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特产费县山楂介绍
费县栽培山楂历史悠久,据《费县志》记载,明清时期,山楂已是该县重要“果属”之一。但是品种不好,俗名“山里红”。个头小、核大、味酸,非口淡者不思得,常为老人、孕妇、病者枕边物。农民用菠萝叶编制小篓储存,可保鲜到第二年三、四月。
2021年4月,入选2021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费县山楂种植历史
据《费县志》记载,明清时期,山楂已是该县重要“果属”之一。1979年,全县新栽植山楂树22万株,建山楂密植园200亩。年产100万斤。1980年后,由于大力推广山楂幼树矮化密植技术实验,6年生幼树平均亩产2378公斤,最高亩产3442公斤。由于产量高、价格上升,特别是许多种植户首先发家致富,激起了广大农民种植热情,有的乡村甚至把粮田改种山楂,使种植面积剧增,全县山楂一度达到10万亩。1990年,年产量突破一亿斤,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总产量的八分之一。
费县山楂山楂特点
费县山楂以果实大、色泽艳、果肉细绵、酸甜适口、营养丰富而载誉全国。因果内含有红色素和果胶等物质,更适于加工成山楂片、山楂糕、糖果、蜜饯、冰糖葫芦、山楂酱、罐头、果脯、果丹皮、山楂汁、山楂饮料、山楂酒等。
费县山楂荣誉
2021年4月,入选2021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费县山楂补充介绍
山楂,又称山楂果、山里红、山梨、红果等。属蔷薇科,落叶乔木,伞房花房、花果色,果实近球形,一般为红色,有谈褐色斑,为我国特有的果树,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尔雅》载:’机音求,树如梅,其子大如指头,赤色如小黍,可食,此即山楂也。’
费县栽培山楂历史悠久,据《费县志》记载,明清时期,山楂已是我县重要’果属’之一。近年来,由于大力推广矮化密植技术,山楂面积不断扩大,全县现有山楂10万亩,年产山楂5000万公斤,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总产量的八分之一。山楂生产已成为费县的重要支柱产业,费县山楂以果实大、色泽艳、果肉细绵、酸甜适口、营养丰富而载誉全国。一些山楂制品多次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并打入国际市场?quot;费县山楂佳天下,天下山楂佳费县’,这个出自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赞语是对素有’山楂王国’之称的费县最准确的概括。
费县山楂主要品种有:大棉球、大金星、小金星、歪把红、草红、糖球等。其中大棉球、大金星,被誉为沂蒙大山楂,该品种单果重12.5-14克,色泽红或淡紫色,具蜡光,肉质细密,品质上乘,成熟期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此外,当地新发现的优良单株有面红子、大红子、清香红子、草红子等。其果型、色泽、风味各异。适宜盆栽造型的有算盘珠红子;庭园观赏的黄红子、桔红子;肉质韧实,宜加工罐头食品的有扁红子;甜中带酸爽口清香,宜生食的有清香红子;风味俱佳,率先上市的有面红子;仁多肉韧,宜于药用的有苦仁子;能育种,且又适于果汁浓缩加工在国内少见的品种有血红子、毛红子。
据食品科研部门分析,沂蒙山区山楂营养成份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硫磺素、核黄素、尼克酸、山楂酸、柠檬酸、维生素丙等成份,其中每百克果实中,含钙85毫克,占各种果品中的第一位;丙种维生素的含量比苹果多17倍以上,号称’北方珍品’。
山楂果实味酸稍甜,适于鲜食,因果内含有红色素和果胶等物质,更适于加工成山楂片、山楂糕、糖果、蜜饯、冰糖葫芦、山楂酱、罐头、果脯、果丹皮、山楂汁、山楂饮料、山楂酒等。1982年,费县乳制品厂与山东省一轻食品科研所联合研制成功了山楂固体饮料。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费县山楂”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