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特产

黑熊

黑熊特产照片

贡山特产黑熊介绍

食肉目熊科动物

黑熊(学名:Ursus thibetanus):是食肉目、熊科动物。共有7个亚种。雌性体长110-150厘米,雄性体长120-189厘米;尾长小于12厘米;肩高70-100厘米。雌性体重40-140千克,雄性体重60-200千克。体毛黑亮而长,下颏白色,胸部有一块"V"字形白斑。头圆,耳大,眼小,吻短而尖,鼻端裸露,足垫厚实,前后足具5趾,爪尖锐不能伸缩。身体粗壮。

栖息于山地森林,一般在夜晚活动,白天在树洞或岩洞中睡觉,善爬树,游泳;能直立行走。视觉差,嗅觉、听觉灵敏;食性较杂,以植物叶、芽、果实、种子为食,有时也吃昆虫、鸟卵和小型兽类。北方的黑熊有冬眠习性,整个冬季蛰伏洞中,不吃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至翌年3-4月份出洞活动。夏季交配,怀孕期7个月,每胎1-3仔。分布于欧亚大陆的东部、中国和日本等地的森林地带。

黑熊形态特征

黑熊雌性体长110-150厘米,雄性体长120-180厘米;尾长小于12厘米;肩高70-100厘米。雌性体重65-150千克,雄性体重60-200千克。身体粗壮,头部宽圆,吻较短。鼻端裸露;眼小;耳长约10至12厘米,除胸部有一明显的倒人字形白色或黄色斑,全身被著富有光泽的漆黑色毛;鼻面部棕褐色或赭色。颊后及颈部两侧的毛甚长,形成两个半圆形毛丛,胸部毛最短;前足腕垫发达,与掌垫相连;前后肢趾。肩部较平,臀部稍大于肩部。尾很短,约长7至8厘米。四肢粗健,前后肢都具五趾,爪弯曲呈角黑色,前足爪长于后足爪。前后足均肥厚,前足的腕垫宽大,与掌垫相连,掌垫与趾垫间有棕黑色、灰黑色短毛;后足蹠垫宽大肥厚,蹠垫与趾垫间也有棕黑色、灰黑色的短毛。

体毛黑色而富有光泽。因东、西部地域差异,毛的长度有些区别。东部的黑熊毛较短,背毛长4至5厘米,颈侧毛长6至10厘米;西南部的黑熊毛较长,背毛长4至6厘米,颈侧毛长6至14厘米。黑熊胸部的毛较短,一般都未超过4厘米。毛皮一年脱换一次,旧毛的脱落和新毛的长出,为连续而缓慢的过程。一些黑熊的毛皮没有绒毛,一些黑熊毛皮进入冬季时有绒毛。

东、西部的黑熊的毛色均为富有光泽的漆黑色。其中鼻部毛呈黑褐色、棕褐色;眉额处常有稀疏白毛。胸部由白色、淡黄色、赭色短毛形成“V”字形或“U”字形,部分黑熊胸斑较小,且多呈黄色和赭色。背部毛基灰黑,毛尖深黑,绒毛也呈灰黑色。幼体毛色黑褐,头部颜色稍淡,呈棕褐沾灰黑,四肢毛色较深,胸部的白斑极为明显。

黑熊的头骨略呈长圆形,与棕熊相比,前短后长。吻部较短,鼻骨长度约等于头骨在第一上臼齿前的横宽;眼眶前缘至中央门齿齿槽前缘的距离小于左右眶后突之间的距离,额骨平缓,中央不下陷。顶骨较宽;即使老龄个体也达不到顶骨的三分之一处;乳状突很发达,致使头骨后部显得宽大。颧弓较弱。腭骨延伸到后臼齿的后面。鼓室扁平。下颌骨短,最后下臼齿位于眼窝前缘的后边。

黑熊栖息环境

黑熊是一种森林性动物,活动范围广泛,栖息地的选择除了受到食物资源丰富度的影响之外,人为干扰更是关键因素,包括道路密度、距离村落远近、游憩压力等。黑熊从低海拔600米的热带雨林到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干旱河谷灌丛;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以及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都有栖息。有垂直迁徙的习惯,夏季栖息在高山,入冬前从高地逐渐转移到海拔较低处,甚至到干旱河谷灌丛地区。

黑熊保护现状

黑熊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ver3.1——近危(NT)。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Ⅰ。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黑熊熊市贸易

世界上共有8种熊受人类猎杀的威胁,其中7种受到熊胆贸易的威胁。熊的毛皮、胆囊、熊掌以及其它身体部位,被销售给中医和野味食物市场。熊胆的需求,曾促成了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境内养熊业的快速发展。当时大批野外的黑熊特别是幼仔被捕捉和贩卖到熊场,而且由于饲养条件和技术的限制,不少黑熊在引流手术感染和饲养过程中病死,形成对熊类资源的一次浩劫。这种现象在所有有熊的国家里普遍存在,导致熊类总量骤减。

每年,全世界有七千多只黑熊在四百多个熊场上受着残酷的折磨。它们被关在小得无法翻身的铁笼里,被人们用极不卫生的原始方法向体内植入导管,每天取胆汁入药,它们腹部的伤口永不缝合。大部分的熊自小就被关进了牢笼,有的一关就是13年,身心俱残。由于手术技术低劣,加上常年关禁,熊场上的熊最多只能活它们正常寿命的1/3。

中医记载,熊胆主治肝火导致的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实际已有54种之多的草药可以达到同样疗效,而且价格更加便宜。事实上,活熊取胆非但没有减少对野生熊的猎杀,因为熊场上许多熊仍是从野外捕捉而来,它反而刺激了野生熊胆及胆汁的市场。

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区)中,有19个没有活熊取胆养殖场的存在。根据国家林业局1993年的规定,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协调下,除上海外的18个省级林业部门于12月上旬陆续颁布了政府文件,宣布其辖区内没有活熊取胆的养殖场,其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不再批准建立活熊取胆养殖场的申请,并承诺严肃查处其辖区内可能存在的非法养殖场。

黑熊种群数量

在中国,据估计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境内有1000-1500头;喜马拉雅亚种数量很少,有待进一步调查;四川黑熊分布较广,数量也多,估计四川盆地周围及川北山地、甘南及秦巴山区、云贵高原、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安徽以及浙江各省区野生种群约在8200-12500头;西藏黑熊(指名亚种)在西藏分布面积较大,包括滇西山区,向北延伸至到青海南部玉树地区,估计种群数量2500-3500头;台湾黑熊数量已很少;海南岛上的熊已多年不见踪迹,恐已绝迹。因此,中国黑熊的野生种群估计为12000-18000头,最高估计也不过2万头。

黑熊濒危原因

最有利的保护措施,是将黑熊的熊产品的需求大幅度减少,从而降低狩猎和贸易。根据国际和国家法律保护物种,但这些法律往往没有得到实施。自1979年以来,该物种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亚种巴基斯坦黑熊(Ursusthibetanusgedrosianus),生活在巴基斯坦和伊朗南部俾路支地区干旱荆棘林,被列为极度濒危,在199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和巴基斯坦被国家列为极度濒危。当局提出了一个保护区,以协助恢复这个非常小而孤立的物种。

狩猎黑熊只在日本和俄罗斯是合法的。俄罗斯法律允许每年可以猎杀75-100头熊,而估计非法猎杀每年约500头熊。日本平均每年也被猎杀约500头黑熊,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狩猎的兴趣减少,这种猎杀的数量一直在缓慢下降。然而,每年仍有1000-2000头被猎杀,有时多达4000头。猎杀黑熊的方法包括使用枪、陷阱和圈套。

黑熊保护措施

在大多数国家,黑熊被列为受保护的物种。例如,在中国该野生动物被列入二级保护动物,在印度被野生动物保护法列入附表一。在韩国,被指定为国家古迹(第329号)内的文化财产保护法,也作为一个濒危野生动物。在日本,这个物种被列在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需可证的法律采取保护,然而,在整个东南亚地区,熊胆和熊掌的猎取仍然被豁免。这一物种(除缅甸外)在每一个国家,都被列为“一般保护”。这意味着,它们随时可能被杀死。在阿富汗,黑熊被列为受保护的物种,这一物种在该国境内所有狩猎和贸易都被政府禁止。

黑熊补充介绍

  黑熊,当地人又称它为“大黑狗”,是怒江深山密林里的“主人”。据药书记载,黑熊的苦胆,是一种稀有的中药材。具有止痛、镇静、祛痰、消炎、解毒等功效,对于肠胃病、胆结石、黄疸及小儿高热、惊风、肠道寄生虫等病症均有较显著的疗效。( 怒江)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黑熊”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黑熊”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