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栗特产萍乡红鲫介绍
萍乡红鲫,江西省萍乡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萍乡红鲫又名肉红鲫,是鲫鱼的一个变异类型,因其体色呈肉红色、鳃盖呈透明状而得名。主要分布于中国江西省萍乡地区,是集食用价值与观赏价值为一体的优良鲫鱼品种。 萍乡红鲫其外形与普通鲫鱼相同,为正常的3倍体有性生殖群体。但其全身鳞片呈半透明状,侧线鳞下面3行至腹部为肉红色,鳃盖骨透明,可见紫红色鳃耙,侧线鳞上面为肉橘红色。在肉红鲫群体中,雌雄比为5—6:1,基本上属一次产卵类型,也有的一年产两次卵。
2010年0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萍乡红鲫”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萍乡红鲫历史渊源
萍乡红鲫(原萍乡肉红鲫)属鲫的一个变异类型,是萍乡独特的地方品种,据《萍乡县志》记载,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养殖历史近百年。
20世纪70年代,江西大学曾对萍乡红鲫作过资源调查。
1998年,江西开始萍乡红鲫的选育及应用研究。
2005年11月,江西省科技厅召集中科院水生所、中国水科院、上海水产大学等专家教授组成的评审小组对课题进行鉴定验收,认为其研究达到了中国同类先进水平。
2008年元月,通过全国水产良种和原种审定委员会评审,并正式命名萍乡红鲫。
萍乡红鲫产品特点
1、外在感观特征:萍乡红鲫通体呈红色,鳃盖、鳞片透明。
2、内在品质指标:萍乡红鲫肌肉中氨基酸含量丰富,含有人体所需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9.55%。萍乡红鲫肌肉中还有适量的钾、钙、钠、磷、锰等营养元素以及丰富的锌、铁、镁等微量元素,而铅、砷、汞、镉、铬等则远远低于有害水平。
萍乡红鲫产地环境
萍乡红鲫产于江西省萍乡市,萍乡位于江西西部,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北端,东靠宜春、安福,南连湖南攸县,西接湖南醴陵,北接浏阳。全境位于东经111°36′—114°26′,北纬27°31′—28°之间,总面积3802平方千米。
萍乡地形以丘陵为主,有山地、丘陵、河谷、平川交错分布,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中间略拱,高低相差悬殊。最高峰海拔1918米,最低点萍水出口处只有64米。
萍乡境内有四条主要内陆河流,袁水、萍水、草水、栗水。除袁水是赣江水系外,其余三条河流流入湘江。流域水质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
萍乡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类型,四季分明。年平均光照时间为1581小时。年平均气温17.2℃,平均积温(10—20℃)3733.9,无霜期27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576.7毫米。4—6月份为雨季,降水量达全年的44%。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丰沛的优质水资源,为萍乡红鲫的生长繁衍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萍乡红鲫产品荣誉
2010年0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萍乡红鲫”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萍乡红鲫地理标志
萍乡红鲫地域范围包括萍乡市下辖的老关镇、下埠镇、湘东镇、青山镇、安源镇、福田镇、赤山镇、芦溪镇、上埠镇、新泉乡、省级萍乡红鲫良种场、福田镇萍乡红鲫养殖示范区,共十个乡镇、一场和一个示范区。
1、产地选择
萍乡红鲫鲫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绝和环境因素作用,在萍乡存活和养殖已有300多年,萍乡地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候以及较为封闭的萍水水系,为萍乡红鲫的生存和变异提供了特殊的生态环境。
2、品种选择
萍乡红鲫是萍乡独有的水产种质资源,自1999年至2005年,经七年六代的选育,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加快、抗逆抗变力增强、体色纯度达98%。
3、生产过程管理
萍乡红鲫的养殖生产必须严格按照《萍乡红鲫种质标准(企业标准)》和《江西省水产种苗管理条例》执行。根据萍乡红鲫自身的特点,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的管理:
3.1清塘消毒:鱼种放养前,采用生石灰或其它消毒物彻底清塘,清除野杂鱼、病源和敌害。干法、带水均可,7—10天后待毒性消失就可加注新水,再放养成鱼种
3.2鱼种放养:萍乡肉红鲫40—50克,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其它鱼种150—200克。主养萍乡肉红鲫0.067公顷放1500尾其它放养鱼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主养萍乡肉红鲫池塘严禁混入其它鲤、鲫鱼。
3.3饲料投喂选用人工配合颗粒(膨化粒更佳),粗蛋白含量30—32%,微量元素齐全。萍乡肉红鲫属底层鱼类,生产中必须进行驯食,使鱼上浮集中摄食,驯食时间一般要7—10天时间。
3.4日常管理注意事项:
3.4.1经常巡塘,观察池鱼动态。一般每天早、中、晚巡塘三次,观察水质的肥瘦和鱼的吃食活动情况;
3.4.2养殖萍乡肉红鲫的池塘水质既要求较肥,又要清新,含氧量较高。在生长旺季,应适时补充新水,更换老水,调节水质,夏秋季节应每隔7—10天加注新水一次,保持一定水位,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3.4.3定期检查鱼体,做好池塘记录。每隔一定时间(半月或一个月)检查鱼体生长情况,总结前一阶段养鱼效果的好坏,结合其它情况,对下一阶段的技术措施进行调整,如增减饲料、调节水质、鱼病防治;
3.4.4做好鱼病防治,萍乡肉红鲫成鱼养殖过程上,基本上不发生鱼病,但要做好鱼病防治工作,在整个养殖期间,应每半月亩用生石灰20千克化水或0.5ppm的强氯精交替全池泼洒,来调节水质和消毒即可。
萍乡红鲫补充介绍
萍乡红鲫是当地的百年特产,它不仅有良好的观赏价值,而且肉质松软营养高。最关键的是,如此纯种红鲫全国仅萍乡独有。9日,记者来到萍乡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养殖基地实地探访,获悉这种当地独有的特产可能摆上全国百姓的餐桌!
萍乡红鲫(Pingxiang red transparent crucian carp)又名肉红鲫,是鲫鱼的一个变异类型,因其体色呈肉红色、鳃盖呈透明状而得名。主要分布于中国江西省萍乡地区,是集食用价值与观赏价值为一体的优良鲫鱼品种。萍乡红鲫其外形与普通鲫鱼相同,为正常的2倍体有性生殖群体。但其全身鳞片呈半透明状,侧线鳞下面3行至腹部为肉红色,鳃盖骨透明,可见紫红色鳃耙,侧线鳞上面为肉橘红色。在肉红鲫群体中,雌雄比为5~6:1,基本上属一次产卵类型,也有的一年产两次卵。
萍乡红鲫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容易饲养,当年孵化的鱼苗经200多天饲养,平均个体可达200g以上,肉红鲫体色艳丽,体色纯度98%以上。
萍乡红鲫肉味鲜美,而且是一种营养滋补佳品。对产妇具有明显的催乳作用。肌肉营养成分中蛋白质占13.0%,脂肪占0.68%,水分占85.5%,灰分占0.73%.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868.97mg/g干重肌肉,其中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45.39mg/g于重肌肉,并含有Zn、Fe、Mg等微量元素和K、Ca、Na、P、Mn等营养元素。
地域范围
萍乡红鲫产于江西省萍乡市,萍乡位于江西西部,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北端,东靠宜春、安福,南连湖南攸县,西接湖南醴陵,北接浏阳。全境位于东经111°36′—114°26′,北纬27°31′—28°之间,总面积3802平方公里。萍乡红鲫地域范围包括萍乡市下辖的老关镇、下埠镇、湘东镇、青山镇、安源镇、福田镇、赤山镇、芦溪镇、上埠镇、新泉乡、省级萍乡红鲫良种场、福田镇萍乡红鲫养殖示范区,共十个乡镇、一场和一个示范区。生产规模333.3公顷,年产量1000吨。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萍乡红鲫”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