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特产平定砂器介绍
平定砂器,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平定砂器有砂明锅、砂把锅、砂罐、砂火锅、砂壶等,质地细密而薄,光泽发亮,耐酸碱,可用作煮饭、炖肉、煎中药等。木炭砂货,由火筒、火锅、底座、锅盖四部分组成。平定砂器以天然粘土作原料,无任何有害化学成份;内外光洁,质地均匀,色泽银亮,叩之其声如敲金、击缶;工艺品千姿百态,造型古朴典雅,线条灵活流畅,图案丰富多彩,釉面光亮润泽。
2017年11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 平定砂器”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平定砂器历史渊源
唐代,平定砂器成为平定县商业贸易的主要产品;
宋朝,砂货广泛应用于民间;
明代,平定砂货与江苏宜兴、福建德化、广东石湾等地的产品媲美;
清代,平定砂锅与宜兴紫砂陶、广东砂煲齐名,称为“三鼎甲”;
20世纪60年代,平定县冠山镇常家沟村境内有七八个砂货厂;
20世纪80年代,平定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平定模式”。
平定砂器产品特点
平定砂器有砂明锅、砂把锅、砂罐、砂火锅、砂壶等,质地细密而薄,光泽发亮,耐酸碱,可用作煮饭、炖肉、煎中药等。木炭砂货,由火筒、火锅、底座、锅盖四部分组成。平定砂器以天然粘土作原料,无任何有害化学成份;内外光洁,质地均匀,色泽银亮,叩之其声如敲金、击缶;工艺品千姿百态,造型古朴典雅,线条灵活流畅,图案丰富多彩,釉面光亮润泽。
平定砂器产地环境
平定砂器产自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平定县地处山西省中部东侧,周围群山环绕,沟壑纵横,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高铝土、耐火粘土、紫砂陶土、硅质粘土储量非常之大,且色质单纯、质地绵软、可塑性强,是制砂的绝佳材料。
平定砂器产品荣誉
2017年11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平定砂器”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平定砂器地理标志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现辖行政区域。
原料
平定县地域内有丰富的粘土资源(俗称坩土),坩土多无光泽,质纯时颜白细腻,如含杂质时可带有灰、黄、褐等色。密度2.54-2.60克/立方厘米。
工艺过程
采料→风化→粉碎→陈腐→踩泥和泥→手工揉练→拍打成型→烘干→烧制→熏炝→检验→成品。
工艺要求
采料:经过调配、运输到原料堆放处。
粉碎:经分化再次筛选后将坩土粉碎成细粉。
陈腐:将水和坩土细粉按比例拌匀和成泥,进行陈腐。
踩泥和泥:通过反复来回调泥,一直调到泥匀称、柔和为止。
手工揉练、拍打成型:人工将小块泥进行手工反复揉练好后,将拍好的泥饼放在需要制作器型的模具上进行拍打成所需的胚胎。
烘干:将手工捏好的素坯放在木板上,搬到烘干房烘干。
烧制、熏炝:将烘干好的素坯直接放在炉火上直接烧成,烧成温度达到后迅速把火红的砂器放入熏窝中密封熏炝之后,自然冷却。
质量特色
感官特色:热稳定性强,透气性好。
项目
指标
铅/(毫克/千克)
≤3.0
镉/(毫克/千克)
≤0.30
外观质量(毫米)
底部不平度≤0.5
吸水率%
8-12
热稳定性℃
400-20℃水热交换一次不裂
渗漏性
将试样盛足水,静置30分,外部不应有水印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平定砂器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阳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平定砂器的检测机构由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平定砂器补充介绍
平定砂器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现辖行政区域
《平定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平定砂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的请示》平政字〔2016〕25号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 14/T 662-2011
《平定砂器》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平定砂器”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