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特产红白豆腐干介绍
红白豆腐干,四川省什邡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红白豆腐干,呈块状,四角方正,表皮深褐色,内呈乳白色,质地细腻、坚实,入口有嚼劲,香味回味绵长。理化指标:蛋白质含量≥20%,食盐≤4.0%,水分含量≤60%。
2016年11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红白豆腐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红白豆腐干历史渊源
民国时期(1912—1949年),四川省什邡市红白镇始制作豆干;
2014年,什邡市成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红白豆腐干产品特点
红白豆腐干,呈块状,四角方正,表皮深褐色,内呈乳白色,质地细腻、坚实,入口有嚼劲,香味回味绵长。理化指标:蛋白质含量≥20%,食盐≤4.0%,水分含量≤60%。
红白豆腐干产地环境
红白豆腐干产自四川省什邡市,什邡内山区约占全市总面积60%;耕地约占总面积30%;“一江四河”(石亭江、鸭子河、小石河、马牧河、斑鸠河)纵横全境,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什邡主要河流有“一江四河”(石亭江、鸭子河、小石河、马牧河、斑鸠河)纵横全境。石亭江在市境内有87公里,高景关以上称洛水,以下称石亭江,长29.5千米,适宜制作豆制品。
红白豆腐干产品荣誉
2016年11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红白豆腐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红白豆腐干地理标志
红白豆腐干产地范围为四川省什邡市红白镇、蓥华镇现辖行政区域。
原料要求
大豆:采用保护区域范围内生产的优质大豆,蛋白质含量≥40%、脂肪含量≥20%。
生产用水:保护区域范围内的天然泉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
生产加工要求
工艺流程:大豆→筛选→浸泡→磨浆→煮浆→点浆、蹲脑→加压成型→开坯、切料→烘烤→卤制→摊晾→成品。
工艺要点:
(1)浸泡:水温15~20℃,时间15~20小时,浸透大豆无硬心。
(2)煮浆:温度控制在95℃~105℃,时间3~5分。
(3)点浆:采用当地传统配制好的盐卤以2%~4%比例进行点浆。
(4)加压成型:采用两段式,压榨成型,压到胚料水分降至70%以下。
(5)烘烤:将切分好的豆干坯料通过烘箱或者其他设施烘烤,温度控制在95~100℃,时间15~20分,水份降至60%以下。
(6)卤制:采用保护区域范围内传统的卤料对氽碱后的条胚进行卤制,时间为20~30分。
(7)摊晾:采用自然或强制通风降温,中心温度降至常温。
质量特色
感官特色:呈块状,四角方正,表皮深褐色,内呈乳白色,质地细腻、坚实,入口有嚼劲,香味回味绵长。
理化指标:蛋白质含量≥20%,食盐≤4.0%,水分含量≤60%。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红白豆腐干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什邡市工商管理和质量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红白豆腐干的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红白豆腐干补充介绍
红白豆腐干
四川省什邡市红白镇、蓥华镇。
《什邡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红白豆腐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请示》,什府〔2014〕27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0682/T06-2015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红白豆腐干加工技术规范》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红白豆腐干”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