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特产

黄河口刀鱼

黄河口刀鱼特产照片

东营特产黄河口刀鱼介绍

鳀科鲚属动物

刀鲚(学名:Coilia nasus)是鳀科、鲚属鱼类。从头向尾部逐渐变细,腹部圆润,上颔长,几乎到达胸鳍基部,胸鳍鳍条细长,有6个长的细丝并超过腹鳍,臀鳍长,并与尾鳍相连,尾鳍短小,臀鳍软条80条,体长可达41厘米。体银白色。背侧颜色较深呈青色、金黄色或青黄色。腹部色较浅。尾鳍灰色。

刀鲚栖息于沿海、河口,可以忍受淡水。刀鲚为洄游性鱼类,以挠足类、枝角类、轮虫等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日本、韩国、中国黄海、东海等海域。

刀鲚形态特征

背鳍Ⅱ~Ⅳ-9~10;臀鳍Ⅱ~Ⅳ-97~112;胸鳍Ⅵ-12;腹鳍Ⅰ-6;尾鳍。纵列鳞74~84,横列鳞10~11。鳃耙16~18+20~26。

体长为体高的5.89~7.0倍,为头长的5.85~6.5倍。头长为吻长的4.35~5.28倍,为眼径的5.25~6.51倍,为眼间隔的3.06~4.32倍。

体侧扁而长,前部高,向后渐低;背缘平直,腹缘有锯齿状棱鳞。头短小,侧扁而尖。吻钝圆,突出。眼较小,近于吻端。眼间隔圆凸。鼻孔每侧2个,距眼前缘较距吻端为近。口大,下位。口裂斜行。幼鱼时上颌骨短,向后伸到鳃盖附近;成鱼时上颌骨向后伸达胸鳍基底,上颌骨下缘有小锯齿。辅上颌骨2块。齿细小,两颌、犁骨、腭骨均有齿。鳃孔宽大。鳃耙细长,17~18+24~25。左右鳃盖膜相连,与峡部不相连。鳃盖条10。肛门靠近臀鳍前方。

体被薄圆鳞。腹喙棱鳞18~22+27~34。无侧线。

背鳍中等大,约位于体前半部中间,起点稍后于腹鳍起点。背鳍基前方有一小棘。臀鳍基部甚延长,与尾鳍下叶相连,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底为近。胸鳍位稍低,上缘有6游离鳍条,延长为丝状,伸过臀鳍基底前1/4~1/2处。腹鳍小,起点距鳃孔较距臀鳍起点为近。尾鳍不对称,上叶长于下叶。

体银白色。背侧颜色较深呈青色、金黄色或青黄色。腹部色较浅。尾鳍灰色。

刀鲚主要价值

刀鲚是中国重要经济鱼类之一。鲚鱼肉肥嫩,然多细刺,最宜脍食(剁碎做丸子或饺子馅等)或酥鱼。风尾鱼罐头甚受人欢迎,不宜煮食。溯河时为盛渔期,自河口到东平湖年产1500吨以上。

刀鲚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7年ver3.1——濒危(EN)。

黄河口刀鱼补充介绍

  黄河刀鱼产于黄河在山东省东营市的入海口,海中产卵,黄河里生长,属洄游鱼类。黄河刀鱼体形类似利刀,且银光闪烁,所以得名刀鱼。每年阳春三月,黄河口刀鱼即沿黄河口逆流而上,回游到东平湖去产卵,鱼卵孵化成鱼育肥后再沿黄河顺流而下入渤海生长和越冬,每年鱼汛要持续两个多月。黄河口刀鱼成鱼体长30~40厘米,脊背金黄,腹部银白,鳞含脂肪,刺多而柔软,肉细嫩,味鲜香。

  黄河刀鱼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的蛋白质含量是所有鱼中的第一名。而黄河刀鱼中的维生素A比牛肉多了16陪,对夜盲症有很好的预防效果,它所含的维生素E还可以减缓人体衰老速度。此外它含有的大量不饱和脂肪酸,有明显的抑制高血压、心肌梗塞、动脉硬化的作用,老人经常食用黄河刀鱼对身体能达到很好的预防疾病和滋补作用。

  黄河刀鱼实在是鱼中美味佳肴,食用方法也多种多样,可烹可炸可煎可炒可煮可氽丸子。油炸刀鱼、锅烙刀鱼酥香鲜嫩;小葱炒刀鱼色味俱佳;刀鱼氽丸子更是鲜脆清香可口至极。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黄河口刀鱼”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黄河口刀鱼”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