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蒙古族自治特产苏呼欧拉羊介绍
苏呼欧拉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苏呼欧拉羊是肉皮毛兼用的羊种,体大肢高,背腰宽平,后躯较丰满,早期发育快,产肉和皮质性能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藏羊,体质坚实,抗病力强、耐高寒,适应高寒缺氧高原环境;是肉肥嫩、口感好、营养丰富的羊肉中的上乘品。
2010年0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苏呼欧拉羊”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苏呼欧拉羊历史渊源
苏呼欧拉型藏羊(俗称:苏呼欧拉羊或欧拉羊)在河南县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苏呼欧拉羊品种的形成已有几百多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清顺治八年(1651年),土默特部的诸位台吉带去膘厚一指的羔羊肉,为达尔加博硕克图设筵款待,羔羊的肥大使与会蒙藏人士都很惊讶,问其何故,他们回答说:“草原肥美,帐群稀少”。据此,作出了将部帐迁往黄河南部的方案。
《青海史书·锦缎彩纹》中记载:“因为土默特和土尔扈特的诸台吉拿着肥大鲜嫩的羔羊肉,骑着健壮骏烈的良驹远道而来,即能料到是块极好的地方,所以博硕克图决定迁移部帐。接着于顺治九年(1652年)起,达尔加博硕克图的部帐,经过数年时间,逐步地迁道黄河弯曲部土默特的驻地。但是迷恋旧宗的纳罕多尔济酋长的出台,催坏了相隔依旧的合约团聚,更“不理政务,导致部落衰败,众叛亲离”,对土默特和土尔扈特羔羊(苏呼欧拉羊)的繁衍生息带来了极大的损失。过了这个王公之后,到第21世土尔扈特扎萨克贡保扎西时期,牧羊人寻找被驱散的羊群,在一个四方岩石围绕的山口中看见了几只草系大角羊遮挡着他们的羊群。草系大角羊,先祖为草原羊(亦称盘羊),俗称大角羊或大头羊,是青藏高原的原始羊种,经千百年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发育成为现今的高原藏系羊,成为青南牧区的重要羊种。牧羊人没有召唤羊群,安静的暂时离开。经过几天的交配,孕育了后来的土默特和土尔扈特羔羊(苏呼欧拉羊),繁衍至今。
根据历史记载,明末清初和硕特蒙古达尔加博硕克图的部帐徒居黄河南地区时曾携带有大量的蒙系羊,黄河南地区欧拉羊都还含有一些蒙系羊的混血统,所以当地及周围藏族同胞们被称为“苏呼欧拉羊”,意即蒙古欧拉羊。河南县苏呼欧拉羊的先祖是所谓草系大角羊,常在适于山峰、山沟、荒野等地生息,这种草系大角羊的后系“苏呼欧拉羊”,同样在高寒、风雪交加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所以,蒙古语叫欧楞海或欧日海,意即山顶或山峰上的羊;有一种说法是羊数到达一万只羊的程度上,又叫奥楞海,意即很多羊:而且种公羊的大角被打造银装,蒙古语就叫做奥日海,周边的藏族同胞们把这个“奥日海”一词意译成藏语叫(拜泊办=犊=碘罢)。还有羔羊出生不久鼻头即红,大部分苏呼欧拉羊的上背又红、花红色、小尾花纹等呈现红颜色,此支系苏呼欧拉羊的名声普及扩展到内蒙古呼和浩特、青海西宁古城等地区,泽雄干玛日(罢拜=拜扳半)复兴了此系苏呼欧拉羊,因为这些原因此系羊蒙古语叫“乌兰海”,意即红系羊。
1954年,西北军政委员会畜牧部进行畜种调查时将之定名为“欧拉羊”,逐成为三大藏系绵羊的一大支系,因此,省内外的专家及其各界人士都按照这种汉语的音译来称呼“欧拉羊”。
苏呼欧拉羊产品特点
苏呼欧拉羊为棕黑色和棕红色,以产肉为主,是肉皮毛兼用的一个特殊类型,其特点是体大肢高,背腰宽平,后躯较丰满,早期发育快,产肉和皮质性能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藏羊,是青海省肉羊生产地宝贵品种资源;体质坚实,抗病力强、耐高寒,适应高寒缺氧高原环境;是肉肥嫩、口感好、营养丰富的羊肉中的上乘品。
苏呼欧拉羊宰杀后从胴体上看,肌肉光泽润滑,红色均匀,胴体表面被覆一层薄薄的白色脂肪且分布均匀,肌纤维细,呈三角形或楔形的脂尾丰满、润滑,尾尖细圆达飞节,无膻腥味。羔羊肉肌纤维细鲜嫩多汁、易消化,而且脂肪含量适中,尾形呈长三角形,丰满、润滑。欧拉羊羊肉煮沸后的肉汤清澈透明,脂肪团聚于表面,具有欧拉羊肉特有的香味,味香四溢,有“屋内煮肉屋外香”之名。
接近原始的放牧方式和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苏呼欧拉羊肉独特的内在品质。通过对12份苏呼欧拉羊肉鲜样品中蛋白质、氨基酸、脂肪中脂肪酸、矿物质元素、肌苷、肌苷酸、维生素及其香味成分分析,并与其它羊肉成分及含量比较,制订了苏呼欧拉羊肉中内在品质指标:苏呼欧拉羊肉内在品质指标苏呼欧拉羊肉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验,鲜羊肉中蛋白质总量达21%以上;鲜肌肉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油酸总量在40%以上,而其香味主要成分肌苷酸和肌酸总量为0.2以上,硫胺素(维生素B1)的含量在0.3毫克/100克;有的高达4.0毫克/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含量较高,而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铅、汞、砷均在0.001毫克/千克以下;脂肪中胆固醇含量只有20毫克/100克。下表列出了苏呼欧拉羊与滩羊的部分指标对比数据。苏呼欧拉羊卫生指标符合有机食品标准。
苏呼欧拉羊产地环境
河南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青藏高原东北缘,九区黄河自东折西再折向东的第一右旋大弯曲的弦部南端,地处东经100°53′25″—102°15′27″,北纬34°04′52″—34°55′36″。东西长127.67千米,南北宽94.36千米,边界周长451.3千米,其中省界287.3千米。东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县为邻,西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相望,南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接壤,北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毗连,县城驻地优干宁镇,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是一个以畜牧为主的纯牧业县,共有土地总面积6997.45平方千米。
河南县草原资源丰富,在河南县932万亩天然草场上,既有平均海拔3600米以上的冷凉气候,不利于病原菌滋生、繁殖和蔓延,又远离城市和工业污染源,空气、土壤、水均未受到污染,从来未使用过农药,牧草营养丰富,堪称亚洲第一流的天然草场。地势开阔,山脉比高不大,山体完整。西倾山由县境的东南向西延伸,山势较低缓,海拔4000米左右,西部与同德县交界的黄河出口处最低,海拔3168米;境内北部以小起伏中山和海拔丘陵为主,并有平缓的中海拔洪冲积平原,海拔在3600—3800米;西部与东南部以中起伏高山为主,个别地段为大起伏高山,并有河峡谷以及众多的中小河谷与窄谷。全县以自然土类,主要土类是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土、高山灌木丛草甸土、碳酸盐高山草甸土、山地草原化草甸土。在这块天然草场上生长着各种优质牧草,草场等级较高、产草量多,草质较好、营养成分高,其中有雪莲、大黄、羌活、杜鹃、柴胡、党参、远志、麦冬、射干、松香、手掌参、冬虫夏草等药材资源丰富,加之独天特厚的草原土壤资源的优势和潜在效益之多。土壤大部分为普通灰钙土和淡灰钙土,土壤中钙、磷的含量较丰富,矿物质元素含量达40多种之多。由于这样特殊的草原土壤、水质条件和丰富的草原牧草,极符合苏乎欧拉羊的生态学特性,是全国面积最大的适合苏乎欧拉羊生长的生态地理区域,这些优良的草地资源均为发展苏呼欧拉羊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河南县境内地表水资源丰富,共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其中主要河流有14条。黄河为过境河,洮河、泽曲河、沃乎德河、乌尔哈斯河、大毛曲河5条河流为黄河一级支流,另有黄河二级支流河5条,除泽曲河外。均发源于县境内,这些河流水质好,分布广,流程长,流域大,水文地质稳定,落差大,水力蕴藏量十分分丰富,年均径流量总量13.87亿立方米。水质略偏碱性,清洁、良好、较稳定、基本上没受污染,适宜人畜饮用和牧场灌溉,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占98%以上。
河南县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最热月份为7月。全县均温9.2—11.5℃,极端最高气温24℃.冬季漫长,时间长达288天,占全年的2/3,最冷月份为1月,均温为-13.7℃.冬季多雪,并伴有大风。日照时间长,平均照时数为2435.80小时,降水主要集中在雨季(5—9月),二旱季(1—3月份,11—12月份)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6.75%。牧草生长期与雨季基本同时,因此,牧草生长期降水量充沛,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料来源。
苏呼欧拉羊产品荣誉
2005年,苏呼欧拉羊被青海省为“名优畜禽品种”。
2010年0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苏呼欧拉羊”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苏呼欧拉羊地理标志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下辖5乡1镇,39个牧委会、137个牧业合作社。地理坐标为东经100°53′25″—102°15′27″,北纬34°04′52″—34°55′36″。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苏呼欧拉羊生活在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誉为“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的亚洲第一流的天然草场上,远离大城市和工业污染污染源,空气、土壤、水、环境均未受到污染,(境内无工矿企业,环境无污染,)境内饮用水、大气土壤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有机食品国家标准(GB/T19630)的要求。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必须按照青海省制定的四个地方标准(DB63/T822-2009)《欧拉羊选育技术规范》、《欧拉羊繁育技术规范》、《欧拉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欧拉羊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河南县苏呼欧拉羊采取个体选择、系谱选择与后裔测定相结合,表型选择与基因选择相结合,以群体继代建系为主要方法,灵活运用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建立开放式的欧拉羊选育体系,全面推广初生、二毛和育成期鉴定选育技术,提高供种能力,同时加大对河南县欧拉羊的保护力度。
3、生产过程管理:河南县欧拉羊以产肉为主,肉皮毛兼用的一个特殊类型,其特点是体大肢高,背腰宽平,后躯较丰满,早期发育快,产肉和皮质性能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藏羊,是青海省肉羊生产地宝贵品种资源;体质坚实,抗病力强、耐高寒,适应高寒缺氧高原环境;是肉肥嫩、口感好、营养丰富的羊肉中的上乘品。生产过程严格按照河南县欧拉羊饲养标准《河南县有机养殖技术规程》。河南县欧拉羊投入品必须按照《兽药管理条例》,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肉羊兽医防疫准则(NY/T5149—2002)标准执行。
4、产品收获、屠宰技术规定:按照不同的出栏阶段进行屠宰,屠宰后的欧拉羊肉产品分为羔羊肉、羯羊肉。肉羊屠宰加工企业必须符合《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和《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羊肉制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5、生产记录要求:每群欧拉羊都应有相关的资料记录,其内容包括:特征,主要生产性能。饲料品种、来源、消耗的情况,建立并存免疫记录,包括:疫苗的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剂量、免疫时间等。发病率、死亡率及发病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有羊只的销售记录:销售合同、销售渠道。所有记录应在清群后保存两年以上。
苏呼欧拉羊补充介绍
苏呼欧拉羊是青海省河南县特有的畜种,是经过野生盘羊和藏系绵羊不断杂交、繁育后形成的皮肉兼用型优质羊种。2005年9月在首届青海省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展示会上被评为优质畜种。
生长发育快、产肉量高、肉质无膻味、商品率高、神经敏锐、行动敏捷、合群性强、耐粗饲、易饲养及皮大、皮板厚、结实、柔韧性好、保暖性强等特点。苏呼欧拉羊体格高大而壮实,背腰较宽平,胸深,后躯发育好,十字部略高于体高。头呈锐三角形、成年羊额宽与头长为1:1.72,鼻梁隆突.眼廓微突、耳较大,公羊角粗而长、呈浅螺旋状向左右平伸或稍向前,角尖向外,角间距较大.最大角间距达99cm,公羊的角形与母羊的相比平直而雄伟。母羊角较细小,角形呈螺旋锥状向外上方斜升,较俊秀。蹄质致密,尾短小而瘦,呈扁平锥形,长12cm 左右。体侧被毛多数无毛辫结构,被毛稀,毛71.15+3.47cm,质差,绝大部分个体毛中都有干死毛,头颈71.15_+3.47cm,胸腹多着生杂色短刺毛.多数具有肉髯。公羊胸前着生较长的褐黄色胸毛。纯白色占0.84%。体白占6.57%,体黄褐色占73.17%.体黑(含花、黑、沙)占19.42%。成年公羊平均体高71.15±3.47cm,体长73.85±4.61cm,成年母羊平均体高67.87±3.27cm.体长69.70±3.24cm,成年公羊平均体重61.54_+6.60kg.
地域范围
河南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青藏高原东北缘,九区黄河自东折西再折向东的第一右旋大弯曲的弦部南端,地处东经100°53′25〞-102°15′27〝,北纬34°04′52〞-34°55′36〝。东西长127.67公里,南北宽94.36 公里,边界周长451.3公里,其中省界287.3公里。东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县为邻,西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相望,南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接壤,北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毗连,县城驻地优干宁镇,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是一个以畜牧为主的纯牧业县,共有土地总面积6997.45平方公里,苏呼欧拉羊2009年初总存栏51.45万只,总人口3.4万人,下辖5乡1镇,39个牧委会、137个牧业合作社,是全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生产规模30万只,产量6000吨。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苏呼欧拉羊”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