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陵特产胡羊肉介绍
胡羊肉是西北菜菜谱之一,以羊肉为制作主料,胡羊肉的烹饪技巧以蒸菜为主,口味属于五香味。胡羊肉制作提示 注意刀工,羊肉条要长短一致,厚薄均匀,放码整齐,不得松散。此菜用二流芡,要求芡汁既与主料交融,又呈流态,食之利口。
胡羊肉历史文化
1.“胡羊肉”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菜。相传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曾食过胡羊肉,而古丝绸之路上的中外商人和旅行家,在那悠扬的驼铃声中,就以食胡羊肉为快。北魏贾思勰写的“胡炮羊肉
”,则是用一岁羔羊,“生缕切,著浑鼓盐,孽葱白、姜椒、革拔,令调适净洗,羊肚翻之,以切肉脂,肉于肚中,以白满为限,缝合作浪中,坑火烧,使亦,却灭火内,肚著坑中,还以灭火覆之于上,更燃火坑,一面米顷便熟,香美异常,非煮灸之例。”这种方法名曰“胡”,实则无异于周代“八珍”之一的“炮牂”。至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所载“烧羊肉”,是“羊肉切大块,重2.5~3.5公斤者铁叉火上烧之”这是明灸。今之“胡羊肉”是先大块煮,然后蒸,配黑木耳、黄花和其它佐料,已是古菜翻新;
2.南宋诗人陆游吃过“胡羊肉”后,写下著名诗句“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称赞胡羊肉酥软浓香,宋仁宗品尝后,叹谓其“味果甘脆”。因而时人重之,曰:“宜惹宋仁宗夜半之思也。”
胡羊肉食谱营养
羊肉(肥瘦)肉质细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胆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温补的美味之一;羊肉性温味甘,既可食补,又可食疗,为优良的强壮祛疾食品,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补肾壮阳,生肌健力,抵御风寒之功效。
黑木耳中铁的含量极为丰富,故常吃木耳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黑木耳含有维生素K,能减少血液凝块,预防血栓症的发生,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木耳中的胶质可把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灰尘、杂质吸附集中起来排出体外,从而起到清胃涤肠的作用,它对胆结石、肾结石等内源性异物也有比较显著的化解功能;黑木耳含有抗肿瘤活性物质,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经常食用可防癌抗癌。
黄花菜含磷丰富,并具有维E等延缓衰老成分,具有较佳的健脑抗衰功能,有“健脑菜”之称。对精神过度疲劳的现代人来说,经常食用身体有益。黄花菜因含烟酸等而具有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能预防中老年疾病和延缓机体衰老。它所含的止血维生素、冬碱等成分有止血消炎、利尿安神、健胃等功效。
蚕豆中含有丰富的钙、锌、锰、磷脂等,是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并含有丰富的胆碱,有增加记忆力和健脑作用。对于正在应付考试或脑力工作者,适当进食蚕豆可能会有一定功效。蚕豆中的蛋白质可以延缓动脉硬化,蚕豆皮中的粗纤维有降低胆固椁、促进肠蠕动的作用。同时蚕豆也是抗癌食品之一,对预防肠癌有一定的作用。
青蒜中含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等营养成分。它的辣味主要来自于其含有的辣素,这种辣素具有醒脾气、消积食的作用。还有良好的杀菌、抑菌作用,能有效预防流感,肠炎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青蒜对于心脑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预防血栓的形成,同时还能保护肝脏,诱导肝细胞脱毒酶的活性,可以阻断亚硝胺致癌物质的合成,对预防癌症有一定的作用。
胡羊肉营养成分
热量1883.33千卡
蛋白质159.09克
脂肪129.82克
碳水化合物26.39克
叶酸4.5微克
膳食纤维7.49克
胆固醇736毫克
维生素A311.7微克
胡萝卜素815.5微克
硫胺素0.46毫克
核黄素1.29毫克
尼克酸37.95毫克
维生素C17.3毫克
维生素E14.87毫克
钙257毫克
磷1281.19毫克
钾2243.44毫克
钠3589.7毫克
镁254.42毫克
铁24.28毫克
锌27.28毫克
硒259.54微克
铜6.36毫克
锰2.03毫克
胡羊肉制作工艺
1.将羊肉(羊胸脯肉)漂洗干净;
2.洗净的羊肉整块投入锅中,用旺火煮约半小时,打净血沫,然后改微火;
3.将花椒、小茴香、姜皮、沙姜、草果用纱布打包,用水冲去尘土;
4.将调料包投入锅内,视肉煮至九成熟,捞出晾凉;
5.将煮熟的羊肉切成7厘米长,0.3厘米厚的长条;
6.将羊肉条摆放在大汤碗内,再放上葱节、姜片,加入适量原汤,调上花椒粉、食盐、味精,上笼蒸约40~50分钟;
7.蒸至肉烂而调料入味,下笼翻扣在凹盘内;
8.炒勺置火上,将凹盘内的汤滗入炒勺内,投入木耳、黄花,调上酱油,用淀粉勾芡,淋香油,撒香菜、蒜苗丝,浇在羊肉上即可。
胡羊肉工艺提示
1.注意刀工,羊肉条要长短一致,厚薄均匀,放码整齐,不得松散。
2.此菜用“二流芡”,要求芡汁既与主料交融,又呈流态,食之利口。
胡羊肉食谱相克
羊肉(肥瘦):羊肉不宜与南瓜、西瓜、鲇鱼同食,食则容易使人气滞壅满而发病;忌与梅干菜同食;吃羊肉不可加醋,否则内热火攻心;不宜与荞麦、豆瓣酱同食。
本品反半夏、菖蒲。忌铜器;吃完羊肉后不宜马上喝茶,也不宜边吃羊肉边喝茶。
木耳(水发):木耳忌与田螺、野鸡、野鸭同食。
淀粉(蚕豆):蚕豆不宜与田螺同食。
胡羊肉补充介绍
胡羊肉是西北菜菜谱之一,以羊肉为制作主料,烹饪技巧以蒸菜为主,口味属于五香味。制作时非常注意刀工,羊肉条要长短一致,厚薄均匀,摆放整齐,不得松散。此菜用二流芡(稍稀的芡汁),要求芡汁既与主料交融,又呈流态,食之利口。
制作原料: 主料:羊肉(肥瘦);
辅料:木耳(水发)、黄花菜(干)、淀粉(蚕豆)、青蒜;
调料:盐、姜、小葱、香菜、花椒、茴香籽[小茴香籽]、沙姜、草果、香油、味精、酱油、花椒粉、各适量。
制作方法: 1.将羊肉(羊胸脯肉)漂洗干净;
2.洗净的羊肉整块投入锅中,用旺火煮约半小时,打净血沫,然后改微火;
3.将花椒、小茴香、姜皮、沙姜、草果用纱布打包,用水冲去尘土;
4.将调料包投入锅内,视肉煮至九成熟,捞出晾凉;
5.将煮熟的羊肉切成7厘米长,0.3厘米厚的长条;
6.将羊肉条摆放在大汤碗内,再放上葱节、姜片,加入适量原汤,调上花椒粉、食盐、味精,上笼蒸约40~50分钟;
7.蒸至肉烂而调料入味,下笼翻扣在凹盘内;
8.炒勺置火上,将凹盘内的汤滗入炒勺内,投入木耳、黄花,调上酱油,用淀粉勾芡,淋香油,撒香菜、蒜苗丝,浇在羊肉上即可。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胡羊肉”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