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山西省>晋城市>城区特产

黑椋子

黑椋子特产照片

城特产黑椋子介绍

山茱萸科梾木属植物

灰叶梾木(学名:Swida poliophylla(Schneid. et Wanger) Sojak)是山茱萸科梾木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呈浅褐色,冬芽为长圆锥形。

产于中国大部分省区。生长速度快,可作为绿化树种,并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物价值。

灰叶梾木形态特征

灰叶梾木(原变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通常高1.5-8米,稀达10米;树皮浅褐色;幼枝略有稜角,紫红绿色,密被短柔毛,老枝蔗红色,无毛,有微凸椭圆形皮孔。冬芽长圆锥形,长4-11毫米,密被黄褐色及灰色短柔毛。叶对生,纸质,卵状椭圆形,稀长椭圆形,长6-11.5(-13)厘米,宽2-7厘米,先端突尖或渐尖,基部近于圆形,稀阔楔形至楔形,边缘全缘或微波状反卷,上面深绿色,疏生卷曲毛,下面灰绿色,密被乳头状突起及卷曲毛,尤以沿中脉为多,中脉在上面明显或微凹下,下面凸出,侧脉7-8对,稀6对或9对,弓形内弯,在上面微凹下,下面凸起;叶柄红色,长1-2.5厘米,被黄褐色短柔毛,上面有浅沟,下面圆形。

顶生伞房状聚伞花序微凸,长2.5-4.5厘米,宽4-9厘米,稀被黄褐色短柔毛;总花梗圆柱形,长3.5-5.5厘米,稀被短柔毛;花白色,直径7-8毫米;花萼裂片4,披针形,长约0.4-0.5毫米,长于花盘,外侧被短柔毛;花瓣4,舌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2-3.5毫米,宽1-1.5毫米,先端尖,上面无毛,下面有贴生短柔毛;雄蕊4,着生于花盘外侧,伸出花外,长4.2-5毫米,花丝线形,白色,长3.5-4.3毫米,无毛,花药长圆形,2室,长1.3-1.5毫米,浅蓝色至灰色,丁字形着生;花盘垫状,无毛;花柱圆柱形,长2-3毫米,白色,稀被白色贴生短柔毛,柱头盘状,较花柱略宽,有时稍具浅裂,子房下位,花托倒卵形,长约1.4毫米,直径1.1毫米,被淡褐色及灰白色贴生短柔毛;花梗圆柱形,长1-6毫米,密被浅褐色短柔毛。

核果球形,直径5-6毫米,成熟时黑色,微被贴生短柔毛;核骨质,近于卵圆形,长3-3.2毫米,宽2.8-3.5毫米,有8条脉纹。花期6月;果期10月。

灰叶梾木主要价值

灰叶梾木为中条山区重要的木本油料及优良速生用材树种,亦为荒山造林、水土保持及园林绿化树种。早春4月中旬~5月中旬开花,花的芳香可作为蜜源植物,而且用种子榨取的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据调查,2006年底晋城市共有黑椋子面积130h㎡,总株数6万多株,90%以上的树挂果,产量100万kg左右,大约总收200万元。

灰叶梾木木质坚硬,纹理较细,可作建筑、农具柄把、家俱雕刻等用材,叶片可作饲料。黑椋子还是绿化荒山、荒坡、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优良树种。

灰叶梾木繁殖方法

主要以播种繁殖为主。

黑椋子补充介绍

  黑椋子木本油料植物。学名毛棣,古称松杨。春秋时已有栽培。有伏椋子、秋椋子两类。含油率为33.5~36.7%,油可食用。最大株年产200公斤左右。全市年产近600吨。占食油来源的40%左右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黑椋子”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黑椋子”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