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特产

巨桉

巨桉特产照片

夹江特产巨桉介绍

桃金娘科桉属植物

大桉(学名:Eucalyptus grandis Hill)桃金娘科桉属植物,大乔木;树皮平滑,银白色;嫩枝有棱,灰白色。幼态叶片薄革质,阔披针形至卵形,有短柄;成熟叶片披针形,上面深绿色,稍发亮,两面有细腺点;叶柄长约2厘米。伞形花序腋生,有花3-10朵,总梗压扁;花蕾狭倒卵形,无梗或有短梗;帽状体半圆形;雄蕊花药长圆药,纵裂;花柱比雄蕊短。蒴果梨形至锥形,无柄或有短柄,灰色,果缘内藏,果瓣4-5,有时6,稍突出。

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地区;中国广西于1964年引入,广东雷州林场亦于1973年开始栽种。喜生于湿润而肥沃的河谷壤土及由玄武岩风化的红壤,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迅速。

木材粉红色,纹理通直、结构粗,硬度适中,强度及耐朽性中等。木材热值较高,是优良的薪炭树种。在澳大利亚成熟的大桉木材被广泛地用作房屋建筑材。在巴西大桉用于制浆和矿柱。乌拉圭等国家利用大桉作为防护林、防风林和观赏树种,广泛地种植大桉的花及花粉是很好的蜜源。

大桉形态特征

大乔木;树皮平滑,银白色,逐年脱落;嫩枝有棱,灰白色。幼态叶片薄革质,阔披针形至卵形,有短柄;成熟叶片披针形,长13-20厘米,宽2-3.5厘米,上面深绿色,稍发亮,两面有细腺点,侧脉与中脉成60°-70°交角;叶柄长约2厘米。

伞形花序腋生,有花3-10朵,总梗压扁,长1-1.5厘米;花蕾狭倒卵形,长8-10毫米,宽5毫米,无梗或有短梗;帽状体半圆形,先端有1短尖头,约与萼管等长或略短;雄蕊长8-10毫米,花药长圆药,纵裂,背面有腺体,近基部着生;花柱比雄蕊短。蒴果梨形至锥形,无柄或有短柄,长7-8毫米,宽6-8毫米,灰色,果缘内藏,果瓣4-5,有时6,稍突出。

大桉主要价值

木材粉红色,纹理通直、结构粗,硬度适中,强度及耐朽性中等。木材热值较高,是优良的薪炭树种。据测定4年生干材热值为19899千焦/千克。5.5年生大桉木材制浆性能测定结果:木材密度为0.45-0.55克/立方厘米,纤维长0.89毫米、宽15.3微米,细胞壁厚2.85微米,细胞腔径7.1微米,木材纤维含量46.17%,三段漂白得率45.81%,漂白白度75.1%,是良好的纸浆材,在澳大利亚成熟的大桉木材被广泛地用作房屋建筑材。在巴西大桉用于制浆和矿柱,轮伐期一般为6-10年。乌拉圭等国家利用大桉作为防护林、防风林和观赏树种,广泛地种植大桉的花及花粉是很好的蜜源。

大桉生长环境

在原产地主要分布区海拔为0-600米,昆士兰州中部低于300米,昆士兰州北部由500-1100米,分布区气候温暖湿润。最热月最高气温24-30℃,最冷月平均最低气温3-8℃。在北部地区相应气温为29-32℃及10-17℃,在沿海地区无霜,在远离海岸的海拔较高处偶尔有霜。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2480毫米,为明显夏季降雨型,巨核在澳大利亚是生长于平地、谷地及坡下部,喜深厚、排水良好冲积壤土或火山土,不能在沼泽地生长,但能耐短期积水,它能在连受大火灾之后,克服生长不良因素而迅速生长。

为喜光速生树种,喜凉爽气候。在适宜立地上栽培时,生长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且肥沃的壤土或黏壤土上。大桉在湿润的亚热带或温吸的带气候(夏季降雨)条件下生长最好,但它被成功地栽培在旱季相当严重的地区,虽然降雨量是生长限制因子,但年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以上,大桉仍有较好的长势。

大桉繁殖方法

选用Ⅰ级实生苗,以地径0.9厘米以上、苗高110厘米以上的营养袋苗为宜。营养袋规格为7厘米×11厘米,合格苗营养袋要求土饱满、营养袋填充达80%以上。苗木要求无病虫害,根系完整发达,顶芽不分叉,苗高20±5厘米,地径至少1.5厘米,叶片7片以上,苗木1袋1株,且营养袋不能破损。采用“品”字形造林,株行距为2×3米,每亩需苗130株。

巨桉补充介绍

  
  夹江县商品林建设引种的品种主要是巨桉。巨桉种植,除在植树造林上发挥巨大作用外,主要为造纸厂、中密度纤维板厂提供原料,既有利于保持生态环境,又可收获较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夹江县巨桉已发展到3万多亩。且该县巨桉高产技术研究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巨桉”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巨桉”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