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特产

马兰头

马兰头特产照片

庆元特产马兰头介绍

菊科马兰属植物

马兰(学名:Kalimeris indica (L.) Sch. Bip.)是菊科,马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有匍枝,茎直立,高可达70厘米,上部有短毛,基部叶在花期枯萎;茎部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矩圆形,全部叶稍薄质,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并排列成疏伞房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覆瓦状排列;外层倒披针形,内层倒披针状矩圆形,上部草质,有疏短毛,边缘膜质,花托圆锥形。舌状花,舌片浅紫色,瘦果倒卵状矩圆形,极扁,5-9月开花,8-10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西部、中部、南部、东部各地区均有分布。朝鲜、日本、中南半岛至印度也有分布。生长在林缘、草丛、溪岸、路旁。

全草药用,有清热解毒,消食积,利小便,散瘀止血之效。幼叶通常作蔬菜食用,俗称“马兰头”。

马兰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有匍枝,有时具直根。茎直立,高30-70厘米,上部有短毛,上部或从下部起有分枝。基部叶在花期枯萎;茎部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3-6稀达10厘米,宽0.8-2稀达5厘米,顶端钝或尖,基部渐狭成具翅的长柄,边缘从中部以上具有小尖头的钝或尖齿或有羽状裂片,上部叶小,全缘,基部急狭无柄,全部叶稍薄质,两面或上面有疏微毛或近无毛,边缘及下面沿脉有短粗毛,中脉在下面凸起。

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并排列成疏伞房状。总苞半球形,径6-9毫米,长4-5毫米;总苞片2-3层,覆瓦状排列;外层倒披针形,长2毫米,内层倒披针状矩圆形,长达4毫米,顶端钝或稍尖,上部草质,有疏短毛,边缘膜质,有缘毛。花托圆锥形。舌状花1层,15-20个,管部长1.5-1.7毫米;舌片浅紫色,长达10毫米,宽1.5-2毫米;管状花长3.5毫米,管部长1.5毫米,被短密毛。瘦果倒卵状矩圆形,极扁,长1.5-2毫米,宽1毫米,褐色,边缘浅色而有厚肋,上部被腺及短柔毛。冠毛长0.1-0.8毫米,弱而易脱落,不等长。花期5-9月,果期8-10月。

马兰主要价值

全草药用,有清热解毒,消食积,利小便,散瘀止血之效,在福建广东通称田边菊、路边菊,湖北、四川、贵州、广西通称鱼鳅串、泥鳅串、泥鳅菜,云南称蓑衣莲。幼叶通常作蔬菜食用,俗称“马兰头”。

马兰繁殖方法

一般情况下马兰播种的时间是每年的八月份到十月份之间,这段时间种植的马兰一般第二年的三四月份左右就可以采收食用。有些地方也是在每年的二月份到五月份这段时间种植,因为这段时间的光照和温度也是非常适合种植马兰。

马兰的种子要选择颗粒饱满的、没有病虫害的,然后在播种前是需要用温水将种子浸泡一天一夜再进行播种的。如果是采用根茎繁殖的话,就需要将马兰的根茎挖出,尽量不要伤到马兰的根系,否则会影响马兰的成活率。

马兰头补充介绍

  又称马郎头、马菜、路边菊、红梗菜、鸡儿菜,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摘其嫩茎叶头,故名马兰头。马兰头含有丰富的无机盐,每100克中含钙145毫克、磷69毫克、钾530毫克。均超过视为营养丰富的菠菜。马兰头含丰富的维生素,其维生素A的含量超过番茄,维生素C含量超过柑桔水果类,马兰头既是佳肴又可入药。医学认为,马兰头性凉味苦、无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痛、利尿消肿的功效。医学上称:经常吃马兰头,对高血压、咽喉炎、急性肝炎、扁桃体等许多疾病都有好处。马兰头色泽碧绿,茎肥叶嫩,清脆可口,既可炒食或凉拌、也可晒成干菜备用。用嫩马兰头与嫩笋片同炒,其味清香;马兰头焯后切末,与熟鸡肉末加入味精、白糖、浇上麻油拌匀,其味具佳;红烧肉或红烧丸子,加熟马兰头垫底,有荤有素,色香味俱全;马兰头洗净焯后,挤干切末拌入肉馅内,包入蛋卷、馄饨或饺子,鲜美爽口、清香诱人。( 庆元)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马兰头”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马兰头”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