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特产

折耳根

折耳根特产照片

阆中特产折耳根介绍

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

蕺菜(拉丁学名:Houttuynia cordataThunb)折耳根(名医别录)、鱼腥草(本草纲目)、狗贴耳(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折耳根(四川、云南、贵州)、猪鼻拱(四川) 。腥臭草本植物,有异味。叶片心形,托叶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在枝顶端与叶互生,花小,两性,总苞片白色,花丝下部与子房合生,子房上位。蒴果卵圆形,花果期5~10月。

阴性植物,怕强光,喜温暖潮湿环境,较耐寒,-15℃可越冬,忌干旱,以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生长最好。农田常见杂草,生果园、茶园、路埂等。产区:陕西、甘肃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以及日本、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全株入药,有清热、解毒、利水之效,治肠炎、痢疾、肾炎水肿及乳腺炎、中耳炎等。嫩根茎可食,中国西南地区人民常作蔬菜或调味品。

蕺菜形态特征

腥臭草本,高30~60厘米;茎下部伏地,节上轮生小根,上部直立,无毛或节上被毛,有时带紫红色。叶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长4~10厘米,宽2.5~6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心形,两面有时除叶脉被毛外余均无毛,背面常呈紫红色;叶脉5~7条,全部基出或最内1对离基约5毫米从中脉发出,如为7脉时,则最外l对很纤细或不明显;叶柄长1~3.5厘米,无毛;托叶膜质,长1~2.5厘米,顶端钝,下部与叶柄合生而成长8-20毫米的鞘,且常有缘毛,基部扩大,略抱茎。花序长约2厘米,宽5~6毫米;总花梗长1.5~3厘米,无毛;总苞片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0~15毫米,宽5~7毫米,顶端钝圆;雄蕊长于子房,花丝长为花药的3倍。蒴果长2~3毫米,顶端有宿存的花柱。花期4~7月。

蕺菜主要价值

蕺菜园林

本种植株叶茂花繁,生性强健,为乡土地被植物,可带状丛植于溪沟旁,或群植于潮湿的疏林下。

蕺菜药用

释名:叶子像荞麦却比荞麦大,茎是紫红色。生长在潮湿之处,因它的叶有腥气,又叫鱼腥草。

性味:味辛,性温,有小毒。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功效主治:主治尿疮,把它放在淡竹筒里煨熟。然后倒出捣烂用于敷恶疮、白秃。能散热毒肿痛,痔疮脱肛、疟疾,解氯物的毒。但吃多了,会使人气喘,对脚不利。小儿吃了,就会脚痛,平时脚有病的人吃了,一生不愈。

附方:治背脊肿痛:用蕺菜捣汁涂肿痛处,留一小孔宣泄热毒,待冷后就换掉。

治小儿脱肛:先用朴硝水洗脱出的肛肠,然后将鱼腥草捣烂,用芭蕉叶托住药,让小儿坐在上面,脱肛便自然缩回。治虫牙痛:用鱼腥草、花椒、菜子油各等分,捣匀,加入泥少许,做成豆子大的小丸,随左右牙痛塞入相应的耳内,两边轮换,不可一起用,恐闭耳气。塞一日一夜,取出看如有细虫,就有效。

治疟疾:紫蕺一把,捣烂用绢布包裹,抹擦全身,睡觉时得汗即愈。每次发病前一小时实施。

治蛇虫咬伤:用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决明草,一同捣烂,敷伤处甚有效。

宜食:适宜肺部感染,包括肺脓疡,大叶性肺炎,肺痈,肺结核,急性支气管炎咳嗽,气急,吐黄脓痰,或痰中带血之人食用;适宜黄疽发热,包括急性胆囊炎之人食用;适宜妇女子宫内膜炎,宫颈炎,附件炎,带下病腥臭,以及急性乳腺炎之人食用;适宜急性感染化脓性疾病,诸如蜂窝织炎,中耳炎,痈肿疔疮,丹毒之人食用。对流感、肺炎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还有利尿、解毒、清热、镇痛、止咳、驱风、顺气、健胃等医疗作用,对尿道疾病、胃病、各种化脓性疾病、子宫瘤等也有疗效,还可作中毒急救的催化剂,外用可治疥癣、湿疹、痔疮等。

《别录》:“多食令人气喘。”唐·孟诜:“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

民族用药

阿昌药哈撒奶、那齐:全草治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腮腺炎,黄疸性肝炎《德宏药录》。

白药些粗:全草治感冒咳嗽,发烧《滇药录》。笔色,些粗:全株治肺脓疡,泌尿系感染,肾炎水肿,痈疮等症《滇省志》、《民族药志一》。

布朗药杷歪:全株外用于洗疮痈,天泡疮《滇省志》。Pakwai把歪:全草治感冒咳嗽,发烧《滇药录》。杷歪:全草主治痈疮,天泡疮,天花《民族药志一》。

崩龙药nbiaijameed别簪啊:全草治感冒咳嗽,发烧《滇药录》。别簪婀:根主治月经不调《民族药志一》。

布依药戈便外:根或全草主治肺痨咳嗽《民族药志一》。

傣药帕薅铜:全草治感冒,咳嗽,发烧《版纳傣药》。帕靠冬:全草用于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傣医药》。帕蒿懂(西傣):全株治感冒咳嗽,发烧;帕怀(德傣):全株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腮腺炎,黄疸性肝炎《滇省志》。帕薅铜(西傣):全草治感冒咳嗽,发烧;帕怀(德傣):根治咳嗽,发热《滇药录》。帕蒿当,帕淮:全草或根主治感冒发烧,外伤出血《民族药志一》。帕薅铜:全草用于感冒咳嗽,发烧《傣药录》。

侗药尚吻Sangpwadc,吻巴得亚(Wadcbavdeesyak):全草主治宾楔括(烂脚丫),耿并蜱(火牙)《侗医学》。wuen闻(三江语):全草治感冒发热,咳嗽,肺脓疡,肾炎,腮腺炎,外用治无名肿毒初起《桂药编》。洼托,闻:全草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肺炎,肺脓疡,腮腺炎《民族药志一》。叫甲:全草治无名肿毒早期。

哈尼药丫莫细:全草治肝炎,早期肝硬化,眼结膜炎《哈尼药》。壳沙泥骨:全株治腹胀,支气管炎《滇省志》、《民族药志一》。

景颇药厅克:全株治哮喘,肺炎《滇省志》、《民族药志一》。侧耳根,dvingjveq:全草治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腮腺炎,黄疸性肝炎《德宏药录》。

基诺药杷咖睹:全株治肺炎,支气管炎《滇省志》、《民族药志一》。桑别达雌:根或全草治扁桃体炎,肺炎,气管炎,痢疾,乳腺炎《基诺药》。

朝药哦声嘈,则车:全草主治肺炎《民族药志一》。

苦聪人模基我:全株主治感冒《滇省志》、《民族药志一》。

拉祜药疵破学:根主治消化不良;全草主治咳喘,咽喉痛,痄腮《民族药志一》。

僳药擦杯肋:根茎治消化不良《滇省志》。擦败俄:茎、叶治扁桃体炎,肺脓疡,肺炎,支气管炎,泌尿系感染,肾炎水肿,肠痢疾等症;外用鲜草捣敷治痈疖肿毒,毒蛇咬伤等症《怒江药》。擦,杯学,擦杯肋:根主治消化不良;全草主治咳喘,咽喉痛,痄腮《民族药志一》。

毛南药Mawa马哇(环江语):全草用于发热气喘《桂药编》、《民族药志一》。

苗药Reibndud(锐都),Vobdiuk(窝丢),Uabdiek(蛙丢),Roubdruk(茹丢):全草治发烧,胸痛,咳嗽《苗医药》。Vobdiuk(窝丢):全草主治发烧,胸痛,咳嗽,虚痨,腹泻《苗药集》。节摸:全草治肺炎,百日咳,肺热咳嗽,热毒斑痧,胸膜炎,气管炎,流行性腮腺炎,黄疸性肝炎,牙痛,泌尿系感染,癌症《湘蓝考》。Wudu(乌杜)(融水语):全草治感冒发热,咳嗽,肺脓疡《桂药编》。窝丢,乌杜:全草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肺炎,胃肠炎《民族药志一》。

纳西阿玉:全株治消化不良,肠胃炎,肺炎,肺气肿《滇省志》。阿玉:全草主治肺气肿,肺炎,胃肠炎,消化不良《民族药志一》。

怒药郝遮:全草主治感冒咳嗽,肺炎《民族药志一》、《滇省志》。

普米药鱼新草:全株治感冒咳嗽,肺炎,腹胀,胃疼《滇省志》。鱼新草:全草主治肺炎,咳嗽,胃痛,腹胀《民族药志一》。

畲药臭积草,草摄,臭草,臭蕺:全草治扁桃体炎,肺脓疡,肺炎,气管炎,泌尿系感染,肾炎水肿,肠炎,痢疾,乳腺炎,蜂窝组织炎,中耳炎,毒蛇咬伤《畲医药》。臭菜:全草主治风热感冒,肺炎,肺结核,夏令中暑,妇女经闭,毒蛇咬伤《民族药志一》。

水药骂伟邯,折耳根,肺形草:根治肺炎《水医药》。嘛瓦:全草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肺炎,胃肠炎《民族药志一》。

佤药西欧爱:全株治尿痛,尿涩《滇省志》。狗屁菜,蕺菜:全草治肺热咳嗽,乳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尿道感染《中佤药》。日四欧爱,西欧爱:全草主治小便时疼痛,尿涩《民族药志一》。

瑶药Ganmemo(干么默),Ying-momei(英摸美)(金秀语):全草治感冒发热,咳嗽,肺脓疡《桂药编》。干么默,英摸美:全草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肺炎,肺脓疡《民族药志一》。鱼腥草:用于肺热咳嗽,尿路感染。

壮药慈位:根茎治肾炎《滇省志》。Caiwei(菜伪)(那坡语),Ceshui(测穗)(大新语),Chawei(茶喂)(靖西语),Choucai(臭菜)(永福语):全草治感冒发热,咳嗽,肺脓疡,小儿疳积,血尿《桂药编》。棵辛别,慈位,臭菜,巴喂冷,测穗,茶喂,菜伪:根茎主治肾炎:全草主治肺结核,痢疾,高血压,疔疮肿毒,脚癣,感冒发热,咳嗽,肺炎,肺脓肿,小儿疳积,血尿《民族药志一》。

彝药字乌:根茎主治疮毒,大疮,咳嗽,食积,饮食不化,腹胀,胃痛,风疹,痒疙瘩等:临床治疗肺炎,肺脓疡,慢性气管炎,百日咳,化脓性关节炎,慢性宫颈炎,皮肤科疾患(疱疹)以及预防钩端螺旋体病有效《彝植药》。查此阿:全株治昏厥不省人事《滇省志》。臭菜尖:嫩枝尖治肺痈,肠痈,血痢,热淋,疮毒《哀牢》。查此阿:带根全草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癌症,泌尿系感染等《楚彝本草》。

德昂药帕怀:全草治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腮腺炎,黄疸性肝炎《德民志》、《德宏药录》。别簪阿:根茎治月经不调《滇省志》。

藏药牙折触威莪:全草治肺结核,肺脓肿,肺炎,水肿,尿道炎,白带,子宫内膜炎:外用煎水洗痔疮;鲜草捣烂外敷治痈疖肿毒《藏本草》。尼牙折触威莪:全草治肺结核,水肿《青藏药鉴》。捏芝卓维奥:全草用于肺痨,肺痈,淋症,肾脏水肿,子宫内膜炎,疮疖痈肿《中国藏药》。

土家药尚岩席(shanyanxir):全草治痢疾,肺热吐脓;外用治青水疮,疮疖痈痛《土家药》。

折耳根补充介绍

  那是家乡川北农村极普通的一种野菜。但那又是家乡川北农村极不普通的一道风景。城里人叫它“鱼腥草”,家乡人偏叫它“折耳根。多几分亲切,多几分贴切。
  “吃得苦中苦,嚼得菜根香。”小时候,每逢春天来临,屋后的青山万物复苏,日出山坳,林间溪水潺潺,百鸟啁啾,繁花似锦,在三月清新酥软的泥土里,伴着布谷鸟清脆的鸣叫,聆听着牛儿哞哞的浅唱,那折儿根便似极通人性的山精水灵雨后春笋一般纷纷钻出地面,撑开绛紫色的小伞,张开涟漪一般的笑脸,“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把这故乡的紫红的精灵们诗意地拥抱。
  圆圆的紫红的叶片,细嫩而白胖的茎,匍匐着星星点点地长在杂草丛中,看上去状若满月小猪圆圆的猪鼻,正调皮地拱土而出,所以,故乡的农人更喜欢把“折耳根”亲昵地称作“猪鼻孔”。馋嘴的小孩哪儿经受得住一朵又一朵灵芝般鲜活水灵的折耳根的诱惑。扛上小锄,提上小篓,沿着沟渠一路赤脚寻去,照那绛紫的地方一锄头下去,一块新土翻到脚跟,便可以尽情收获泥土对根的情意。惟有辛勤的劳作和挥洒如雨的汗水的付出才会拥有收获,小时侯,出身贫寒家庭的我们,最早就是在泥土的摸爬滚打里懂得了这些哲学家后来写在书上的格言和警句。
  当那每年青黄不接之时,那看似普通的野菜便成为了我们家中餐桌上最好的美味。采摘回家,舀上一盆清水,细细地洗净,掐去根须,放进碗中,浇上油盐,反复拌上几拌,吃在嘴里“卟哧卟哧”直响,有些淡淡的鱼腥味,一种清香的泥土气息深入我们的骨髓和血液。又麻又辣,又香又脆,确实是难得的美味。有时候,折耳根挑得多了,吃不完,我们便将其洗净了放进家里晾晒猪草的大篮盘里,晒上几个红花大太阳之后,藏进家中木柜,待到炎夏酷暑之时,取出当成健脾开胃清热解毒的茶饮。
  往事如烟,岁月如梭。如今,吃野菜的年月虽已过去,但我对折耳根却依旧怀有刻骨铭心难忘的深情。在那贫瘠的土地上,它们吸取着最贫血的营养,只在田边边地角角顽强地生长,它们也会开花,只是不在阳春三月,偏偏开在火热的盛夏。在烦躁的五月蝉声里,它们星星点点地绽放在绿油油的草丛中,默默装扮着山野的寂寞。永远的绛紫色,纤细又坚韧的干,花是洁白的小花,因为错过了花期,更显得朴素和淡雅。
  草长为春。荷开为夏。寒露为秋。飞雪是冬。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即使在看不见折耳根的最冷酷的寒冬里,我也依旧深深地把你想起。故乡的折耳根,那是深入我血液和骨髓的姐妹兄弟。养育在空调屋里花房里的花,哪儿有法和青绿山水间的灵秀的你相提并论坚韧和资历。没有清泉和肥料的滋养,没有农人的松土与浇灌。甚至没有人愿意多看一眼出身贫寒的你。但它们依旧不管,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就要和花房里享受着崇高待遇和上苍宠爱的花们一比高低。即使身处最艰苦的环境,即使身处最贫瘠最不公正的待遇,你也依旧不屈不挠顶严寒冒酷暑地自由地绽放生命的精彩。更绚烂,更辉煌,哪怕生命像绚烂的烟花一样,稍纵即逝,也只为知己者而憔悴,而追随。
  每年春风和煦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便携了妻儿一道去野外快乐地寻觅采撷折耳根,奔走在无垠的原野之中,这极普通平凡的川北乡村植物,这带着家乡浓浓泥土气息的川北凄美风景,人们常把他盛在华美的小碟子里,在吃罢山珍海味之后咀嚼入口,在芬芳馥郁的菜根香里,是它,滋养并强壮着我们那一代人健康而茁壮地成长,让我们历尽风雨沧桑而筋骨强健,教会了我们在困难面前绝不屈服,绝不低头的品质,更教会了我们真正读懂人生的意义和真谛!
  故乡如诗如画的神奇山水,在我心深处,永不老去……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折耳根”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折耳根”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