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特产

富阳纸

富阳纸特产照片

富阳特产富阳纸介绍

毛笔书写用纸

富阳土纸是古代劳动人民采用当年生的嫩毛竹作原料,靠手工操造而成的毛笔书写用纸。土纸是浙江省富阳市的特产。富阳土纸薄如蝉衣,韧力似纺绸,品多质优,张面光洁,色泽白净,不受虫蛀,不会变色。写字作画滋润而悦目。

富阳土纸产业发展

素有“造纸之乡”美誉的富阳,在我国造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样,富阳毛纸更曾传说被皇帝所称赞,说是富阳籍大清宰相董诰用已除去龙袍油渍的用品。自唐代起,富阳开始用嫩竹为原料生产土纸,名曰“竹纸”。到了宋代,当地竹纸之一的元书纸更以“制作精良、品质精粹、光滑不蠹、洁白莹润”而被誉为“纸中上品”。

千古流传富阳纸,富春江水浩浩清波,风光分外旖旎。一江十溪的优质水资源和覆盖群山的青翠竹,孕育了源远流长的纸文化,使富阳成为名闻全国的“造纸之乡”。改革开放后,“富阳造纸”一跃成为“中国白板纸基地”,造纸占到富阳工业产值20%以上,成为富阳经济命脉。

但是富阳造纸业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在精益求精中不断创新。上世纪70年代初,富阳老抄纸工徐渭根、徐雪华等试制成功浙江第一张书画纸,把富阳的造纸工艺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此后,富阳书画纸很快便与安徽宣城的书画纸齐名,为全国的书画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富阳基本淘汰传统的自制浆造纸,在全国率先改用废纸作原料。90年代以后,为了在大力发展造纸业的同时,确保山青水绿,率先在全国实施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有奖举报制度。治污问题的解决,使富阳的造纸业获得空前发展。如今,富阳的造纸企业已发展到280多家,总资产30多亿元,年产各类纸张150多万吨,成为我国主要的纸及纸制品生产基地之一。

富阳土纸发展现状

坑边纸、斗方、桑皮纸、绵纸、桃花纸、蚕种纸、雨伞纸,说起这些纸的名称,大多数人都会感到陌生。然而,在富阳市老一辈造纸艺人的眼里,它们代表了富阳土纸曾经“一纸风行天下”的繁荣。如今,富阳的纸业依旧繁华,但神奇的手工造纸工艺却逐渐在人们的记忆里消失。现在被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书纸,已经后继乏人。富阳市仅有湖源乡的一两个村尚有少数农户生产元书纸,但由于各方面条件制约,产品质量大不如前。更令人忧心的是,掌握手工造纸技艺的人大多年事已高,造纸技艺正濒临消亡。.

富阳土纸历史溯源

富阳土纸素享盛名,距今已有1900年历史,是“谢公笺”创制人谢景初的故乡,也是全国闻名的“土纸之乡”。《浙江纸工业》记载:“说纸,必说富阳纸”,“富阳一张纸,行销十八省”。在宋代(公元960~1279年)时,“富春谢廷纸”已成为朝廷的“锦夹奏章”和科举试卷用纸,至清代已旺销京津沪杭。当年曾有“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之说。富阳土纸薄如蝉衣,韧力似纺绸,品多质优,传统纸品有竹料纸、草料纸、皮料纸三大类50多个品种,其中以嫩毛竹手工精制的“元书纸”最为高档而闻名中外,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富阳土纸,丰姿异彩,品种繁多。

元书纸,张面光洁,色泽白净,不受虫蛀,不会变色。写字作画滋润而悦目。并且,“纸簿若蝉衣,韧力似纺绸。”昔日武坛练功,用此纸作垫,任武士弹跳而不破碎。

相传宋朝的吏部大臣谢富春,一次用富阳的赤亭纸(元书纸的前称),写奏章,皇帝见奏章字迹清楚,纸质洁白,手叩有音,闻有清香,便召谢询问。当他得知此乃是富阳用竹浆制造的,纸质优于当时朝廷通用的“棉藤纸”,落笔粗细自如,书写畅如游龙,当即指定为贡纸,着人按规格要求生产。遂即改称元书纸。后人为了纪念谢富春,又叫此纸为“谢公笺”。富阳元书纸从此扬名天下。

该市生产的书写用纸,除了元书纸,还有宣纸。宣纸,有单宣、夹宣、加重宣、熟宣、生宣,各具特色。熟宣不吸水,生宣有较强的吸水性。均适于书法作画。

富阳的坑边纸(亦叫土纸、毛纸)也很有名声,以手工制作的为上品。纸面黄亮,厚薄均匀,富有弹性,手感柔软,吸水性特强。富阳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董诰献毛纸”的故事。大学士董诰(富阳春江乡人)一日与乾隆皇帝同进御宴。席间,一大臣油荡溅桌,久拂不净,急得汗流满面。这时坐在皇帝旁边的董诰站起来,从袖内取出一张毛纸,只轻轻一抹,就把油迹揩净。乾隆大喜,问董诰:“此为何物?”董诰答:称这是家乡用稻草做的坑边纸。乾隆观看以后赞叹不已。从此,富阳坑边纸声名大振,至今畅销不衰。

富阳土纸产品价值

富阳纸品种丰富,技术精良。各种各样的纸共有30多类、100多个品种,大到冰箱、彩电的包装盒,小到娱乐用的扑克牌,都有它们的身影。食品厂用清洁的邮封纸、鸡皮纸来包装面包。桌子、茶几的表面贴上仿瓷贴花纸,就变得高雅脱俗。姑娘们用富阳产的工艺编织纸,编出漂亮的草帽、松软的凉鞋。书画大师们在富阳产的宣纸上笔走龙蛇,挥就一幅幅翰墨珍品。

富阳土纸产品荣誉

2006年5月,富阳竹纸制作技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富阳手工造纸业有着辉煌的过去。上世纪30年代,富阳的元书纸等土纸在西湖博览会、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上频频获奖。据《浙江之纸业》记载:“民国十九年(1930),富阳县有槽产10069产,拥有纸槽10864,土纸产量11816323担,产值8667912元,占全省土纸产量的41%。”当时的富阳土纸不但风行全国,还行销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呢。

富阳纸补充介绍

  富阳纸是浙江杭州的特色产品。富阳几乎生产所有类型的中国纸。富阳造纸业已有1900多年有历史。富阳是“谢公笺”创制人谢景初的故乡,也是我国手工纸的重点产区之一,名闻全国的“土纸之乡”。古书就记载“富阳一张纸,行销十八省”。相传,宋朝一位名叫谢富春的大臣常用富阳赤亭纸呈书皇帝,皇帝见所呈纸张颜色洁白,墨迹清晰很是惊讶,当他问明该纸的出处后,立即将“富春赤亭纸”御封为朝廷公文和科举考试用纸。富阳纸分竹纸和草纸两大类,因纸质细软,富有弹性而久享盛名。富阳纸品种繁多,现主要有用于书法作画的宣纸和以手工制作的“坑边纸”。

  富阳造纸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初以桑根造纸,后用藤皮和楮皮,统称皮纸。作为皮纸主要原料之一的桑,以富阳最好,清《杭州府志》载:“女桑、山桑出富阳者佳,余县接种者亦名富阳桑。”东晋南北朝时,富阳开始以嫩竹为原料生产土纸。

  唐代,富阳所产上细黄白状纸,为纸中精品。至宋,富阳竹纸生产技术大进,生产的元书、井纸、赤亭纸,被誉为三大名纸,成为朝廷锦夹奏章和科举试卷的上品用纸。以优质原料精制而成的“谢公笺”更以质地光润、细密、坚韧,名闻全国,有“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的美谈。清光绪《富阳县志》载:“邑人率造纸为业,老小勤作,昼夜不休。”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富阳纸”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富阳纸”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