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特产中泰竹笛介绍
中泰竹笛,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中泰苦竹是制作上等竹笛的高档材料,用苦竹制作而成的竹笛及其他产品一直是中泰乡乃至余杭区的特色产业。中泰竹笛具有做工精细,外观精美,音响优雅、各部位衔接严密等特点。
2014年05月1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中泰竹笛”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泰竹笛历史渊源
史书记载,元明清三代皇室都曾派乐匠赴中泰伐竹制笛。中泰竹笛制作技艺源远流长,但很长一段时间里,村民都只是将竹子作为笛箫原材料向外售卖,价格也很低。
20世纪80年代,上海民族乐器厂制笛师周林生来到此地,向村民传授笛子制作技艺,也改变了这个乡村的命运。
1987年,上海民族乐器厂铜岭桥联营厂在中泰街道创办;同年,董雪华、丁志刚、黄卫东等11位青年农民集体赴上海民族乐器厂培训进修。
20世纪90年代,一些年轻工人纷纷脱离联营厂,自立门户办起制笛企业。
独特的资源优势,日臻成熟的制作技艺,再加上产业集聚带来的综合效应,让紫荆村的制笛产业日渐兴旺。
自2002年起,中泰街道连续举办了十余届全国竹笛夏令营活动,并通过举行竹笛文化艺术节,邀请各地竹笛演奏家、制笛大师以及专家学者,建言中泰竹笛的发展。
至2016年,中泰街道紫荆村共有代表性传承人14名,竹笛制作从业人员千余人,年产中高档笛箫近百万只。
中泰竹笛产品特点
中泰竹笛制作、演奏活动源远流长。中泰竹笛的制作工艺十分细腻、严密,以其音响优雅、做工精细、用料考究、风格独特而得到中国笛界专业演奏者和专家的一致认可,也得到了广大笛箫爱好者的喜爱。融入竹刻、竹雕民间工艺的中泰竹笛既有高雅飘逸的浮雕之秀,更有音色嘹亮的笛声之美。中泰竹笛除了满足民间使用和进贡皇室之外,还有收藏家予以收藏。中泰竹笛不光具有专业演奏者的实用性,也具备了爱好者的观赏和收藏性,在笛箫制作领域“独树一帜”。
中泰竹笛的制作工艺十分细腻和严密,前后需要包括选料、烘烤、刮竹皮、锯节、打磨、划线定调、打孔、校音等70多道工序。
中泰竹笛产地环境
苦竹为禾本科植物,别称:伞柄竹,竿高3—5米,粗2—3厘米,竿壁厚约6毫米。苦竹有多个品种,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苦竹材质细密坚韧,声学特性好,是制作民族管乐器箫、笛子等的上佳材料。
余杭区中泰街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郊,属半山区,森林覆盖率66.3%,中泰紫荆村一带林地土壤多为石灰岩发育而成的油黄泥土,土层厚在30—100厘米之间,土体浅红棕或暗棕灰色,有机质含量1.83—3.74%,pH值5.4—6.8%,全氮气0.83—2.13%,全磷0.035—0.062%,速效钾42—123ppm,特别适合苦竹的生长,并拥有中国唯一的特色林业基地——中泰万亩苦竹现代科技示范园区。该园区核心区块有苦竹林2.8万亩,竹材蓄积量达5万吨,形成了资源丰富、具有竞争力的笛竹培育基地,为中泰竹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中泰竹笛产品荣誉
2000年,中泰被命名为“浙江苦竹之乡”。
2006年6月,中泰被浙江省文化厅授予“省民族民间艺术(竹笛)之乡”的光荣称号。
2011年,中泰街道正式向中国乐器协会申报“中国竹笛之乡”冠名;中国乐器协会秘书长曾泽民、信息部主任丰元凯实地考察了中泰街道创建“中国竹笛之乡”的进展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申报“中国竹笛之乡”成功。
2014年05月1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中泰竹笛”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泰竹笛地理标志
中泰竹笛产地范围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一、竹材
1.种源:青苦竹、杭州苦竹。
2.立地条件:山地低丘缓坡,土壤多为石灰岩发育而成的油黄泥土,土层深厚,厚度在30厘米至100厘米之间,土体浅红棕或暗棕灰色,有机质含量1.83%至3.74%,pH值5.4至6.8。
3.生产方式:竹材生产以产地原生态与辅助栽培相结合。
4.质量特色:
(1)外观:无虫蛀、病变、缩节、破裂,外伤深度不得超过竹青厚度。
(2)含水率:8.0%至14.0%。
(3)密度:0.65克/立方厘米至0.9克/立方厘米。
(4)尺寸:
项目
指标
椭圆度(%)≤
5.5
弯曲度(%)≤
2.0
尖削度(%)≤
0.65
节间长度(毫米)≥
380.0
外径(毫米)
16.0—32.0
内径(毫米)
10.0—22.0
竹壁厚度(毫米)
3.0—5.0
二、制作工艺
1.工艺流程:竹材→烤竹→去皮锯头→捅竹花→一次打磨→定调→打吹孔→塞笛塞→接铜套→打按音孔、膜孔及基音孔→校音→接老头→镶骨→二次打磨→上底漆→刻字→砂铜套→上面漆→磨骨→骨头抛光→铜套上油→扎线→上线漆→二次校音→成品包装。
2.工艺要点:
(1)烤竹:传统烘烤与现代电炉烘烤相结合。
(2)定调:根据每根竹子的内外径和长短定调。
(3)塞笛塞:软木塞硬度适中,平整不漏气。
(4)接铜套:采用单接与双接铜套工艺技术,松紧度适当,不漏气。
(5)打音孔、膜孔及基音孔:
调名
吹孔(毫米)
按音孔、基音孔(毫米)
膜孔(毫米)
大F、大克、大A
11.0
10.0
9.0
大bB、大C、D
10.5
9.8
8.8
E、F、克
10.0
9.0
8.0
小A、小bB、小C、小D
9.5
8.5
7.5
(6)校音:按照相关行业标准规定执行。
三、质量特色
1.外观工艺:做工精细,外观精美,各部位衔接严密,两头镶嵌白色骨头或牛角装饰。
2.声学品质:
(1)律制:十二平均律,兼顾五度相生律、纯律。
(2)标准音:以a1=440Hz为标准音,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3)音准:音准误差和相邻两音音准误差均≤10音分;可调整管长的竹笛其管长调整范围≤5毫米,管长处于最短时,标准音最大上偏差不超过+20音分;在连续吹奏情况下高级品音高变化不超过±10音分。
(4)主要尺寸:
名称
长度(毫米)
外圆直径(毫米)
低音笛调名从F调—B调
930.0—690.0
32.0—27.0
中音笛调名从C调—F调
670.0—520.0
26.0—22.0
高音笛调名从克调—D调
475.0—330.0
21.0—16.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中泰竹笛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中泰竹笛的检测机构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中泰竹笛补充介绍
中泰竹笛
中泰竹笛产地范围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中泰苦竹是我国制作上等竹笛唯一的高档材料,用苦竹制作而成的竹笛及其他产品一直是中泰乡乃至余杭区的特色产业。中泰苦竹业协会2006年荣获"余杭区先进民间组织"称号,其注册的"洞宵宫"牌南萧获得2006年最受市场欢迎的杭州市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作品,市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作品征集三等奖。
铜岭桥村便是得天独厚的笛箫原材料产地,位于中泰乡西南部的铜岭桥村,风景优美,四面青山环抱,与临安、富阳两市交界。铜岭桥村远处的山峦,蜿蜒起伏。山上大片的竹林,竹山脚下一条窄窄弯弯的街道,街道两边如今已成为闻名全国的笛乡,名气大了,生活富裕的村民,盖起了洋楼,买来了小车。一条同样窄窄弯弯的大路沿街而过,绵延着伸向远方竹山。虽然村民们走上了富裕道路,但铜岭桥村民风淳朴,人情纯厚。每年在这里举办的笛子艺术夏令营,总是让孩子们乐不思蜀。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中泰竹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报告》,余政发〔2013〕40号
杭州市余杭区地方标准规范:DB330110/T057.1~4-2013《中泰竹笛》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中泰竹笛”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