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特产

嵊县竹编

嵊县竹编特产照片

嵊州特产嵊县竹编介绍

传统美术

嵊州竹编,浙江省嵊州市地方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嵊州竹编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至汉晋时工艺已臻精细,明清两代编结水平进一步提高,竹编成为民间的生活用品。嵊州竹编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一般要经过设计、造型、制模、估料、加工竹丝篾片、防蛀防霉、染色、编织、雕花配件、装配、油漆等工序,仅竹丝篾片工艺就有锯竹、卷竹、剖竹、开间、劈篾、劈丝、抽篾、刮丝、刮篾等步骤,编织技法更有一百多种。

2005年5月20日,嵊州竹编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入选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20日,嵊州竹编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Ⅶ-51。

嵊州竹编历史渊源

战国时期,中国劳动人民就利用竹子破篾编制简易的用具,编织出“方格纹“”米字纹“”人字纹“等纹样。直到汉代和晋代时期,嵊州地区的竹编工艺已臻精细。

唐代(618—907年),嵊州地方的能人已经能编织出简朴、实用的竹箩、竹篮。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嵊州竹编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嵊州成立了竹篾厂、竹篾场等制作工场,嵊州生产的竹制品已相当精致,竹编成为民间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并远销杭州、上海、南京等城市,嵊州竹编成为中国国内闻名的民间工艺。

清光绪年间,嵊州出现竹编作坊,以编制挈篮、考篮、香篮、食篮、食篮、鞋篮等细篾竹编器皿为主。

1949年后,竹编艺人合作办场,创立了嵊县(州)篾业产销工场。

1954年,嵊县(州)篾业产销工场升级为嵊县(州)竹器生产合作社。1959年,该生产合作社改名工艺竹编厂,被誉为“中外竹编第一家”。

1977年起,峰县工艺竹编厂产品出口实行免检,产品畅销中国国内市场,远销世界5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世纪80年代初,嵊州常年从事竹编行业的有3万多人,形成了一批专业企业和专业村、专业户。1988年,嵊州竹编已开发和研制了360多种编织图案、6000多个花色品种,创新了漂白、花筋、蓝胎漆、防蛀、脱脂、模拟动物等六项工艺。

直至21世纪,嵊州竹编根据时代需求和人们审美观等变化,进一步改良其美术工艺。

嵊州竹编文化特征

嵊州竹编选材特点

嵊州竹编的工艺巧妙,通常取料于嵊州当地盛产的各种坚韧挺拔的翠竹,如毛竹材质坚韧,不易开裂,破蔑性能良好,一般用作产品骨架;早竹拉力强,宜劈成精细蔑丝,可漂白、染色,但竹节较脆、易裂,多用于中、低档产品;水竹,纤维紧密细长,质细性物,纹路厚密,柔软而结实,蔑色纯净,劈成的篾丝细如发,篾片薄如纸,为编织本色产品的优良材料;青篱竹,又名青田竹,材质坚韧,富有弹性,亦可劈成精细篾丝,适宜编织精细的产品。

嵊州竹编工艺特点

一件嵊州竹编制品,以编织精巧、工艺繁多、花色丰富见长。其编织方法粗细并茂,千姿百态,细者能在1寸见方的面积上编进150根篾丝,精巧细腻,薄如羽翼:粗者则充分利用竹材的弹性,巧插灵编,粗犷豪放,工致质朴。编织技法有挑压,花栋、窜丝、纹丝、插丝、龟背、花块、弹花、夹口、打束、缠股、结边、平板、扁篾等100多种,其中每一种方法又分多种式样,如弹花式有人字弹、菠萝弹、直弹、横弹、斜弹、鱼鳞弹、孔雀尾弹等。

嵊州竹编产品种类

嵊州竹编经过长期的艺术发展,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风格产品,嵊州竹编艺人们创新了漂白、花筋、蓝胎漆、防蛀、脱脂、模拟动物等六项工艺,首创并形成了四大工艺特征:竹编模拟动物、竹丝篾片的漂白、篾片烫印花筋和蓝胎漆器。所谓“花筋”工艺,是把印有各种图案的篾片,插在器物的中间和两端,印花一般有单层、双层和多层套色之分,颇具装饰效果。。竹编产品丰富多样,有篮、瓶、罐、盘、盒、屏风、模拟动物、人物、建筑物、家具、灯具、玩具和中壳13个大类,6000多个花色品种。代表作有《六和塔》《岳飞》《苏武牧羊》《昭陵六骏》等。

嵊州竹编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嵊州竹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除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外,还为研究竹编生产历史和江南农村的民俗民情提供了重要的考察线索。

传承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式各样的塑料制品代替了竹编日用品,竹编需求量日益减少,竹编艺人难以为继,嵊州工艺竹编厂已于2002年11月停产,嵊州竹编后继乏人,亟待抢救、扶持。

2022年9月,由于机构改革,该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建议为重新推荐保护单位,予以公示

传承人物

俞樟根,男,汉族,1932年11月生,浙江嵊州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嵊州竹编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地区为浙江省嵊州市。

保护措施

2008年,卢芹娟和黄士波编著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嵊州竹编》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嵊州市文化馆(嵊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嵊州竹编”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嵊县竹编补充介绍

  产品名称:竹编

  产品产地:嵊县

  产品简介:嵊县竹编,主产于县城和甘霖、崇仁等地。明、清时已负盛名,设有竹编作坊。民国26年(1937),县城叶广华细篾店所编篾篮获浙赣特产联合展览会优等奖。嵊县竹编,以当地盛产之毛竹、早竹、金竹、迟燕竹为原料,精心编制而成。主要产品具有模拟动物、竹编漂白、花筋、篮胎漆四大工艺特色。模拟动物,神形酷肖,情趣盎然;竹编漂白,洁白晶莹,美观大方;花筋烫金,精巧富丽,典雅别致;篮胎漆器,光洁润亮,宛如瓷器。其产品远销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东方珍宝”、“世上精品”。大型竹编山水画屏《雁荡山》、《绍兴东湖》,陈设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艺术欣赏品《山鹰》,陈设于美国白宫。大型竹编立屏《昭陵六骏》,获中国第六届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希望杯和创新设计一等奖,并参加英国伦敦世界理想家庭博览会展出,为万众赞赏。1989年,嵊县除县工艺竹编厂外,有乡村工艺竹编企业110家,个体专业户近100户。其花色品种有6000多个。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嵊县竹编”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嵊县竹编”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