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特产鲨鱼介绍
鲨鱼属于脊椎动物门软骨纲(Chondrichthyes)板鳃亚纲,海生,少数种类进入淡水,为一群游速快的中大型海洋鱼类。
鲨内骨骼完全由软骨组成,常钙化,但无任何真骨头组织,外骨骼不很发达或退化,身体常被皮齿(质鳞),牙多样化,具有硬肌,但膜骨则永不存在,脑颅无缝。上额由腭方软骨组成,下额由梅氏软骨组成。
鲨鱼外形特征
体呈长纺锤形。鳃裂侧位,胸鳍正常,不与吻的前缘愈合;北鳍背位;歪尾型。
身体呈纺锤状,头两侧有腮裂,但类似普通鱼。除个别例外,典型的鲨鱼皮肤坚硬,呈暗灰色,牙齿状鳞片使皮肤显得粗糙。尾部强壮有力,不对称、上翘;鳍呈尖状;吻尖,前突,吻下有新月形嘴及三角形尖牙。鲨鱼无鳔,需不停地游泳以免沉到水底。
体型大小
80%种类的鲨鱼体全长在1.6m以下,绝大多数鲨鱼都是小型鱼类。鲨鱼中最大为鲸鲨又叫鲸纹,长达20m,重7000-8000kg,可谓鱼中之王了,最小的为宽尾小角鲨(又叫小抹香鲛),成熟的雄鱼15cm,雌鱼20cm,大小鲨鱼其体大小差距在100多倍。现发现第三纪地层化石种巨噬人鲨,齿长15.24cm,估计体长可达90m,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此种两颌模型,可容纳6个人站在口中。
牙齿形式
鲨鱼牙齿是由齿质、骨齿质和类珐琅质等构成,它是由盾鳞演变而来的。齿的形态为分类依据之一,鲨鱼齿样式多,有呈梳状的梳形齿,前后齿不同的异形齿,3个齿尖的三峰齿,有5-7个以上齿尖的多峰齿,具l个大侧扁的单峰齿,齿小数多的铺石状齿,细小数多的颗粒齿及齿宽扁的切齿共8种样式。
鲨鱼主要价值
重要的食用鱼类
大部分鲨鱼可鲜食、蒸食、腌制,或做为鱼香肠、鱼膏、鱼罐头等的原料。鲜食时,由于肉中含有尿素,可用柠檬酸或柠檬汁或蕃茄汁除去尿素,以提高肉的质量。此外,鲨鱼鱼翅(鳍),鱼唇又是海产八珍中之两珍。
由于鲨鱼属于海洋食物链高级消费者,重金属污染物特别是汞在鲨鱼体内沉积严重,不建议食用鲨鱼鳍。
神奇的生物药
1937年科学家发现鲨鱼肝提炼的鱼肝油含有丰富的维生A,其含量超过鳍鱼10倍,因此在1950年发明维生素A合成以前,被大量捕杀以提取维生素A。上世纪90年代,人们发现以鲨鱼软骨提取的软骨素,可抑制癌细胞生成,用它制取抗癌药剂。此外,从软骨鱼类中提炼出软骨素与牛皮中提取胶原纤维共同制成人造皮肤薄膜,用它敷在烧伤病人皮肤上,可防止肌体感染及体液流失,软骨素还可提取硫酸软骨素,用以治肝炎、高血脂等疾病。
观赏鲨鱼类
国内外一些大型海洋馆、水族馆都专门开设鲨鱼馆,饲养条纹斑竹鲨(又叫斑竹狗绞)、豹纹鲨(又叫大尾虎纹)等10多种性格温驯及有观赏价值的鲨鱼,饲养人员潜人池(箱)中,给鲨鱼喂食或与鲨共舞,向参观者展示神秘的鲨鱼世界。
海洋生态平衡的维护者
鲨鱼几乎都是肉食性种类,只有少数种类如鲸鲨和姥鲨以浮游生物为食。肉食性鲨鱼两领发达,下领收缩肌强,牙齿锋利,所以咬合力强,可食软体动物、甲壳类、大型鱼类及海生哺乳动物,更有甚者会袭击小船和噬人。在海洋生态系统中,鲨鱼是生物链的最上端,对维护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
为工业提供材料
鲨鱼肝脏发达,有2-3叶,其重占总体重的15%-20%。肝脏中含油率高达63%,这种油在-50℃也不冻结,是一种高级润滑油。此外,鲨鱼皮经加工后可制成优质皮革。
鲨鱼保护现状
鲨鱼为一种古老的鱼类,从出土的许多鲨鱼牙齿和棘的碎片看,它的化石出现在比恐龙还早的3.5-4.1亿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鲨鱼经过自然选择,有的种消失绝迹,而现在生存的300多种中仍存在物种的一些脆弱性,如生长慢、性成熟迟,繁殖也是每两年1次,而且繁殖率也极低。
人类对鲨鱼的滥捕、滥杀,是导致鲨鱼种群减少的最主要原因。人类捕杀主要用于食用和药用两方面食鱼翅风糜亚洲,它是富贵、地位的象征,其价格也极其昂贵。
1999年已将鲸鲨、姥鲨(又叫象蛟)和噬人鲨3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中,严禁贸易交往活动。我国南海鲨鱼资源丰富,种类又多,广东省有关部门于2001年将鲸鲨、姥鲨列入水生野生动物重点保护的物种。美国、加拿大等国实行了鲨鱼保护计划。自2004年以来,已有60多个国家禁止加工生产鲨鱼翅(鳍),出口鲨鱼翅的大国厄瓜多尔也终止了此项贸易活动。
鲨鱼补充介绍
产品名称: 鲨鱼
产品别名:白鲳、鲳板、镜鱼、平鱼、鲳扁鱼
产品产地:宁波
产品特性:鲨鱼虽然凶猛,面目可憎,但全身都是宝,是重要的经济鱼类。鲨鱼的肝脏特别大,富含维生素A、D,是制作鱼肝油的重要原料;鲨鱼皮可以制革,其鳍即是海味珍品——鱼翅。鲨鱼还可作药用。据科学家研究发现鲨鱼极少患癌症,即使把最可怕的癌细胞移植到鲨鱼体内,鲨鱼仍安然无恙。因为它的细胞会分泌一种物质,这种物质不仅能抑制癌物质,而且还能使癌物质逆转。
产品简介:又名白鲳、鲳板、镜鱼、平鱼、鲳扁鱼、系银鲳属鲳科,栖息于近海中下层。多产于象山港和舟山洋面,也是宁波海渔特产之一
产品历史:古人有咏了髻鲨诗云:蛎粉匀涂色饥,灵蛇高髻挽青丝;敢如北海,康成牌,跪向泥中赋卫丝。又叫牙带、白带裙带鱼 、鳞刀鱼,我国北方则称刀鱼,主要产地在东海舟山洋面,是宁波大宗海渔特产品之一,古人有咏《带鱼》诗写道: 可准探衣就制裁,素绅三尺曳皑皑,波臣新授银台职,袍笏龙宫奏事来
鲨鱼,在古代叫作鲛、鲛鲨、沙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以号称“海中狼”。鲨鱼食肉成性,凶猛异常,连“海中之王”鲸鱼见了它也得退避三舍。它那食饵时的贪婪凶残本性,给人们留下了可怕的形象。因此,一提起鲨鱼,人们往往会有谈虎色变之感。鲨鱼捕捉食物更比老虎高出一筹,它可充分利用自己独特的嗅觉,探测食物存在的方向和位置,而老虎只是用眼睛和鼻子寻找食物。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鲨鱼”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