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特产

崇州郁金

崇州郁金特产照片

崇州特产崇州郁金介绍

崇州郁金属于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特产

崇州郁金,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崇州市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5.9℃,温度最高月7月平均气温为25℃,温度最低月1月平均气温为5.4℃。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61.5小时,年平均日照率26%,年平均降雨量1012.4毫米,适宜种植郁金。崇州市种植有1000多年的郁金种植历史,宋代《本草图》一书中就有记载。崇州郁金与其它产地相比具有内胆小、肉厚、质硬、切片后肉不分离,不松散,成晶片状的特点;二是黄丝郁金其胆成“鸡蛋黄”,呈鸡血色(暗棕色)。崇州郁金性寒,味苦辛。

2009年07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崇州郁金”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崇州郁金历史渊源

崇州市种植郁金的历史记载可从宋代《本草图》一书中见证,距今有一千多年了。据有关资料记载,郁金始载于《药物》。《唐本草》中记载“郁金生蜀地及西戊”,宋代《本草图》中记载:“郁金今广南,江西州郡亦有之,然不及蜀中为佳”。

清光绪三年(1877年)由知州沈思培编撰的《增修崇庆州志》第六五卷中记载“郁金子,即姜黄根所结子,姜黄用以染色,根插土七八寸掘出可以入药,可以和羹,州东三十里三江场一带种者最多”。

崇州郁金产品特点

崇州郁金品质特性

《中国中药》专业杂志中发表的《郁金生长土壤的研究》一文中指出:“郁金的生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产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和南部岷江流域的沿河地带,郁金生长在岷江的沿岸的灰色潮土和灰棕紫泥土上,透性能好、持水能力强等特点,所产郁金个大、圆润,形、色、气、味均佳。

黄丝郁金:多呈纺锤形,有的一端肥大,末端有根的痕迹,长0.8-2.5厘米,直径0.5-2.2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棕红色,有细密的皱纹。质坚实,不易拆断,断面角质有光泽,黄色或橙黄色,内皮层明显。气微,味微辛辣。

姜黄: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常弯曲,有的具短叉状分枝或圆形分枝断痕,长2-5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深黄色,粗糙,有皱缩纹理和明显环节,并有少数鳞叶残基和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棕黄色或金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明显。气香特异,味辛、苦。以色深黄,干燥、无杂质为佳。

莪术:呈卵圆形、长卵形、圆锥形或长纺锤形,顶端多钝尖,基部钝圆,长2-8厘米,直径1.5-4厘米。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上部环节突起,有圆形微凹的须根痕或残留的须根,有的两侧各有1列下陷的芽痕和类圆形的侧生根茎痕,有的可见刀削痕,体重,质坚实,断面灰褐色至蓝褐色,蜡样,常附有灰棕色粉末,皮层与中柱易分离,内皮层环纹棕褐色。气微香,味微苦而辛。

绿丝郁金:呈长椭圆形,较粗壮,长1.5-3.5厘米,直径1-1.2厘米。气微,味淡。

崇州郁金与其它产地相比具有内胆小、肉厚、质硬、切片后肉不分离,不松散,成晶片状的特点;二是黄丝郁金其胆成“鸡蛋黄”,呈鸡血色(暗棕色)。

崇州郁金药用价值

崇州郁金性寒,味苦辛。崇州郁金还具有独到的药效,具有和血散瘀,行解郁的功能,对胸肋腰腹痛、痛经等症的疗效比其它产地郁金的疗效更佳。

项目

单位

黄丝郁金

姜黄

莪术

绿丝郁金

醇浸出物≧

8.0

12.0

7.0

7.0

姜黄素≧

/100克

20.0

1000

/

/

挥发油≧

/100克

1.5

7.0

1.5

0.2

吸光度≥

/

/

/

0.45

0.2

崇州郁金产地环境

崇州郁金土壤地貌

金马河、羊马河流域(崇州郁金主产区)土壤为灰潮油砂田,成土母质属第四系全新近代河流冲积物,土壤黑色油亮,耕作层深度16厘米-20厘米,质地中一重壤,酸碱度中性,物理性状协调,土壤中固液气三相比例为1:0.97-1.01:0.18-0.14;耕层有机质及矿物质丰富,平均有机质含量2.66%,全氮0.18%,碱解氮142毫克/千克,速效磷9毫克/千克,速效钾39毫克/千克,这是适宜郁金生长的有利条件。

崇州郁金水文情况

崇州市境内有岷江支流文井江(原西河)、味江河、干五里河,文井江支流黑石河、桤木河、羊马河、白马河及人工渠三合堰,构成纵横交错的排灌体系。

崇州郁金气候情况

崇州市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5.9℃,温度最高月7月平均气温为25℃,温度最低月1月平均气温为5.4℃。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61.5小时,年平均日照率26%,年平均降雨量1012.4毫米,雨日和雨量均为夏多冬少,春季为176.1毫米,夏季为588.0毫米,秋季218.4毫米,冬季为29.9毫米,年平均风速1.3米/秒,年平均无霜期285天。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较长,是崇州郁金生长的独特气候条件。

崇州郁金产品荣誉

2009年07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崇州郁金”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崇州郁金地理标志

崇州郁金地域保护范围

崇州郁金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四川省崇州市境内以东地区,金马河、羊马河沿岸的羊马镇、江源镇、三江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5′-104°07′,北纬29°51′-30°35′。

崇州郁金质量技术要求

生产技术要求

(1)生育规律:崇州郁金主要采用根茎无性繁殖的方法进行栽培,由于没有明显的发育阶段,根据郁金生长发育特点,结合郁金的干物质积累动态与生长中心的转移,将郁金的个体发育划分为5个时期,即出苗期、苗期、叶丛期、块根膨大期和块根充实期。

(2)栽培技术:

①间、套作:郁金是喜荫蔽植物,生产上常采用郁金行间套种玉米,玉米株距26-30厘米,行距1.3米(行间种4行郁金)或1.7米(行间种5行郁金)。

②净作:净作密度一般为5000-6000穴/亩,行穴距为33-40×27-33(厘米)。

③选地与整地:宜选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上层疏松而下层紧实的壤土或沙壤土。郁金忌连作,一般连种3年后必须换地。

④播种期:最佳播种期为每年3月21日(春分)前后2-3天,即3月19日至3月22日开始下种绿丝郁金;6月22日(夏至)前后2-3天,即6月20日至6月25日下种黄丝郁金。

⑤种姜来源:自留种。

⑥种姜准备:应选根茎肥大、体实无病虫害的姜种。将母姜与子姜分开,以便分开播种,母姜应纵切,姜块应折断成小块,保证每块种姜上有3-4个节,有壮芽1-2个。姜种过小和发芽过长的姜种最好不用,最好选未发芽的姜块。如选用发芽的种姜,一般以4-5个姜芽,芽长一般2-4厘米为宜,芽长超过10厘米的不能用。

种姜不需进行处理,发芽上都不搞催芽,是以自然条件下的自然温度进行发芽。选不发芽进行栽培。

⑦播种:播种量:每667平方米用种姜约150-200(千克),每穴放种姜3-5块。穴深5-6厘米,行与行间的穴交错排列。下种前在每穴的肥料上盖上一层薄土,每穴放种姜3-5块。将种姜按一下,使其与土壤充分接触,覆盖细土厚3-4厘米。如种姜已发芽,芽应朝上放匀。亩用种姜3万块左右,约100千克。

⑧田间管理:灌排水,灌溉水符合GB-5084的要求、中耕除草、施肥符合DB51/338的规定。病虫害防治:郁金病虫害较少,不喷施农药。

⑨采收:冬至过后,当植株茎叶完全枯死,块根已生长充实,即可采收,一直到次年2月份还可收挖,即冬至后-立春(2月初)前后均可收获。初加工:郁金按大小分级加工,以便蒸煮干燥。蒸煮时,一般只煮8-9成。经加工后的郁金分别装入麻袋内放干燥处,注意做好防虫霉变工作。

⑩留种:摘取郁金过后,选根茎肥大、体实无病虫害的种姜作种。种姜贮藏:将选好的种姜于室内通风处摊放2-3天,晾干水气,使表皮稍干,然后贮藏于室内干燥通风处或沙藏于室内。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WM/T2-2004)。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分级:崇州郁金按感官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2)实物标准样:崇州郁金每级设一个实物标准样,每三年换样一次,特级实物标准样设在一级。

(3)包装标识:外包装用双瓦楞纸箱包装,规格为20千克、25千克,并在每件包装注明品名、品牌、等级、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执行标准等。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崇州郁金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4)运输:运输工具或容器应具有良好的通气性,以保持干燥,并应有防潮措施,不应与其它有毒、有虫及易串味的物质混装。

(5)贮存:崇州郁金包装后应置于干燥的库房内贮存,并注意防虫、防鼠,夏季注意防潮。

崇州郁金补充介绍

  郁金为崇州特产,主要分布在金马河流域与羊马河流域两岸的崇州市三江镇、江源镇以及双流县金桥镇、新津县兴义镇等乡镇。2003年,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组织委员会正式命名崇州市为国内唯一的“中国郁金之乡”。2009年,崇州郁金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品牌。

  郁金,中药材,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wenyujinY.H.ChenetC.Ling、姜黄CurcumalongaL.、广西莪术CurcumakwangsiensisS.G.LeeetC.F.Liang或蓬莪术CurcumaphaeocaulisVal.的干燥块根。前两者分别习称“温郁金”和“黄丝郁金”,其余按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蒸或煮至透心,干燥。

  崇州郁金始载于《药物论》、《唐本草》“郁金生蜀地及西域。”宋代《本草图》称:“郁金今广南、江西州郡亦有之,然不及蜀中为佳。”文中“蜀”即现在的崇州市。崇州市位于四川岷江中上游川西平原,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是郁金的最佳产地。

  2003年,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组织委员会正式命名崇州市为国内唯一的“中国郁金之乡”。

  崇州郁金与我国其它产地的郁金相比,具有三大独特之处:一是内胆小、肉厚、质硬,切片后肉不分离,不松散,成晶片状;二是黄丝郁金胆成“鸡蛋黄”,呈鸡血色(暗棕色),为全国所独有;三是崇州郁金总姜黄素、总挥发油含量明显高于温郁金和广郁金,具有活血散瘀,行气解郁的功能,对胸肋腰腹痛、痛经等症的疗效,比其它产地郁金的疗效更佳。

  地域范围

  崇州郁金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四川省崇州市境内以东地区,金马河、羊马河沿岸的羊马镇、江源镇、三江镇。该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和南部,岷江流域的沿河地带,地处东经103°35′-104°07′,北纬29°51′-30°35′。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金马河、羊马河流域(崇州郁金主产区)土壤为灰潮油砂田,成土母质属第四系全新近代河流冲积物,土壤黑色油亮,耕作层深度16cm~20cm,质地中一重壤,酸碱度中性,物理性状协调,土壤中固液气三相比例为1:0.97~1.01:0.18~0.14;耕层有机质及矿物质丰富,平均有机质含量2.66%,全氮0.18%,碱解氮142mg/kg,速效磷9mg/kg,速效钾39mg/kg,这是适宜郁金生长的有利条件。

  (2)水文情况:境内有岷江支流文井江(原西河)、味江河、干五里河,文井江支流黑石河、桤木河、羊马河、白马河及人工渠三合堰,构成纵横交错的排灌体系。

  (3)气候情况:崇州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达42%,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5.9℃,温度最高月7月平均气温为25℃,温度最低月1月平均气温为5.4℃。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61.5h,年平均日照率26%,年平均降雨量1012.4㎜,雨日和雨量均为夏多冬少,春季为176.1mm,夏季为588.0mm,秋季218.4mm,冬季为29.9mm,年平均风速1.3m/s,年平均无霜期285d。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较长,是崇州郁金生长的独特气候条件。

  (4)人文历史情况:崇州市种植郁金的历史记载可从宋代《本草图》一书中见证,距今有一千多年了。据有关资料记载,郁金始载于《药物》。《唐本草》中记载“郁金生蜀地及西戊”,宋代《本草图》中记载:“郁金今广南,江西州郡亦有之,然不及蜀中为佳”。(其“蜀”所指地方为崇庆县,现崇州市)。大清光绪三年由知州沈思培编撰的《增修崇庆州志》第六五卷中记载“郁金子,即姜黄根所结子,姜黄用以染色,根插土七八寸掘出可以入药,可以和羹,州东三十里三江场一带种者最多”。《中国中药》专业杂志中发表的《郁金生长土壤的研究》一文中指出:“郁金的生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产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和南部岷江流域的沿河地带,郁金生长在岷江的沿岸的灰色潮土和灰棕紫泥土上,透性能好、持水能力强等特点,所产郁金个大、圆润,形、色、气、味均佳。崇庆县(现崇州市)境内有该土壤”以上资料表明,崇州市是种植、生产道地中药材郁金的传统种植区。

  崇州郁金与我国其它地区所产的郁金有三种独特之处,一是与其它产地相比具有内胆小、肉厚、质硬、切片后肉不分离,不松散,成晶片状的特点;二是与其它产地相比,黄丝郁金其胆成“鸡蛋黄”,呈鸡血色(暗棕色),这一点是全国独有;三是崇州郁金还具有独到的药数,具有活血散瘀,行解郁的功能,对胸肋腰腹痛、痛经等症的疗效比其它产地郁金的疗效更佳。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崇州郁金”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崇州郁金”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