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布江达特产金耳介绍
金耳(学名:Naematelia aurantialba (Bandoni & M. Zang) Millanes & Wedin)是耳包革科、耳包革属真菌。担子果大型,半球形至不定型块状,全体呈脑状至分裂为数个具深沟槽而粗厚的裂瓣,直径3-12厘米,高2-8厘米。子实层遍生外露表层,为一宽广疏松包含着担子的区域;原担子初椭圆形至卵形;成熟下担子球形、近球形,稀有梨形至具短柄状基部,长13-25微米,宽11.5-19.5皮米。
金耳分布于中国福建、四川、云南、陕西、山西、贵州、西藏等高海拔林带,以滇西北及西藏东南部多产。多生长于夏、秋季,在海拔1800-3200米范围内生长较多,常单生或群生于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中的壳斗科、桦木科等阔叶树朽木上。
金耳含有丰富脂肪,蛋白质和磷、硫、锰、铁、镁、钙、钾等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滋补品,并可作为药用。其性温中带寒,味甘,能化痰、止咳、定喘、调气,平肝肠,主治肺热、痰多,感冒咳嗽、气喘、高血压等病症。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2018年5月)——易危(VU)。
金耳形态特征
担子果大型,半球形至不定型块状,全体呈脑状至分裂为数个具深沟槽而粗厚的裂瓣,直径3-12厘米,高2-8厘米,栽培时稀可长达25厘米,基部狭窄,干后缩小,坚硬。基本保持原状;鲜时表面橙黄色至桔红色,干后橙黄色至金黄色;外层胶质,内部微白色肉质纤维状,宽窄不一,可从基部分枝直达顶部,新鲜标本上最明显。瓣片内实。偶有中空的。菌丝直径2-5微米,有锁状联合。
子实层遍生外露表层,为一宽广疏松包含着担子的区域;原担子初椭圆形至卵形;成熟下担子球形、近球形,稀有梨形至具短柄状基部,长13-25微米,宽11.5-19.5皮米,十字形纵分隔或稍斜分隔,顶生,侧面再育;上担子圆筒形,长15-25皮米,稀长达100-190皮米,直径2.5-3.5皮米,顶部常膨大至6-7微米;担孢子球形至广卵形,有小尖,近轴侧稍平直,(8-13)皮米×(7-10.5)皮米,近无色,成堆时黄色,萌发产生再生孢子或萌发管。分生孢子球形至卵形,2微米×3微米。
金耳主要价值
金耳用温水泡发,摘净根部砂粒,再用清水浸泡,即可烹调食用。金耳的滋补营养价值优于银耳、黑木耳等胶质菌类,是一种珍贵的高级宴席佳肴和营养滋补品,有“名山珍”之誉。在云南,金耳可制作成各种素菜,具有特殊的色、香、味,金耳所富含的胶质,用冰糖炖食,软糯、滑嫩爽口,有清心补脑的保健作用。当地穆斯林把金耳当作传统甜菜,有清心补脑的保健作用。
药理研究表明,金耳有丰富脂肪,蛋白质和磷、硫、锰、铁、镁、钙、钾等微量元素,菌丝体多糖,由鼠李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岩藻糖组成;子实体多糖由葡萄糖、葡萄糖醛酸、甘露糖、木糖、鼠李糖组成。是一种营养滋补品,并可作为药用。其性温中带寒,味甘,能化痰、止咳、定喘、调气,平肝肠,主治肺热、痰多,感冒咳嗽、气喘、高血压等病症。其具有四项药用功能:
提高肌体代谢机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调节肌体代谢机能,改善肌体营养状况。
提高人体抗衰老、抗缺氧能力,降血脂和降胆固醇。
促进肝脏脂代谢,防止脂肪在肝脏积累,提高肝脏解毒功能。经常食用可有效地防病健身,延缓衰老。近期有研究说明,金耳所含有的甘露糖、葡萄糖及糖,可防癌抗癌,并有治肺热、气喘、高血压等作用。
金耳因胶质细腻、清利润滑、气味馨香,可制成各种功用的高档护肤美容化妆品,具有滑润皮肤、美化皮肤、改善皮肤的功效。
金耳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2018年5月)——易危(VU)。
金耳补充介绍
你听说过银耳吧,可你大概很少听说过还有金耳吧?在西藏藏东南的山林里,在腐朽的青冈树上,长着一团团一簇簇、千姿百态、繁花似锦、闪烁着道道金光、酷似花朵般的植物,她,就是西藏著名的特产金耳。
金耳与银耳同属一科。其实用部分的子实体金黄透明,扁薄而卷曲,层层叠叠,极似朵朵盛开的金色菊花。最大的重达1斤,它同银耳一样,营养丰富,为虚弱之高级补品,更可贵的是我区出产的金耳是天然无污染之珍品。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金耳”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