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特产橡籽介绍
蒙古栎(学名:Quercus mongolica Fisch. ex Ledeb.)属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高达30米,树皮灰褐色,深纵裂。树冠卵圆形。单叶互生、叶片倒卵形,叶波状齿缘,叶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花单性,雌雄同株,坚果卵形或椭圆形,种子具肉质子叶。细胞染色体:2n=24。
蒙古栎是中国东北林区中主要的次生林树种。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各地,华中地区亦少量分布。在俄罗斯、日本、蒙古及朝鲜半岛也有分布。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无危(LC)。
蒙古栎形态特征
蒙古栎属落叶乔木,高达30米,树皮灰褐色,纵裂。幼枝紫褐色,有棱,无毛。顶芽长卵形,微有棱,芽鳞紫褐色,有缘毛。叶片倒卵形至长倒卵形,长7-19厘米;宽3-11厘米,顶端短钝尖或短突尖,基部窄圆形或耳形,叶缘7-10对钝齿或粗齿,幼时沿脉有毛,后渐脱落,侧脉每边7-11条;叶柄长2-8毫米,无毛。
雄花序生于新枝下部,长5-7厘米,花序轴近无毛;花被6-8裂,雄蕊通过8-10;雌花序生于新枝上端叶腋,长约1厘米,有花4-5朵,通常只1-2朵发育,花被6裂,花柱短,柱头3裂。
壳斗杯形,包着坚果1/3-1/2,直径1.5-1.8厘米,高0.8-1.5厘米,壳斗外壁小苞片三角状卵形,呈半球形瘤状突起,密被灰白色短绒毛,伸出口部边缘呈流苏状。坚果卵形至长卵形,直径1.3-1.8厘米,高2-2.3厘米,无毛,果脐微突起。花期4-5月,果期9月。
蒙古栎主要价值
蒙古栎是营造防风林、水源涵养林及防火林的优良树种,孤植、丛植或与其它树木混交成林均甚适宜。不但需要保护,还可以进行人工培植。
园林中可植作园景树或行道树,树形好者可为孤植树做观赏用。
木材边材淡褐色,心材淡灰褐色,气干密度0.67-0.78克/立方厘米,材质坚硬,耐腐力强,干后易开裂;可供车船、建筑、坑木等用材,压缩木可供作机械零件,叶含蛋白质12.4%,可饲柞蚕;种子含淀粉47.4%,可酿酒或作饲料,树皮入药有收敛止泻及治痢疾之效。
蒙古栎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7年ver3.1)——无危(LC)。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2019年版)——附录Ⅲ。
橡籽补充介绍
是橡树所结的果实。橡树生长在中条山一带,为落叶乔木。其果实为圆形球,果球的壳叫橡壳,可作染料,内仁叫橡籽。橡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富含淀粉、糖等,是优质家畜饲料,人亦可食用,在工业上常用来制作浆糊。橡树叶可饲养柞蚕,树皮可做软木制品,亦可做工业染料。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橡籽”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