果。
黎川香榧含钙12毫克/100克~18毫克/100克,蛋白质7.7%~10.5%,镁140毫克/100克~180毫克/100克,磷1.40×103毫克/千克~1.60×103毫克/千克,锌15毫克/千克~21毫克/千克,钾460毫克/100克~490毫克/100克,铁0.5毫克/100克~0.9毫克/100克,总黄酮0.3克/千克~0.5克/千克,亚油酸42%~48%,亚麻酸0.3%~0.7%。
黎川香榧产地环境
黎川地处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东南部,武夷山脉中段西麓。黎川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平均最低气温零下5.9℃,平均最高气温28.9℃。年降水量为1751毫米(4~6月为降雨相对集中期,占全年降雨量的65%左右),年均无霜期278天,年均日照时数1176小时。
黎川地属侵蚀丘陵,主要土壤为红壤,平均海拨400米左右。
黎川境内主要有黎滩河、资福河及龙安河三条水系,为抚河的源头之一。农业灌溉用水无色、无臭、甘凉。
黎川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合黎川香榧的生长。
黎川香榧产品荣誉
2014年5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黎川香榧”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黎川香榧地理标志
黎川香榧地域保护范围为黎川县宏村镇、樟溪乡、西城乡、厚村乡、洵口镇、社苹乡、湖坊乡、熊村镇、德胜镇9个乡(镇),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16°42′42″~117°10′14″,北纬26°59′6″~27°33′58"之间。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要求:黎川香榧适宜生长在温和湿润、夏季凉爽,海拔高度在200米~800米的中低山区,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0℃~20℃,喜充足的阳光,耐旱不耐涝,比较耐寒。要求土壤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光照良好,排灌方便,坡度25°以下。
2、品种范围:选用黎川本地细榧和芝麻榧嫁接培育的优良品种。
3、生产管理:采取香榧与茶叶套种的种植方式,并加强以下环节的生产技术控制:①幼树管理:遮荫,苗周设保护圈,遮阳网遮荫。中耕除草,保护圈内除草,圈外保留植被。②病虫害控制: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方法。通过维持香榧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强香榧树体对有害生物的抵御能力。③施肥管理:春、秋季增施有机肥,主要以生态养殖牛、羊、鸡而产生的天然有机肥为主,施肥和中耕松土相结合。④采收:在假种皮由青转黄,部分皲裂,少量种子开始脱落时采收,成熟一株采收一株。采取人工采摘,用手指旋转果实使其脱落,用箩筐盛运。⑤后熟处理:用二次堆沤法后熟。第一次为假种皮后熟,第二次为种子后熟。经10~15天堆沤,当内种皮由红转黑,选择晴天洗净晒干,香榧用透气容器贮存。⑥加工及包装:A、清洗暴晒:经过清洗的香榧,再经晒场暴晒至原重的85%即可炒制。B、第一次炒制:将香榧加入炒制机的滚筒,用猛火炒制20分钟~30分钟。剥开榧壳种仁两头微黄,质地由软变硬,种衣开始脱落,此时使用倒开关放出香榧籽。C、浸泡:将香榧装入布袋,浸入5%的盐水中,5~10分钟后取出沥干。D、第二次炒制:把摊干的香榧放入滚筒进行第二次炒制,炒到种仁成米黄时取出。E、包装:待香榧冷却后,贮存于密封的容器内,再分级包装。
4、生产记录:生产的全过程做好记录,保存5年,以备查阅。
质量安全规定
黎川香榧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LY/T1940-2011果用香榧栽培技术规程》进行。
1、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①生产经营的黎川香榧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②已取得黎川香榧生产经营资质;③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④具有黎川香榧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使用黎川香榧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持有人签订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数量、范围和相关责任义务。
2、黎川香榧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①可以在产品及包装上使用黎川香榧地理标志(黎川香榧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等);②可以使用登记的黎川香榧地理标志,进行产品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和展销。
3、黎川香榧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的义务:①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②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品质和信誉;③正确规范地使用黎川香榧地理标志。
4、黎川香榧地理标志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黎川香榧的质量和信誉负责;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伪造、冒用黎川香榧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
6、鼓励单位和个人对黎川香榧地理标志进行社会监督。
黎川香榧补充介绍
黎川香榧是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的特产。黎川香榧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类别:果品 产品名称:黎川香榧 登记证书编号:AGI01399 农业部公告号/时间:第2105号(2014.5.22) 人文历史简介 黎川香榧在黎川历史上由来已久,《江西林业科技》1993年06期刊登黄全兴的文章《黎川岩泉香榧资源调查》一文,相传明万历11年间,黎川岩泉麦溪洲一带,居有千户人家,人丁兴旺,且人才济济,这里考中进士的孔太守向皇帝奏称麦溪洲要出千名举人,皇上误听,而封千株榧树,于是当年就栽植了香榧树,因此这些榧树又被当地人称为“举人树”。至今该地区现存100年以上树龄达6500多棵的香榧树群。明代黎川著名理学家、文学家、诗人,时称“江右君子”的邓元锡有诗一首《赞黎川香榧树》,诗云:“铁骨铮铮立险峰,狼来虎去自从容,秋来结籽黄于锦,立地千年万古名”。在《黎川县志》中有记载明代麦溪洲村民售“榧子”之说。
黎川县地处中亚热带地区,四季分明,昼热夜凉,山地资源丰富、无工业污染、土层深厚且肥沃,对香榧树的生长发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黎川栽植香榧树历史悠久,地处“宏村”、“樟溪”、“社苹”、“西城”、“德胜”等乡镇的“岩泉林场”----国家森林公园内,就有一片天然香榧树群落,这里香榧树群落分布在总面积为100多亩的山地范围内,大大小小有1500余株,棵棵树干笔直,高大挺拔,最大的树龄已达800多年。
香榧树属红豆杉科,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其果为著名的干果。香榧果炒熟后松脆可口,有特殊香味,深受人们喜爱。香榧可供药用,有止咳、润肺、消痔、驱虫等功效,香榧树皮含单宁3%至6%,可提制工业栲胶,香榧果的假种皮可提炼香榧油。
2014年,黎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黎川香榧”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黎川地处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东南部,武夷山脉中段西麓。黎川香榧地域保护范围为宏村镇、樟溪乡、西城乡、厚村乡、洵口镇、社苹乡、湖坊乡、熊村镇、德胜镇9个乡(镇),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16°42′42″-117°10′14″,北纬26°59′6″-27°33′58"之间。保护面积为2000公顷,年产量为2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黎川香榧呈长卵形或椭圆形,果壳为黄褐色或紫褐色,种核长卵圆形,呈黄白色。顶端尖末端细长,脐点微突,壳薄质脆,种仁饱满,富含油脂,气味清香。多数鲜果重为15-18g/果,多数干果重为4-6g/果。 2、内在品质指标:含钙12mg/100g-18mg/100g,蛋白质7.7%-10.5%,镁140mg/100g-180mg/100g,磷1.40×103mg/kg-1.60×103mg/kg,锌15mg/kg-21mg/kg,钾460mg/100g-490mg/100g,铁0.5mg/100g-0.9mg/100g,总黄酮0.3g/kg-0.5g/kg,亚油酸42%-48%,亚麻酸0.3%-0.7%。 3、质量安全要求:黎川香榧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LY/T1940-2011果用香榧栽培技术规程》进行。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黎川香榧”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