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特产莱阳缢蛏介绍
莱阳缢蛏,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莱阳市常年有五龙河淡水注入,海水咸淡适宜。年水温变化0—26℃,pH值7.6—8.3,盐度22—31,溶解氧浓度6毫克/升以上,适宜养殖缢蛏。莱阳缢蛏,个体肥大,柔嫩且肥,贝壳呈长圆柱形,前端稍圆,后端呈截形,背腹面近于平行,一般壳长为壳高的4倍;壳表呈黄绿色,壳顶呈白色 。
2014年11月1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莱阳缢蛏”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
莱阳缢蛏历史渊源
缢蛏作为一种海洋生物产品,在清朝时代的地方志当中,可找到记载。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莱阳县志》中介属篇对缢蛏有明确记载;民国年间(1912—1949年)《莱阳县志》实业篇介属中对缢蛏记载为“蛏壳作长圆形产海泥中俗称笔管蛏简称蛏子”。
1995年11月,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的《莱阳市志》一书,第二章水产第二节海水养殖记载“莱阳缢蛏在莱阳市滩涂分布很广。
1986年5月,莱阳市进行了缢蛏人工养殖。
2007年8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发行的《安雅堂全集》记载了清代诗人宋琬(1614—1674年)对家乡莱阳螠蛏的生活食性、形状、吃法、名称的详尽描述,并赋诗一首。
2014年1月14日,在莱阳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莱阳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做好莱阳缢蛏品牌建设工作。
莱阳缢蛏产品特点
莱阳缢蛏,个体肥大,柔嫩且肥,贝壳呈长圆柱形,前端稍圆,后端呈截形,背腹面近于平行,一般壳长为壳高的4倍;壳表呈黄绿色,壳顶呈白色。
莱阳缢蛏由于其独特的气候、水质、土质等特点,其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及钙、锌、铁等微量元素,营养成分丰富。以鲜品测定,蛋白质含量11.89—13.21克/100克,牛磺酸含量2.47—3.12毫克/克,钙含量578.26—598.35毫克/千克,锌含量32—35毫克/千克。清炖后肉嫩而肥,柔软且富有弹性,汤汁浓稠,色白味鲜,香醇鲜美,脆嫩滑软。
对比项目
莱阳缢蛏
其它缢蛏(以其它县市缢蛏为例)
外形
贝壳呈长圆柱形,前端稍圆,后端呈截形,背腹面近于平行,一般壳长为壳高的4倍。
一般壳长为壳高的5倍。
颜色
壳表呈黄绿色,壳顶呈白色。
壳表呈黑色,壳顶呈褐色。
色、香、味
清炖后肉嫩而肥,色白味鲜,香醇鲜美,脆嫩滑软。
清炖后色、香、味稍差。
莱阳缢蛏产地环境
莱阳市地处中纬度,位于山东半岛中部,东临海阳市,西接莱西市,北界栖霞、招远两市,南邻即墨市,东南隅濒黄海丁字湾。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比较明显。因受海洋调节,温度较温和,雨水较充沛。具有温度适中、空气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等气候特点。在缢蛏的生长繁殖季节,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有利于各种饵料生物的快速繁殖。适宜的气候条件为缢蛏的生存与生长提供了基础。
莱阳市五龙河为胶东第一大河流,其上游有白龙河、蚬河、清水河、墨水河、富水河五大支流汇于五龙峡口,向南经丁字湾流入黄海。河口区水域开阔,水流畅通,滩涂资源丰富,生物种类繁多,海洋功能完善,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独特的常年流水河口生态系统。五龙河河口区独特的多样性海洋生态系统是在河流及海洋动力的长期作用的产物,其形成过程缓慢,且时间久远,因此河口区的岸滩、湿地及浅海是生物重要的栖息场,尤其适合缢蛏的生长。
莱阳市常年有五龙河淡水注入,海水咸淡适宜。年水温变化0—26℃,pH值7.6—8.3,盐度22—31,溶解氧浓度6毫克/升以上。海流畅通,水质肥沃,温度适宜,因此缢蛏生长快,个体大,柔嫩且肥,色白味鲜。该水域总体水质状况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常年有五龙河淡水注入,海水比重1.003—1.018,海水比重偏低,再加上每年五龙河上游大量泥沙的输入,底质肥沃,温度适宜,有利缢蛏生长。
莱阳缢蛏产品荣誉
2014年11月1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莱阳缢蛏”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莱阳缢蛏地理标志
莱阳缢蛏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莱阳市行政区内的沿海水域,辖羊郡、穴坊2个沿海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20°44′53″—120°52′56″,北纬36°36′50″—36°37′14″。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主要生产养殖基地选择莱阳滩涂贝类养殖试验场及羊郡镇俚岛养殖场所。莱阳缢蛏海区分布及养殖区水质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海水水质标准,也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的规定。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养殖品种为莱阳缢蛏;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壳体完好,壳间距大,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渔业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在每年8—9月份的缢蛏繁殖季节,通过对亲蛏的采集,完全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人工增殖。即采捕体质强壮、生长正常、性腺发育好的一、二龄壳长5厘米大蛏,多次产卵。产卵量与个体大小直接相关,壳长5厘米个体,一次产卵量一般为几十万粒,精卵直接排入水中受精。受精卵发育成幼虫,至下沉附着变态,经过孵育幼虫的培育、附着稚蛏的培育、幼蛏的培育。在适宜的季节内要早播,一般在农历1—3月播种(在清明前播苗结束,有利于缢蛏的生长)。采取抛播和撒播的方式,注意将不同大小规格的苗分开播种,使生长均匀。播种量根据蛏苗大小、潮位高低、缢蛏底质而定,一般每公顷播苗750—1200千克。日常生产加强管理,及时补苗,整理埕面,敌害防治。养殖全过程符合DB3302T106—2010无公害食品贝类养殖技术规范的要求。
(4)产品捕捞及产后处理的规定:按照前述放养情况,缢蛏播苗后经5—8个月的养成,长大到5厘米左右即成为商品蛏。一年蛏,一般在7—8月收获,二年蛏,一般在3—4月收获。采用挖捕、手捕、钩捕等方式收获。一般每公顷产量7500—11250千克,一般1千克有50—70只。捕获的莱阳缢蛏分级、称重,装箱或入塑料筐等进行运输。
(5)生产记录要求:每个养殖池塘全程记录生产过程,包括放养、施肥、投饵、水质管理、疾病防治、收获等,以备日后查询。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莱阳缢蛏的产地环境必须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2001),产品质量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GB18406.4—2001),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情形的不得上市销售。
莱阳市域内所有的莱阳缢蛏养殖户,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莱阳缢蛏农产品地理标志及其图案,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莱阳市渔业技术推广站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示相结合的标示标注方法。
(1)包装:包装材料采用的聚乙烯材质塑料箱和印有特定图案的双层纸箱,包装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标识:产品外包装上标明产品名称、产品等级、商标、条形码、贮存指南、产品标准标号、农产品溯源编码、单位名称、单位地址、生产日期、数量、毛重、联系电话等。
(3)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有充氧或冷藏设施。单品单运,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同运。
(4)贮藏:在避光、阴凉、干燥和低温处贮藏。
莱阳缢蛏补充介绍
“莱阳缢蛏”贝壳呈扁长型,壳宽约为壳长的1/4,黄褐色。壳面生长纹清晰。自壳顶到腹缘,有一道斜行的凹沟。肉质肥满,滑嫩富有弹性,口感鲜美微甜,汤汁洁白清鲜。莱阳缢蛏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缢蛏: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真瓣鳃目竹蛏科缢蛏属贝类。其贝壳自壳顶至腹缘有一条微凹的斜沟,形似绳索的缢痕。通称“蛏子”,又称蜻,由壳顶至腹缘近中央处,有一道倾斜的内陷沟,称内缢沟,故名。个大壳薄,肉质肥满,汤汁清甜醇美。
所在地域:
山东
申请人:
莱阳市渔业技术推广站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莱阳缢蛏地域保护范围为山东省莱阳市行政区内的沿海水域。海岸线长23.35公里,面积3635公顷。全市辖羊郡、穴坊2个沿海镇。地理坐标为:北纬36°37′14″-36°36′50″,东经120°52′56″-120°44′53″。据粗略统计,全市莱阳缢蛏养殖面积666公顷,莱阳缢蛏鲜品年捕捞及养殖产量约10000吨以上。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个体肥大,柔嫩且肥,贝壳呈长圆柱形,前端稍圆,后端呈截形,背腹面近于平行,一般壳 长为壳高的4倍;壳表呈黄绿色,壳顶呈白色。 2、内在品质指标:由于其独特的气候、水质、土质等特点,其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及钙、锌、铁等微量元素,营养成分丰富。以鲜品测定,蛋白质含量11.89—13.21g/100g,牛磺酸含量2.47—3.12mg/g,钙含量578.26—598.35mg/kg,锌含量32—35mg/kg。清炖后肉嫩而肥,柔软且富有弹性,汤汁浓稠,色白味鲜,香醇鲜美,脆嫩滑软。 3、质量安全规定:莱阳缢蛏的产地环境必须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2001),产品质量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GB18406.4-2001),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情形的不得上市销售。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莱阳缢蛏”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