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蒙古族自治特产阜新玛瑙介绍
阜新玛瑙,辽宁省阜新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阜新作为华夏玉文化的发源地,在历史上拥有特殊的地位。阜新因出土了“世界第一玉”和“华夏第一龙”而被国内外考古界誉为“玉龙故乡”、“文明发端”。阜新玛瑙雕刻被第一批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玛瑙行业玛瑙雕刻最大的流派。阜新玛瑙原石色彩丰富,质地细腻,经加工抛光后有玻璃光泽,圆润通透,图案清新自然,立体感强。
2016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阜新玛瑙”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阜新玛瑙历史渊源
查海遗址出土的玛瑙器件,证明阜新早在8000年前就已经从事玛瑙采掘、加工。
阜新清河门辽墓出土的莲花式盅及玛瑙管珠项链、酒杯、围棋等距今已有1000年的历史。
清乾隆年间,宫廷所用玛瑙饰物和雕件的用料及工艺大部分来自阜新,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七家子乡宝珠营子村就是因乾隆皇帝六十大寿时当地王爷进献“佛光玛瑙朝珠”而受封得名。
阜新已连续举办10届中国·阜新玛瑙博览会,被商务部列为重点支持的展会之一。
2014年4月,阜正式启动“世界玛瑙之都”特色城市文化品牌争创活动。
2016年1月,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主席国,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正式回文,接受阜新市申请,并于2016年4月派专家组来阜对阜新市申报情况进行初评。
2016年9月25日,在第18届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全体会议上,举行了2015—2016年度世界手工艺城市授牌仪式,阜新市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世界玛瑙之都”证书。
阜新玛瑙产品特点
玛瑙自古被视为美丽、幸福、吉祥、富贵的象征,因其兼具瑰丽、坚硬、稀有三大特征荣膺“玉石”桂冠。
阜新玛瑙质地优良,不仅色泽丰富,纹理瑰丽,品种齐全,而且还出产珍贵的水胆玛瑙。
选购玛瑙时应从其花纹、颜色、质地、工艺质量、透明度、重量和温度等几个部分来进行辨别。
真玛瑙色泽鲜明光亮,假玛瑙的色和光均差一些,二者对比较为明显。天然玛瑙颜色分明,条带花纹十分明显,而仿制的假玛瑙多数颜色艳丽、均一。假玛瑙多为石料仿制,较真玛瑙质地软,用玉在假玛瑙上可划出痕迹,而真品则划不出。从表面上看,真玛瑙少有瑕疵,劣质则较多。真玛瑙透明度不如人工合成的好,稍有混沌,有的可看见自然水线或“云彩”,而人工合成的玛瑙透明度好,象玻璃球一样透明。此外,真玛瑙首饰比人工合成的玛瑙首饰重一些。真玛瑙冬暖夏凉,而人工合成玛瑙随外界温度而变化,天热它也变热,天凉它也变凉。
阜新玛瑙产地环境
辽宁阜新是中国主要的玛瑙产地、加工地、玛瑙制品集散地,玛瑙资源储量丰富,占中国储量的50%以上,已探明的远景储量在200—500万吨。
阜新玛瑙产品荣誉
2006年,“阜新玛瑙雕”被国家文化部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阜新被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和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授予“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称号。
2013年,阜新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玛瑙之都”荣誉称号。
2014年,“阜新玛瑙雕”被文化部授予“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2016年,第18届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代表大会上,阜新市获颁“世界玛瑙之都”证书。
2016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阜新玛瑙”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阜新玛瑙地理标志
阜新玛瑙产地范围为辽宁省阜新市现辖行政区域。
一、开采要求
原石必须采自保护范围内,必须取得探采许可证,取得资质的企业,在保护范围内,根据矿山岩层构造,以人工方式,有计划的采掘;按照原石形态、颜色、块度大小,确定合理用途。
二、原石登记
原石开采后需要向阜新市玛瑙管理机构申请登记、录入信息、编号贴签,建立随行档案。
三、原石加工
1.雕刻类:选料、剥皮、设计、初雕、细雕、抛光和配座等七道工序。
2.非雕刻类:选料、切坯、打磨、搓孔工序,采用传统手工工艺。
四、成品登记
经过加工后的制品,需要到阜新市玛瑙管理机构进行成品登记,编号贴签。
五、质量特色
1.原石外观特征:半透明至透明;外观颜色有白、灰白、红、蓝、紫、绿等颜色;质地细腻,硬度较高,经加工抛光后具油脂光泽至玻璃光泽,圆润通透。
2.加工品:色泽丰富,图案清新自然,巧、俏、绝、雅,立体感强。
3.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摩氏硬度
大于6.8
密度,克/立方厘米
2.55—2.70
折射率
1.535—1.539(点测法1.53或1.54)
4.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阜新玛瑙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阜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阜新玛瑙的检测机构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阜新玛瑙补充介绍
辽宁省阜新市是中国四大玛瑙产地之一,玛瑙雕刻工艺享誉海内外。阜新清河门辽墓出土的莲花式盅及玛瑙管珠项链、酒杯、围棋等距今已有1000年的历史。清代乾隆年间,宫廷所用玛瑙饰物和雕件的用料及工艺大部分来自阜新。现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七家子乡宝珠营子村就是因乾隆皇帝六十大寿时当地王爷进献“佛光玛瑙朝珠”而受封得名的。
玛瑙属中档宝石,具有多种天然色彩和条带花纹,是雕刻的理想材料。玛瑙有“玉黄金”的美称,其材质本身就具有收藏、保值、增值作用,并被视为美丽、幸福、吉祥、富贵的象征。制成一件精美的玛瑙玉件要经过选料、剥皮、设计、抛光、初雕、细雕和配座等七道工序。阜新玛瑙雕刻工艺门类齐全,素活工艺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打钻掏膛、取链活环、肩耳制作、透雕活球、装饰雕刻等技艺为其特有的绝活儿。1974年根据1总理指示雕成的阜新玛瑙《水帘洞》,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阜新玛瑙雕技艺主要通过家族传承,历史上有名望的玛瑙世家目前已传至-,玛瑙工艺素活的代表李洪斌大师现已67岁,阜新玛瑙雕在取得辉煌业绩的同时,已面临手工艺人技艺失传的危机,亟待抢救、保护。
阜新玛瑙产地范围为辽宁省阜新市现辖行政区域。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阜新玛瑙”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