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特产

缙云米仁

缙云米仁特产照片

缙云特产缙云米仁介绍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特产

缙云米仁,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缙云县属山区县,分属浙江省瓯江、钱塘江、灵江三大水系的上游地段,区内山涧密布。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营造了众多的山塘和小型水库,为缙云米仁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而且清洁优质的灌溉水资源。缙云米仁果实外稃白色,颖果为淡黄色,呈宽卵形;脱壳后胚乳呈乳白色,断面玉白色,粉性略糯; 煮后汤呈乳白色,略带清香,无渣,味微甜。

2013年12月3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缙云米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缙云米仁历史渊源

缙云米仁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元至正八年(1348年)编撰的《仙都志》中就有“薏苡仁”的记载。在轩辕黄帝丹药的配方中就有缙云米仁一味。在每年的重阳节黄帝祭祀大典上,当地百姓供奉的物礼少不了缙云米仁,百姓们在以往的长期生活中,也积累了大量利用缙云米仁来养生保健的经验。在民间还普遍采用猪肚装苡米煮着吃,来“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炊饭食、利小便”。或用苡米酿造的黄酒食用,来“健脾益胃、清热祛湿、补肺和增强免疫力。民间小调唱道:“苡米胜过灵芝草,药食营养价值高,常食可以延年寿,返老还童功劳高”。

在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缙云民间历来就有在田头地角或低洼田块或沟渠边种植米仁的习惯,但由于粮食的紧缺、商品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制约,长期来没有形成大的规模。改革开放后,缙云米仁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缙云米仁被某厂生产的“注射液用薏苡仁油”指定为专用生产原料,使缙云米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为缙云米仁逐步走向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缙云米仁产品特点

品质特征

缙云米仁果实外稃白色,颖果为淡黄色,呈宽卵形;脱壳后胚乳呈乳白色,断面玉白色,粉性略糯;煮后汤呈乳白色,略带清香,无渣,味微甜。

品质指标

缙云米仁的水分不得超过13.0%。总灰分不得超过2.0%。种仁中粗蛋白不少于13.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5.5%,脂类不得少于3.0%。

缙云米仁产地环境

地貌情况

缙云县属浙江省丽水市,是浙西南地区的山区县,地处武夷山――戴云山隆起地带和诸暨-丽水-寿宁断裂带的中段,境内东、南、西群峰崛起,地势高峻,中、北部陷落成一大片丘陵盆地,并与金衢盆地相连接。最低海拔110米,最高海拔1500.6米,地势高差悬殊,气候、植被、耕作制度等垂直分布明显。全县土地总面积1503.52平方千米,其中河谷平原占5.3%,丘陵占15.7%,山区占79%。

水土情况

缙云县属山区县,分属浙江省瓯江、钱塘江、灵江三大水系的上游地段,区内山涧密布。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营造了众多的山塘和小型水库,为缙云米仁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而且清洁优质的灌溉水资源。该区域主要有黄泥田、山地黄泥田和培泥沙田等土壤。由于该区域海拔高度悬殊较大(从110~1500米),所以形成的土壤类型具有多样性,pH值4.5~8.6之间。

气候情况

缙云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日照充足,总体气候条件优越。从平原到山区,年平均气温17.2~13.5摄氏度,无霜期243~212日,年平均日照时数1875.3~1653小时,降水量1373~1789毫米,相对湿度72~77%。

缙云米仁产品荣誉

进入20世纪后,缙云米仁屡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

2013年12月3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缙云米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缙云米仁地理标志

缙云米仁地域保护范围

缙云米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地域范围包括:缙云县五云镇、壶镇镇、新建镇、东方镇、东渡镇、大源镇、舒洪镇、大洋镇、七里乡、双溪口乡、溶江乡、三溪乡、胡源乡、前路乡、方溪乡、石笕乡全部16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9°52′~120°25′,北纬28°25′~28°57′。保护区范围总面积约20万亩。

缙云米仁质量技术要求

种植产地选址要求

缙云米仁原生长在河道两边或水泽地带,对土壤质地虽然没有特别的要求,一般土壤都可种植,但以向阳、潮湿、土层深厚、肥力较好的沙质壤土为宜。在具体选址时,要根据当地水土资源,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确定生产产地。

种(系)的选择

缙云米仁品种选用当地野生训化的缙云米仁传统地方品种薏苡浙7号。薏苡浙7号属禾本科薏苡属。为一年生草本C4植物,幼苗红色或浆红色,后变深绿色。秆直立,分蘖丛生,多分枝。茎粗1厘米左右,茎秆壁厚,茎腔小,非实心,株高1.0~2.0米,有10~20节,节上有分枝。叶互生,长披针形,长10~40厘米,宽1.5~3.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心形,鞘状抱茎,中脉粗厚而明显并于叶背突起,两面光滑,边缘粗糙。从幼叶到旗叶的背面特别是茎杆表皮有白色粉状蜡质,干旱时能有效防止水分蒸发,淹水时又能防止水分渗入茎内,是薏苡能耐涝又能抗旱的原因之一。薏苡茎上有分枝,各分枝顶上生花,分枝由叶腋间抽出。花序成总状或复总状,长6~10厘米,花为雌雄同株,顶生或腋生,小穗单性,花序上部为雄花穗,每节上有2~3个小穗,上有两个雄小花,雄花有雄蕊3枚(雌蕊在发育过程中退化);花序下部为雌花穗,包藏在骨质总苞中,常2~3小穗生于一节,雌花穗有3个雌小花,其中一花发育,子房有两个红色柱头,伸出包鞘之外,基部有退化雄蕊。颖果成熟时,外面的总苞坚硬,呈椭圆形。种皮红色或淡黄色,种仁卵形,长约6毫米,直径为4~5毫米,背面为椭圆形,腹面中央有沟,内部胚和胚乳为白色,粉状,糯质。

生产加工过程控制

缙云米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参照《NY5305—2005无公害食品粟米生产技术规程》相关要求,有害生物防治倡导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国家的规定。肥料使用原则应符合国家的规定。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禁止使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有机肥料及矿质肥料等)。收获后,严格按照《NY5305—2005无公害食品粟米》相关部分进行加工、包装、运输和贮存。

缙云米仁专用标志使用

(1)在地域范围内的缙云米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缙云米仁”地理标志的,必须向缙云县米仁产业协会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使用。

(2)“缙云米仁”地理标志使用人,要严格按照“缙云米仁”的产品要求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管理。统一采用“缙云米仁”名称和“缙云米仁”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缙云米仁”地理标志持有人要加强对“缙云米仁”地理标志使用的监督检查、技术咨询与服务指导,对标志使用人的生产加工过程、产品质量等进行定期跟踪检查,实行动态管理。

(3)在“缙云米仁”地理标志地域范围内的缙云米仁生产经营者,未向缙云县米仁产业协会提出书面申请并获得批准,不得使用“缙云米仁”农产品地理标志标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和冒用“缙云米仁”农产品地理标志标识和登记证书,伪造和冒用“缙云米仁”农产品地理标志标识和登记证书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缙云米仁补充介绍

  缙云米仁栽培历史悠久。传说在黄帝轩辕氏炼丹的配药中就有缙云米仁。据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仙都志》载:草木可药者有“芍药、白术、复盆子、薏苡仁”等178种,列为当地中药材资源。缙云县民间历来就有在田头地角或低洼田块或沟渠边种植米仁的习惯,在民间还普遍采用猪肚装米仁煮着吃的习俗。有民间小调:“苡米胜过灵芝草,食药营养价值高,常食可以延年寿,返老还童功能高”。 改革开放后,缙云米仁产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缙云米仁作为“注射用薏苡仁油”专用生产原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屡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

  地域范围

  缙云米仁(薏苡)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地域范围包括:缙云县五云镇、壶镇镇、新建镇、东方镇、东渡镇、大源镇、舒洪镇、大洋镇、七里乡、双溪口乡、溶江乡、三溪乡、胡源乡、前路乡、方溪乡、石笕乡全部16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9°52′—120°25′,北纬28°25′—28°57′。保护区范围总面积约20万亩。2011年米仁(薏苡)种植面积6000亩,谷产量1500多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缙云米仁(薏苡)果实外稃白色,颖果为淡黄色,呈宽卵形;脱壳后胚乳呈乳白色,断面玉白色,粉性略糯; 煮后汤呈乳白色,略带清香,无渣,味微甜。 (2)内在品质指标:水分不得超过13.0%。总灰分不得超过2.0%。种仁中粗蛋白不少于13.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5.5%,脂类不得少于3.0%。 (3)质量安全:具有《NY/5305-2005无公害食品 粟米》食用安全性要求。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缙云米仁”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缙云米仁”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

您可能对以下特产感兴趣
宁化米仁
兴仁薏米仁
关外米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